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中考一轮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试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中考一轮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试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8 16:28:43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虎门销烟:人物、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虎门销烟的意义及林则徐
意义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的事迹及评价;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对中
2.鸦片战争:原因、 反映的史实等 国社会的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在中
影响(高频) 3.图片反映的史实 国历史上的地位
3.中英《南京条 4.材料信息理解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的
约》:内容、地位 考法类型和创新题;充分理解鸦片战争、
(高频) 《南京条约》各条款对中国社会(政治、经
济)的影响;提高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辨
识和理解能力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
原因、影响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因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火烧圆明园的制造
2.火烧圆明园:相关 反映的史实 者及相关战争
战争、制造者 3.材料信息理解 2.熟悉圆明园图片;提高材料关键信息的提
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1.太平天国运动:时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
间、背景、人物、影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间、背景、人物、颁布的文献(《天朝田亩
响、失败原因 反映的史实 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及其失败
2.《天朝田亩制 3.图片反映的史实 原因
度》:内容、评价 4.材料信息理解 2.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图片,充分理解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高材料
关键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命题点 1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
1.一位美国传教士应邀参加销烟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
每一个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我对在沟里销毁烟土的检查,感到非常满意。”与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邓世昌 D.邱少云
2.“6 月 3日,实行销毁,先于虎门海滩,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入
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新文化运动
3.下图所示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内容。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福建名人名言录(节选)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严复: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
必亡是已
陈嘉庚:应该广泛地团结和组织归侨、侨眷和华侨,加强
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鼓励他们参加祖国建设事业
A.民族团结 B.政治变革 C.实业救国 D.爱国主义
4.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中写道:“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 1841年 8
月 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
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材料中的“远征”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在“强国追梦”演讲活动中,有同学说“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
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材料所说的“西方列强一巴掌”指的是( )
A.沙俄人侵东北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除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
碑。”材料中“界碑”是指( )
A.近代史的开端 B.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C.近代化的起步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7.“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
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与材料所述“五口通商”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它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中国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被迫融入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潮流之中。“它”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9.上海开埠后不久,原来为广州贸易服务的商人、买办、船民、运输工人大量转向
上海,利用乡土关系来上海谋求职业的游民也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 )
A.贸易地位快速提升 B.自然经济彻底破坏
C.实践《资政新篇》 D.成为民主革命中心
10.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
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 )
A.对清政府的失望 B.反抗侵略的决心
C.变法维新的思想 D.反帝救国的主张
命题点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1.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
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
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12.“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
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
“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858 年 4 月 京师 大沽 2 000
1858 年 12 月 吉林 大沽 1 000
1859 年 4 月 黑龙江 天津 1 000
1860 年 5 月 宣化镇 大沽 1 000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14.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
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
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命题点 3 洪秀全 太平天国运动
15. “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京。”
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16.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
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17.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曾国藩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
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
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
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销烟”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
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B项正确。 戚继光是我国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邓世昌是甲午中日
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
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A、C、D 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2. A 【解析】根据材料中“ 销毁”“ 虎门海滩” “ 鸦片”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1839 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与材料
无关, 排除。
3. D 【解析】阅读宣传栏“ 林则徐”“ 严复” “ 陈嘉庚” 的名言可知,这几位福建籍名
人都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促使他们在历史上做出一系列壮举,D 项符合题意。
4.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841 年 8 月 21 日由香港出发”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于 1841 年初强占香港岛,随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A 项
符合题意。 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900 年八国联军进犯
北京,B、C、D 三项排除。
5.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在鸦片
战争中战败,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材
料中“ 西方列强一巴掌” 指的是鸦片战争,B 项符合题意。 沙俄入侵中国东北发生在第二
次鸦片战争前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A 项排除;甲午中日战
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 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
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排除。
6.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战争” “ 1514 年” “ 积325 年窥探后” 可知,这场
战争发生在 1839 年之后。结合所学可知,1840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项
符合题意。 人民禁烟斗争胜利指的是 1839 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近代化的起步指的是 19 世
纪 60 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B、C、D 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7.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五口通商”“ 外人可以横行天下”“ 后来的祸根” 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中规定开放广
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向
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南京条约》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A
项正确。《北京条约》中增开天津为商埠,《马关条约》 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
埠,《辛丑条约》并未开放通商口岸,B、C、D 三项均与“ 五口通商” 不符,排除。
8.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中国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国家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被打断,A 项符合题意。
9.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原来为广州贸易服务的商人……大量转向上海” 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1842 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将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上海开埠后经济快速发展,
逐渐取代广州的贸易地位,A项符合题意。 上海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此时还没有彻底破坏,B
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文件,与题干信息无关,C 项排除;题干中未提
及民主革命的活动内容,无法体现上海是民主革命中心,D 项排除。
10.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 “ 不共戴天,誓灭英夷” 可知,鸦
片战争后广东人民对英国强行租地不满,提出了“ 不共戴天,誓灭英夷” 的口号,表现出民众
誓死反抗英国侵略的决心,B 项符合题意。
11. C 【解析】 根据题干中“ 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 “ 自由贸易,‘ 往来无碍’”
“ 内地完全开放” 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三国通过《南京条约》《望厦条
约》《黄埔条约》 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一系列特权。 因为不满足既得利益,英、美、
法三国企图通过修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在材
料中未体现,排除。
12.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
蹂躏成什么样子” 可知,法军和英军共同摧毁了这座美丽的宫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
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烧毁了圆明园,B 项符合题意。
13. A 【解析】根据题干及表格信息“ 清军兵力”、时间范围“1858—1860 年” 以及调入
地“ 大沽” “ 天津”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 年英法
联军攻陷大沽炮台,1860 年占领天津。故清军调兵是为了抵御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入
侵,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均与表格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14.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
另一个强盗放火”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宫是西方对圆明园的别称,故描述的历史事件是英
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 项符合题意。
15.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上帝” “ 反满清” “ 北京苦恼对南京” 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1843 年,洪秀全创立“ 拜上帝会”。 1851 年,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
天国。 1853 年,攻占南京,作为都城, 与清王朝对立,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
治,B 项符合题意。
16.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
义” 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从满足农民阶级的要求到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
体现了当时农民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出的努力,体现了时代的发展潮流,D 项正确。 太平
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资政新篇》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并未能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但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A、B、C 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7.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曾国藩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 同时英、美、法三国
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 可知,蒋廷黻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
联合绞杀,B 项符合题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虎门销烟:人物、意义 2.鸦片战争:原因、影响(高频) 3.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地位(高频)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等 3.图片反映的史实4.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虎门销烟的意义及林则徐的事迹及评价;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充分理解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各条款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提高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影响 2.火烧圆明园:相关战争、制造者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火烧圆明园的制造者及相关战争 2.熟悉圆明园图片;提高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1.太平天国运动:时间、背景、人物、影响、失败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内容、评价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图片反映的史实 4.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背景、人物、颁布的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 2.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图片,充分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高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命题点1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
1.一位美国传教士应邀参加销烟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
每一个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我对在沟里销毁烟土的检查,感到非常满意。”与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邓世昌 D.邱少云
2.“6月3日,实行销毁,先于虎门海滩,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新文化运动
3.下图所示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内容。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A.民族团结 B.政治变革 C.实业救国 D.爱国主义
4.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中写道:“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年8月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材料中的“远征”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在“强国追梦”演讲活动中,有同学说“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材料所说的“西方列强一巴掌”指的是( )
A.沙俄人侵东北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除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后的一逞。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材料中“界碑”是指( )
A.近代史的开端 B.人民禁烟斗争胜利
C.近代化的起步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7.“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与材料所述“五口通商”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它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中国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被迫融入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潮流之中。“它”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9.上海开埠后不久,原来为广州贸易服务的商人、买办、船民、运输工人大量转向上海,利用乡土关系来上海谋求职业的游民也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
A.贸易地位快速提升 B.自然经济彻底破坏
C.实践《资政新篇》 D.成为民主革命中心
10.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 )
A.对清政府的失望 B.反抗侵略的决心
C.变法维新的思想 D.反帝救国的主张
命题点2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1.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12.“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858年4月 京师 大沽 2 000
1858年12月 吉林 大沽 1 000
1859年4月 黑龙江 天津 1 000
1860年5月 宣化镇 大沽 1 000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14.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
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命题点3 洪秀全 太平天国运动
15. “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京。”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16.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17.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曾国藩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湘军在曾国荃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销烟”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B项正确。 戚继光是我国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A、C、D 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2. A 【解析】根据材料中“ 销毁”“ 虎门海滩” “ 鸦片”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 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与材料无关, 排除。
3. D 【解析】阅读宣传栏“ 林则徐”“ 严复” “ 陈嘉庚” 的名言可知,这几位福建籍名人都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促使他们在历史上做出一系列壮举,D 项符合题意。
4.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841 年 8 月 21 日由香港出发”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于 1841 年初强占香港岛,随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A 项符合题意。 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900 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B、C、D 三项排除。
5.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材料中“ 西方列强一巴掌” 指的是鸦片战争,B 项符合题意。 沙俄入侵中国东北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A 项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 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排除。
6.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战争” “ 1514 年” “ 积325 年窥探后” 可知,这场战争发生在 1839 年之后。结合所学可知,1840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项符合题意。 人民禁烟斗争胜利指的是 1839 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近代化的起步指的是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C、D 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7.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五口通商”“ 外人可以横行天下”“ 后来的祸根”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南京条约》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A 项正确。《北京条约》中增开天津为商埠,《马关条约》 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辛丑条约》并未开放通商口岸,B、C、D 三项均与“ 五口通商” 不符,排除。
8.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中国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家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被打断,A 项符合题意。
9.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原来为广州贸易服务的商人……大量转向上海”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 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将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上海开埠后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取代广州的贸易地位,A项符合题意。 上海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此时还没有彻底破坏,B 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文件,与题干信息无关,C 项排除;题干中未提及民主革命的活动内容,无法体现上海是民主革命中心,D 项排除。
10.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 “ 不共戴天,誓灭英夷” 可知,鸦片战争后广东人民对英国强行租地不满,提出了“ 不共戴天,誓灭英夷” 的口号,表现出民众誓死反抗英国侵略的决心,B 项符合题意。
11. C 【解析】 根据题干中“ 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 “ 自由贸易,‘ 往来无碍’”
“ 内地完全开放” 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英、美、法三国通过《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一系列特权。 因为不满足既得利益,英、美、法三国企图通过修约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12.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可知,法军和英军共同摧毁了这座美丽的宫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烧毁了圆明园,B 项符合题意。
13. A 【解析】根据题干及表格信息“ 清军兵力”、时间范围“1858—1860 年” 以及调入地“ 大沽” “ 天津”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 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1860 年占领天津。故清军调兵是为了抵御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入侵,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均与表格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14.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宫是西方对圆明园的别称,故描述的历史事件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 项符合题意。
15.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上帝” “ 反满清” “ 北京苦恼对南京”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 年,洪秀全创立“ 拜上帝会”。 1851 年,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 年,攻占南京,作为都城, 与清王朝对立,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B 项符合题意。
16.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并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从满足农民阶级的要求到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体现了当时农民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出的努力,体现了时代的发展潮流,D 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资政新篇》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并未能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A、B、C 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7.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曾国藩对于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 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 可知,蒋廷黻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 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