【备考2023】中考一轮 中国近代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试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中考一轮 中国近代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试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8 16:28: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及评价 2.三民主义:内容、地位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人物3.图片反映的史实 4.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成立同盟会)及对孙中山的评价;三民主义的内容、地位 2.能够从材料中辨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提高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1.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2.辛亥革命:背景、主张、人物、爆发(武昌起义)、意义(政治、思想、经济、社会习俗)、局限性(高频)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图片反映的史实4.材料信息理解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6.填空式材料题(新题型) 1.重点记背知识:革命志士的奋斗(黄花岗起义等);辛亥革命的背景、主张、人物、武昌起义、意义及局限性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充分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尤其是政治和思想意义);提高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掌握材料信息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民国纪年的计算方法
1.中华民国:建立时间、人物、意义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影响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图片反映的史实4.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人物、颁布的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影响)、意义;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史实 2.掌握民国纪年的计算方法;充分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通过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理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二次革命:背景(“宋案”) 2.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准备 3.护国战争及讨伐对象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图片反映的史实4.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二次革命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护国战争的史实及讨伐对象 2.充分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历史的倒退,不得民心;提高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命题点1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辛亥革命
1.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1924年
创办 兴中会 建立 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 发动 二次革命 创办 黄埔军校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蒋介石
2.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这说明,此时资产阶级( )
A.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 B.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开始了思想宣传 D.明确了革命任务
3.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4.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夺取军械库,然后攻打总督衙门。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5.叶圣陶在1911年的日记中写到:“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
A.基础广泛 B.发展迅速 C.结束帝制 D.取得成功
6.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7.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潮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8.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
A.欧亚大陆的联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
C.法国大革命影响 D.辛亥革命的意义
9.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0.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11.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推动作用 D.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8分)
材料二
掌权 革命党 原新军 同盟会 原新军 原新军 立宪派 原巡抚
焦达峰 吴介璋 张凤翔 阎锡山 蔡锷 汤寿潜 程德全
日期 10月23日 23日 23日 29日 31日 11月5日 5日
省份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云南 浙江 江苏
掌权 原新军 原巡抚 原巡抚 原新军 同盟会 立宪派
杨荩诚 朱家宝 沈秉堃 孙道仁 胡汉民 蒲殿俊
日期 5日 5日 7日 9日 9日 下旬
省份 贵州 安徽 广西 福建 广东 四川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
——据《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4分)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4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189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均遭到失败。孙中山后来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
材料二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
——均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度?(1分)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回答2点)
命题点2 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1911年10月10日 1911年12月29日 1912年1月1日
武昌起义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上图反映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北洋政府的统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护国战争的爆发
15.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16.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下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
A.1914年 B.1919年 C.1924年 D.1929年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保护人民财产等;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等;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12—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1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1913-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50万增加到260万。……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代表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主要体现了哪个阶级的思想?(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4分)
(3)请列举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史实。(1分)
命题点3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18.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时间: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19.识读下图,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说明了( )
约法一 约法二
A.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B.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严格约束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 D.近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
20.“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A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3 年“ 宋案” 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 发动“ 二次革命”; 1924 年 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 黄埔军校”,A 项符合题意。
2. 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明确了革命任务,D 项符合题意。
3. 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10 多次起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起义推动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D 项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排除 A 项;此时尚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和袁世凯独裁统治,排除 B、C 两项。
4.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A 项符合题意。
5.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0 月 12 日……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 14 日……长沙、重庆均为革( 命) 党所据”“26 日,知南昌、西安……广东亦有独立之说”可知,武昌起义成功后,短短数日,长沙、重庆、南昌、西安、广东等地纷纷响应以支持革命,这说明辛亥革命发展迅速,B 项正确。 A、C、D 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6. D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 救亡’ 探索”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8 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变法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1911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D 项符合题意。
7. 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孙中山先生”“ 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A 项符合题意。
8.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辛亥革命……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 由此可知该学者重点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 D 项正确。
9.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都可以被打倒” “ 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 可知,这主要说明经过辛亥革命,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从而说明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A 项符合题意。
10.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12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并结合所学可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D 项符合题意。
11.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广泛传播,使得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走向灭亡,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B 项符合题意。
12. (1)发表革命著作和言论;创办兴中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涌现出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与保皇党、立宪派进行论战。 (8 分)
(2) 短时间内各省纷纷响应;省份多,范围广;革命党、原新军、立宪派、原清朝地方官员合力支持革命。(4 分)
(3) 共同之处:都是正面积极评价;注重辛亥革命的政治影响(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2 分) 其他积极作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 分)
13. (1)变化:由恐惧到支持,由反对到接受。 ( 1 分) 说明:人们对清政府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民族意识的觉醒。 (2 分)
(2)态度:持赞赏、支持、积极参与的态度。 (1 分) 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 ( 3 分,回答两点即可)
14. A 【解析】根据时间轴信息“ 武昌起义” “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可知,时间轴展示了武昌起义和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时间节点,反映了中华民国的建立,A 项符合题意。 北洋政府的统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护国战争的爆发均晚于 1912 年 1 月 1 日,排除B、C、D 三项。
15. C 【解析】根据图名“ 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清帝退位以及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开始由君主专制政体向民主共和政体转变,体现了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从专制走向民主,C 项正确。
16.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民国八年”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换算的公式为:公元纪年= 民国纪年+1912-1,因此 8+ 1912- 1 = 1919 年,即 “ 民国八年” 换算成公元纪年为 1919 年,B 项符合题意。
17. (1)事件: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1 分) 阶级: 资产阶级。 (1 分)
(2)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南京临时政府倡导的民主、平等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思想进步。 (4 分,每点 2 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 五四运动;国民革命。 (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18. B 【解析】由材料信息“ 1913 年”“ 宋教仁”“ 遭暴徒枪击”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宋教仁遇刺一案,“ 宋案” 是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破坏责任内阁制而制造的事件,B 项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在于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完成,A 项排除;袁世凯复辟帝制时间是 1915 年末到 1916 年初,C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出现于袁世凯死后,D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19.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约法”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为复辟帝制做准备,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史实错误,排除。
20.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取消帝制” 可知,1915 年末,袁世凯下令以 1916 年为“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1915 年底,蔡锷等人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C 项符合题意。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成
活动及评价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立同盟会)及对孙中山的评价;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内容、 反映的史实、人物 的内容、地位
地位 3.图片反映的史实 2.能够从材料中辨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4.材料信息理解 提高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

1.革命志士的奋斗: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革命志士的奋斗(黄花
萍浏醴起义、广西起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岗起义等);辛亥革命的背景、主张、人
义、黄花岗起义的意 反映的史实 物、武昌起义、意义及局限性
义 3.图片反映的史实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
2.辛亥革命:背景、 4.材料信息理解 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充分理解辛亥革命
主张、人物、爆发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的意义(尤其是政治和思想意义);提高
(武昌起义)、意义 6.填空式材料题(新 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政治、思想、经 题型) 掌握材料信息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民国
济、社会习俗)、局 纪年的计算方法
限性(高频)
1.中华民国:建立时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
间、人物、意义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人物、颁布的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 反映的史实 法》内容、影响)、意义;袁世凯窃取辛
实 3.图片反映的史实 亥革命果实的史实
3.《中华民国临时约 4.材料信息理解 2.掌握民国纪年的计算方法;充分理解中
法》:内容、影响 华民国建立的意义;通过袁世凯窃取辛亥
革命果实,理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二次革命:背景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二次革命背景、袁世凯
(“宋案”)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复辟帝制的史实、护国战争的史实及讨伐
2.袁世凯复辟帝制及 反映的史实 对象
准备
3.护国战争及讨伐对 3.图片反映的史实 2.充分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历史的倒
象 4.材料信息理解 退,不得民心;提高材料关键信息的提
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命题点 1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辛亥革命
1.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
1894 年 1905 年 1912 年 1913 年 1924 年
创办 建立 就任中华民国 发动 创办
兴中会 同盟会 临时大总统 二次革命 黄埔军校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蒋介石
2.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成立中国同盟
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这说明,此时资产阶级( )
A.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 B.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开始了思想宣传 D.明确了革命任务
3.1906年至 1911年 4 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
花岗起义等 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4.1911年 10月 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夺取军
械库,然后攻打总督衙门。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与材料反映的
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5.叶圣陶在 1911年的日记中写到:“10 月 12 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
革(命)党所据……14 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
据……26 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
革命( )
A.基础广泛 B.发展迅速 C.结束帝制 D.取得成功
6.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
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
“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7.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
神,三民五权,推潮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
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8.有学者说:“1911 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
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
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
A.欧亚大陆的联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
C.法国大革命影响 D.辛亥革命的意义
9.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
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
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0.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
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11.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
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推动作用 D.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 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
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
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
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 年,孙文
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
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 年,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 年孙文
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
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 1911 年武昌起义
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
和进行的努力。(8分)
材料二
掌权 革命党 原新军 同盟会 原新军 原新军 立宪派 原巡抚
焦达峰 吴介璋 张凤翔 阎锡山 蔡锷 汤寿潜 程德全
日期 10 月 23 日 23 日 23 日 29 日 31 日 11 月 5 日 5 日
省份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云南 浙江 江苏
掌权 原新军 原巡抚 原巡抚 原新军 同盟会 立宪派
杨荩诚 朱家宝 沈秉堃 孙道仁 胡汉民 蒲殿俊
日期 5 日 5 日 7 日 9 日 9 日 下旬
省份 贵州 安徽 广西 福建 广东 四川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
——据《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4分)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时期
新 5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
中 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国 7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
成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立 21 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后 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
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4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1895 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 年,孙中山又领导发动
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均遭到失败。孙中山后来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
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
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
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
材料二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
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
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 年 10 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
就有 85 个,包括政治团体 22 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
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
——均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
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
度?(1 分)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回答 2点)
命题点 2 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1911 年 10 月 10 日 1911 年 12 月 29 日 1912 年 1 月 1 日
武昌起义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上图反映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北洋政府的统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护国战争的爆发
15.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16.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下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
算成公元纪年是( )
五民
月国
五八
日年
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
A.1914年 B.1919年 C.1924 年 D.1929年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
人权,保护人民财产等;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
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等;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
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12—1920 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 1048 家,民族资产阶级
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1913-1919 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 50 万增加到 260
万。……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代表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为中
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主要体现了哪个
阶级的思想?(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4分)
(3)请列举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史实。(1分)
命题点 3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18.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时间:1913 年 3 月 20 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19.识读下图,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说明了( )
约法一 约法二
A.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B.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严格约束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 D.近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
20.“袁氏于 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
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 A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
会;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3 年“ 宋案” 发生后,孙中山和黄
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 发动“ 二次革命”; 1924 年 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 黄埔军校”,A 项符合题意。
2. 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 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民族”“ 民
权”“ 民生” 三大主义,明确了革命任务,D 项符合题意。
3. 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10 多次起
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起义推动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D 项符合题意。 辛亥革
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排除 A 项;此时尚
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和袁世凯独裁统治,排除 B、C 两项。
4.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
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A
项符合题意。
5.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0 月 12 日……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 14 日……
长沙、重庆均为革( 命) 党所据”“26 日,知南昌、西安……广东亦有独立之说”可知,武
昌起义成功后,短短数日,长沙、重庆、南昌、西安、广东等地纷纷响应以支持革命,这说明
辛亥革命发展迅速,B 项正确。 A、C、D 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6. D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
的‘ 救亡’ 探索”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8 年,资产阶级维新派
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变法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1911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D 项符合题意。
7. 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孙中山先生”“ 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
治,结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任务,A 项符合题意。
8.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辛亥革命……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
国”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
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 由此可知该学者重点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 D 项正
确。
9.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都可以被打倒” “ 还有什
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 可知,这主要说明经过辛亥革命,人们的思想
发生了转变,从而说明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A 项符合题意。
10.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12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
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并结合所学可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
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
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道路,D 项符合题意。
11.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
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广泛传播,使得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走向灭亡,体现了
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B 项符合题意。
12. (1)发表革命著作和言论;创办兴中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
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涌现出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与保皇党、立宪派进
行论战。 (8 分)
(2) 短时间内各省纷纷响应;省份多,范围广;革命党、原新军、立宪派、原清朝地方官员合
力支持革命。(4 分)
(3) 共同之处:都是正面积极评价;注重辛亥革命的政治影响(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2 分) 其他积极作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
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 分)
13. (1)变化:由恐惧到支持,由反对到接受。 ( 1 分) 说明:人们对清政府有了比较清醒的
认识,民族意识的觉醒。 (2 分)
(2)态度:持赞赏、支持、积极参与的态度。 (1 分) 原因:中华民国的建立;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 ( 3 分,回答两点即可)
14. A 【解析】根据时间轴信息“ 武昌起义” “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 孙中山在
南京宣誓就职” 可知,时间轴展示了武昌起义和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时间节
点,反映了中华民国的建立,A 项符合题意。 北洋政府的统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
布、护国战争的爆发均晚于 1912 年 1 月 1 日,排除B、C、D 三项。
15. C 【解析】根据图名“ 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并结合
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清帝退位以及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开始由君
主专制政体向民主共和政体转变,体现了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从专制走向民主,C 项正
确。
16.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民国八年”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换
算的公式为:公元纪年= 民国纪年+1912-1,因此 8+ 1912- 1 = 1919 年,即 “ 民国八年”
换算成公元纪年为 1919 年,B 项符合题意。
17. (1)事件: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1 分) 阶级: 资产阶级。 (1 分)
(2)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南京
临时政府倡导的民主、平等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思想进步。 (4 分,每点 2
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 五四运动;国民革命。 (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18. B 【解析】由材料信息“ 1913 年”“ 宋教仁”“ 遭暴徒枪击” 并结合所学可知,
这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宋教仁遇刺一案,“ 宋案” 是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破坏责任内
阁制而制造的事件,B 项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在于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完成,A 项排除;袁世凯复辟帝制时间是 1915 年末到
1916 年初,C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出现于袁世凯死后,D 项与题
干时间不符,排除。
19.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约法” 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
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为复辟帝制做准备,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
史实错误,排除。
20.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取消帝制” 可知,1915 年末,袁世凯下令以 1916 年为
“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1915 年底,蔡锷等人在云南宣告独
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C 项符合
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