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九一八事变:时间、影响 2.局部抗战:杨靖宇3.西安事变:目的、意义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图片反映的史实4.材料信息理解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1.重点记背知识: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影响;杨靖宇的英雄事迹;西安事变的目的、意义 2.熟悉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图片;充分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1.七七事变:影响2.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意义 3.淞沪会战:影响4.南京大屠杀:概况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图片反映的史实、主题 4.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七七事变的影响;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及意义;淞沪会战的影响;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2.熟悉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1.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意义 2.武汉会战:影响 3.第三次长沙会战:影响 4.豫湘桂战役:概况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战役 1.重点记背知识: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意义;武汉会战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响;豫湘桂战役的概况 2.从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中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能力
1.平型关大捷:意义2.毛泽东《论持久战》:时间、内容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延安在抗战中的地位、根据地建设成就(土地政策)、影响4.百团大战:指挥者、地点、主要目标、意义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战役 3.图片/图表反映的史实 4.材料信息理解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1.重点记背知识:平型关大捷的意义;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土地政策)、影响;延安在抗战中的地位;百团大战的指挥者、地点、主要目标和意义 2.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史实中体会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的作用;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概括和理解能力
1.全民族坚持抗战:张自忠的事迹、表现2.中共七大:背景、时间、内容、意义(高频)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高频)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图片反映的史实4.材料信息理解 5.材料信息归纳概括6.观点论述(新考法) 7.填空式材料题(新题型) 1.重点记背知识: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张自忠的事迹;中共七大的时间、内容及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掌握观点论述的解题方法;从多角度理解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从国际视野的角度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命题点1 九一八事变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1.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由此可以推断出( )
A.洋务运动期间,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
B.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40年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 )
A.左权 B.谢晋元 C.张自忠 D.杨靖宇
3.1935年的一天,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一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一二·九运动 D.九一八事变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图所示的四位历史人物都参与了( )
朱德 杨靖宇 蒋介石 张学良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5.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二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战役
命题点2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南京大屠杀
6.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
共产党祭 黄帝陵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国民党祭 黄帝陵文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猷,群情罔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7.每年的七月七日,在全民族抗战爆发的地方,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这里还修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个地方是( )
A.武汉 B.西安 C.卢沟桥 D.台儿庄
8.国家公祭鼎铭文:“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其中“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命题点3 正面战场的抗战
9.电影《捌佰》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阵地,阻击日军的故事。该影片取材于(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1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是某同学对抗日战争时期几场重大战役及其推论的梳理,表中①处应填( )
史实 推论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长沙会战 其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百团大战 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武汉会战 B.枣宜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11.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做了如下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 )
吴淞之战 黄海海战 天津保卫战 台儿庄战役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A.侵略与反抗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C.抗争与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命题点4 敌后战场的抗战
12.陈赓在日记中记载:“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3.某校组织“铭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历史剧展演活动。九(三)班同学准备挑选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剧本进行排演。下列剧本属于这一题材的是
( )
A.《井冈山会师》 B.《地道战》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4.标语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达到某种宣传目的。下列宣传标语出现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5.1937年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
( )
A.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 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打击国民党投降势力 D.结束国共十年内战
16.1938年创作的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从中可以感受到( )
A.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气势 B.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
C.抗日军民乐观自信的态度 D.解放战争人民必胜的决心
17.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18.右图是某博物馆展出的一张木刻版画,
它可能创作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大生产运动
19.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淞沪会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台儿庄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0.“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华北八路军乘着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参与作战的八路军有105个团约20万人。”这场“战役”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武汉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命题点5 全民族坚持抗战
21.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彭德怀——淞沪会战 B.谢晋元——台儿庄战役
C.张自忠--枣宜会战 D.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22.下图是张自忠的一封书信。该书信写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过春节时,人们常通过贴年画寄予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下则年画应张贴于
( )
A.北伐战争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4.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25.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这充分说明(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才能赢得和平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26.1938年春,延安兴起街头诗运动,大家把诗写在墙壁、岩石和大树上。其中就有: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刺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可见该运动旨在( )
A.揭露国民党围剿红军 B.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 D.宣传抗战前线取得重大胜利
27.照片记录历史。下列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冀中回民支队 平型关伏击日军 纽约华侨捐赠救护车 台儿庄保卫战
A.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B.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C.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8.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A.得益于英美盟军的支持 B.厚植于人民的伟大力量
C.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D.源自于斗争形式的多样
命题点6 中共七大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的胜利
29.下表是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时绘制的表格。表格中②应为( )
时间 会议名称 思想内容
1945年 ②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0.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1942年6月)创作意图解释合理的是( )
A.认为中国抗战有力牵制了日军
B.揭露日本跨洋进攻欧洲企图
C.嘲讽日军在中国战场节节败退
D.庆祝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31.消息传到重庆时,已是8月15日的晚上。据当时的美国记者记录:“突然,整个城市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和爆竹声。……不到一小时,整个城市就变成了一座巨响和狂欢的火山。”据此推测该消息是( )
A.平型关大捷 B.日本投降
C.签署“双十协定” D.胜利渡长江
3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南京解放、《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
B.南京解放、《辛丑条约》、七七事变
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D.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七七事变
33.下表是中共党史的部分主题及其统摄概念。据此推断③对应的主题是( )
主题 统摄概念
① 五四火炬开天辟地面貌革新
② 国民革命星火燎原走向成熟
③ 共御外侮中流砥柱扬威东方
④ 和平谈判转守为攻天翻地覆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34.丘吉尔曾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据此可知,中国抗日战争(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5.班级开展“回望百年史,奋进新征程”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15分)
材料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
举行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和会上通过的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强了全党在
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在抗日战争接近
最后胜利的前夜,为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
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计755人,代表着全党121万名党员。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 的中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七大召开时与中共一大召开时相比全党党员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材料中“_”处是中共七大确定的革命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将此目标内容补充完整。(2分)并据材料,概括这一目标提出的主要背景。(4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上述目标,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试用所学知识,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一结论得出的主要理由。(6分)
36.以下是周云同学学习“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设计的手抄报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2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浮雕(义勇军歌祭)
(1)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单说明理由。(10分。要求:选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在时间轴上分别标注出这两个历史事件;时间轴上事件顺序要正确)
(2)阅读手抄报后,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有了什么进一步认识。(2分)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民国二十年” 可知,民国二十年即 1931 年。 据“ 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于是爱国企业家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以此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D 项正确。 洋务运动发生于 19 世纪 60—90 年代中期,辛亥革命时间为 1911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 1914—1918 年,三者均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A、B、C 三项排除。
2.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 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 并结合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 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1940 年 2 月,杨靖宇壮烈牺牲,D 项符合题意。
3.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 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 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形势严峻,于 1935 年 12 月 9 日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他们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这就是著名的“ 一二 九运动”,C 项正确。 五四运动爆发于 1919 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发生于 1923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于 1931 年,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B、D 三项。
4.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 年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蒋介石被迫接受张、杨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 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 C 项符合题意。
5. B 【解析】根据图示中“ 长安( 西安)、华清池、虎畔石(蒋介石被捉处)、东北军” 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 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 实行“ 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该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B 项符合题意。
6.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37 年 4 月 5 日” 和共产党祭黄帝陵文及国民党祭黄帝陵文的内容可知, 国共两党对黄帝的祭拜反映的是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人民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B 项正确;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 1937 年 7 月 7 日的七七事变,A 项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 1937 年 9 月,C 项排除;蒋介石放弃反共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D 项排除。
7.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七月七日”“ 全民族抗战爆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可知,本题考查发生于 1937 年 7 月 7 日的“ 七七事变”,又称“ 卢沟桥事变”,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 项符合题意。
8. D 【解析】国家公祭鼎铭文的意思是:三十万死者含冤惨死,日月悲光华惨淡,全世界为之震惊,侵略者残暴如兽,诸罪行闻所未闻……兄弟们同心协力,共御敌义无反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上,D 项符合题意。
9.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中国国民革命军……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阵地,阻击日军” 并结合所学可知,苏州河位于上海,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在苏州河畔的“ 八百壮士”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展示了中国军人不畏强敌、敢打敢拼的英雄气概,A 项符合题意。
10. 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C 项正确。 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 项排除;枣宜会战以日军遭到重创而结束,B项排除;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D项排除。
11. A 【解析】根据题干和示意图中的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示意图主题应为“ 侵略与反抗”,A 项符合题意, B 项反映内容不全面, 排除;该示意图没有体现“ 探索” 的相关内容,排除 C 项;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示意图中的“ 鸦片战争” 等内容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12.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 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 9 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A 项符合题意。
13.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抗日战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发生在 1931—1945 年。 地道战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巧妙战法,B 项正确。 井冈山会师发生于 1928 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于 1947 年;渡江战役发生于 1949 年,排除 A、C、D 三项。
14. B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抗日战争期间”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A 项“ 打倒列强,除军阀” 是北伐战争期间的标语;C 项“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是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标语;D 项“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标语,均排除。 “ 兵民是胜利之本”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抗战的政策,B 项符合题意。
15. 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937 年 3 月” “ 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 地主) 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各阶级(包括地主阶级) 共同抗战,陕甘宁边区调整原来的土地政策,将原来的“ 打土豪,分田地” 的土地政策改为“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的土地政策,A 项符合题意。
16.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38 年”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深入敌后,开展敌后抗战。 从歌词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一心,乐观自信的抗战决心和信心,C 项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开始于 1926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于 1927 年开始创建,人民解放战争发生在 1946—1949 年,A、B、D 三项都与题干时间 1938 年不符,排除。
17.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 可知,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使得农业生产等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A 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B 项排除;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 与材料不符, C 项排除;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 项排除。
18. C 【解析】根据图片名称“ 大生产运动”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开展大生产运动, C 项符合题意。
19.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 项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 A 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排除 B 项;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消耗了日军的实力,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排除 C 项。
20.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40 年下半年” “ 华北八路军”“ 参与作战的八路军有 105 个团”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 扫荡” 和封锁,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 100 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 百团大战”,D 项符合题意。
21. C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备选项,彭德怀指挥八路军总部进行百团大战;谢晋元在淞沪会战中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进行台儿庄战役,C 项符合题意。
22.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推算, 民国二十九年即1940 年,结合材料关键词“ 倭奴” 即日本可知,书信写于抗日战争时期,C 项符合题意。
23. 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 抗战胜利” 可知,年画和抗日战争有关,由此排除 A、D 两项,“ 军民合作” 反映了人民群众支援抗日力量,形成了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C 项符合题意。
24. 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开始抗日战争,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出版宣传、介绍民族英雄的书籍,意在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C 项符合题意。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A 项时间不符,排除;1928 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排除 B 项;D 项指 1945 年的重庆谈判,排除。
25. D 【解析】根据材料中“ 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领导……英勇作战” 可知,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领导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D 项符合题意。
26. C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938 年”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看,这就是奴隶!’”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 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该运动意在号召人民奋起抵抗,旨在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C 项符合题意。
27. A 【解析】根据图名信息“ 冀中回民支队” “ 平型关伏击日军”“ 纽约华侨捐赠救护车”“ 台儿庄保卫战” 可知,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海外华侨、中国国民党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积极抗敌,说明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A 项符合题意。 B 项只反映了第四张照片,排除;C 项只反映了第二张照片,排除;D 项四幅照片均未体现,排除。
28.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 并结合所学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B 项符合题意。
29. 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C 项符合题意。
30.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1942 年 6 月” 和图示信息“ 太平洋” “ 中国大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战场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A 项符合题意。
31.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8 月 15 日的晚上” “ 整个城市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和爆竹声”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消息传到重庆,全体市民欢庆不已,庆祝抗日战争取得胜利,B 项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的时间为 1937 年; 签署“ 双十协定” 的时间为 1945 年 10 月;胜利渡长江的时间为 1949 年,皆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C、D 三项。
32.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 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 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故五十年前和十四年前分别是 1895 年和 1931 年,1895 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31 年 9 月 18 日, 日本突袭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C 项符合题意。
33.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③共御外侮 中流砥柱扬威东方”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合作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 项符合题意。
34. C 【解析】根据材料中丘吉尔的说法,中国抗日战争防止了英国中东阵地崩溃的局势出现,肯定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作用,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C 项符合题意。
35. (1)大幅增加。 (意思相近即可,3 分)
(2) 补充内容:新民主主义。 (2 分) 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全党思想统一;中国共产党力量壮大。 (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4 分)
(3)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使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统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 (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6 分)
36. (1)示例:事件:九一八事变。 (2 分) 理由: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增加该事件可以体现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历时最长的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2 分)
事件:西安事变。 ( 2 分) 理由: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增加该事件可以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完整考查抗日战争历史。(2 分)
评分说明:选取的历史事件是抗战时期的,理由说明表达出该事件的影响( 作用、意义、地位等) 即可。 标注重大历史事件、标注事件的时序正确,各 1 分。(2)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全民族坚持抗战;离不开敌后战场广大军民的团结配合,英勇作战。 (2 分)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九一八事变:时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影
间、影响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响;杨靖宇的英雄事迹;西安事变的目
2.局部抗战:杨靖宇 反映的史实 的、意义
3.西安事变:目的、 3.图片反映的史实 2.熟悉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图片;充
意义 4.材料信息理解 分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国共合作和全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提高材料
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1.七七事变:影响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七七事变的影响;第二
2.第二次国共合作: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及意义;淞沪会战的影
背景、意义 反映的史实 响;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3.淞沪会战:影响 3.图片反映的史实、 2.熟悉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
4.南京大屠杀:概况 主题 的图片;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
4.材料信息理解 解能力
1.台儿庄战役:指挥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
者、意义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意义;武汉会战的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
2.武汉会战:影响 反映的战役 的影响;豫湘桂战役的概况
3.第三次长沙会战: 2.从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中体会中国军民
影响 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
4.豫湘桂战役:概况 神;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能力
1.平型关大捷:意义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平型关大捷的意义;毛
2.毛泽东《论持久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抗日根据
战》:时间、内容 反映的战役 地的建立与发展(土地政策)、影响;延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3.图片/图表反映的 安在抗战中的地位;百团大战的指挥者、
与发展:延安在抗战 史实 地点、主要目标和意义
中的地位、根据地建 4.材料信息理解 2.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史实中体会中国共
设成就(土地政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的作用;提高
策)、影响 4.百团 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概括和理解能力
大战:指挥者、地
点、主要目标、意义
1.全民族坚持抗战: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张
张自忠的事迹、表现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自忠的事迹;中共七大的时间、内容及意
2.中共七大:背景、 反映的史实 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时间、内容、意义 3.图片反映的史实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
(高频) 4.材料信息理解 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掌握观点论述的解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 5.材料信息归纳概括 题方法;从多角度理解中国抗日战争对世
因及历史意义(高 6.观点论述(新考 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从国际
频) 法) 视野的角度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
7.填空式材料题(新 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题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命题点 1 九一八事变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1.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
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由此可以推断出( )
A.洋务运动期间,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
B.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略,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
水之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40 年 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
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 )
A.左权 B.谢晋元 C.张自忠 D.杨靖宇
3.1935年的一天,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一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
是( )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一二·九运动 D.九一八事变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图所示的四位历史人物都参与了( )
朱德 杨靖宇 蒋介石 张学良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5.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二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战役
命题点 2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南京大屠杀
6.1937年 4月 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
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
共产党祭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
黄帝陵文 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国民党祭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
黄帝陵文 方;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猷,群情罔懈;保我族类,先
灵攸赖。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7.每年的七月七日,在全民族抗战爆发的地方,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这
里还修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个地方是( )
A.武汉 B.西安 C.卢沟桥 D.台儿庄
8.国家公祭鼎铭文:“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
虐,旷世未闻……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其中“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反映
的历史事实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命题点 3 正面战场的抗战
9.电影《捌佰》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 88师
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阵地,阻击日军的故事。该影
片取材于(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1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是某同学对抗日战争时期几场重大战
役及其推论的梳理,表中①处应填( )
史实 推论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长沙会战 其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①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百团大战 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A.武汉会战 B.枣宜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11.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做了如下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 )
吴淞之战 黄海海战 天津保卫战 台儿庄战役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A.侵略与反抗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C.抗争与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命题点 4 敌后战场的抗战
12.陈赓在日记中记载:“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
第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3.某校组织“铭记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历史剧展演活动。九(三)班同
学准备挑选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剧本进行排演。下列剧本属于这一题材的是
( )
A.《井冈山会师》 B.《地道战》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4.标语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达到某种宣传目的。下列宣传标语出现于抗日战争期
间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5.1937年 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
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
( )
A.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 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打击国民党投降势力 D.结束国共十年内战
16.1938年创作的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
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从中可以感受到( )
A.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气势 B.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
C.抗日军民乐观自信的态度 D.解放战争人民必胜的决心
17.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
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
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18.右图是某博物馆展出的一张木刻版画,
它可能创作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大生产运动
19.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
是( )
A.淞沪会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台儿庄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 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0.“1940 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华北八路军乘着雨季对日军发动
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参与作战的八路军有 105个团约 20万人。”这场
“战役”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武汉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命题点 5 全民族坚持抗战
21.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
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下列抗
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
A.彭德怀——淞沪会战 B.谢晋元——台儿庄战役
C.张自忠--枣宜会战 D.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22.下图是张自忠的一封书信。该书信写于( )
致战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
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
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
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过春节时,人们常通过贴年画寄予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下则年画应张贴于
( )
A.北伐战争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4.以下书籍出版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
时间 1932 年 1936 年 1940 年 1940 年 1944 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 《民族英雄 《中国历 《民族英 《中国民
民族爱国魂》 评传》系列 史上之民 雄诗话》 族女英雄
族英雄》 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25.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
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
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
日武装英勇作战。这充分说明(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才能赢得和平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26.1938年春,延安兴起街头诗运动,大家把诗写在墙壁、岩石和大树上。其
中就有: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刺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
头说:“看,这就是奴隶!”可见该运动旨在( )
A.揭露国民党围剿红军 B.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 D.宣传抗战前线取得重大胜利
27.照片记录历史。下列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冀中回民支队 平型关伏击日军 纽约华侨捐赠救护车 台儿庄保卫战
A.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B.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C.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8.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
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反映了
抗日战争的胜利( )
A.得益于英美盟军的支持 B.厚植于人民的伟大力量
C.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D.源自于斗争形式的多样
命题点 6 中共七大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的胜利
29.下表是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时绘制的表格。表格中②应
为( )
时间 会议名称 思想内容
1945 年 ②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97 年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 年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
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0.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1942 年 6月)创作意图解释合理的是( )
A.认为中国抗战有力牵制了日军
B.揭露日本跨洋进攻欧洲企图
C.嘲讽日军在中国战场节节败退
D.庆祝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31.消息传到重庆时,已是 8月 15日的晚上。据当时的美国记者记录:“突
然,整个城市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和爆竹声。……不到一小时,整个城市就变成
了一座巨响和狂欢的火山。”据此推测该消息是( )
A.平型关大捷 B.日本投降
C.签署“双十协定” D.胜利渡长江
3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
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
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
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南京解放、《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
B.南京解放、《辛丑条约》、七七事变
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D.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七七事变
33.下表是中共党史的部分主题及其统摄概念。据此推断③对应的主题是( )
主题 统摄概念
① 五四火炬开天辟地面貌革新
② 国民革命星火燎原走向成熟
③ 共御外侮中流砥柱扬威东方
④ 和平谈判转守为攻天翻地覆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34.丘吉尔曾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
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据此可知,中国抗日战争(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5.班级开展“回望百年史,奋进新征程”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15
分)
材料 1944 年 5 月 21 日至 1945 年 4 月 20 日
举行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和会上通过的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强了全党在
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在抗日战争接近
最后胜利的前夜,为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
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共计 755 人,代表着全党 121 万名党员。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
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 的中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七大召开时与中共一大召开时相比全党党员
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材料中“_”处是中共七大确定的革命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将此目标内
容补充完整。(2分)并据材料,概括这一目标提出的主要背景。(4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上述目标,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
纪元。试用所学知识,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新纪元”这一结论得出的主要理由。(6分)
36.以下是周云同学学习“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设计的手抄报内
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2分)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时间轴 日本政府正式
七七事变 签署投降书
史海拾贝
浮雕(义勇军歌祭)
《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在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鼓舞下,中国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电影《风云儿
女》,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该片主题歌。铿锵有力的
歌声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反抗外敌侵略、誓死保卫祖国的心声。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这首歌曲。
知识延伸
抗日根据地人民积极参军,替军队运输粮食;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广泛
展开袭击和爆破,侦察敌情,清除奸细,运送和保护伤员,直接帮助军队作战。
抗战后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抗击和钳制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的兵力。日
军惊呼,敌后战场是“没有战场的战场”,随时随地都有灭顶之灾。
地图中的历史
(1)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单说明理由。
(10分。要求:选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在时间
轴上分别标注出这两个历史事件;时间轴上事件顺序要正确)
(2)阅读手抄报后,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有了什么进一步认识。(2
分)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民国二十年” 可知,民国二十年即 1931 年。 据
“ 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国
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于是爱国
企业家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以此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D 项正确。 洋务运动发生于
19 世纪 60—90 年代中期,辛亥革命时间为 1911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 1914—1918
年,三者均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A、B、C 三项排除。
2.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 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 并结合所学可知,九一八事
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 年初,东北各
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1940 年 2 月,杨靖宇壮烈牺
牲,D 项符合题意。
3.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 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 华北
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北平的学生们
痛感形势严峻,于 1935 年 12 月 9 日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他们高呼“ 打倒
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遭
到反动军警镇压。 这就是著名的“ 一二 九运动”,C 项正确。 五四运动爆发于 1919
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发生于 1923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于 1931 年,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
符,排除A、B、D 三项。
4.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
游击战争;1936 年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 蒋介石被迫接受张、杨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 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 C 项符合题意。
5. B 【解析】根据图示中“ 长安( 西安)、华清池、虎畔石(蒋介石被捉处)、东北军”
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 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 实行“ 兵
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该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B 项符合题意。
6.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37 年 4 月 5 日” 和共产党祭黄帝陵文及国民党
祭黄帝陵文的内容可知, 国共两党对黄帝的祭拜反映的是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人民增
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B 项正确;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 1937 年 7 月 7 日的七七
事变,A 项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 1937 年 9 月,C 项排除;蒋介石放弃反共在
材料中并未体现, D 项排除。
7.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七月七日”“ 全民族抗战爆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
念馆” 可知,本题考查发生于 1937 年 7 月 7 日的“ 七七事变”,又称“ 卢沟桥事
变”,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 项符合题意。
8. D 【解析】国家公祭鼎铭文的意思是:三十万死者含冤惨死,日月悲光华惨淡,全世界为
之震惊,侵略者残暴如兽,诸罪行闻所未闻……兄弟们同心协力,共御敌义无反顾。 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
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上,D 项符合题意。
9.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中国国民革命军……坚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阵地,阻击
日军” 并结合所学可知,苏州河位于上海,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国民政府
组织了淞沪会战,在苏州河畔的“ 八百壮士”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展示了中国军人不畏强
敌、敢打敢拼的英雄气概,A 项符合题意。
10. 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
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C 项正确。 武汉会
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 项排除;枣宜会战以日军遭到重创而结束,B项排除;豫湘桂
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D项排
除。
11. A 【解析】根据题干和示意图中的文字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
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示意图主题应为“ 侵略与反抗”,A 项符合题
意, B 项反映内容不全面, 排除;该示意图没有体现“ 探索” 的相关内容,排除 C 项;五
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示意图中的“ 鸦片战争” 等内容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12.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 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
次胜利”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 9 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
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
灭。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
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A 项符合题意。
13.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抗日战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发生在
1931—1945 年。 地道战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
下创造的巧妙战法,B 项正确。 井冈山会师发生于 1928 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于 1947
年;渡江战役发生于 1949 年,排除 A、C、D 三项。
14. B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抗日战争期间”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A 项
“ 打倒列强,除军阀” 是北伐战争期间的标语;C 项“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是人民
解放战争期间的标语;D 项“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标语,均排除。
“ 兵民是胜利之本”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抗战的政策,B 项符合题意。
15. 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937 年 3 月” “ 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 地主) 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各阶级(包括地主阶级) 共同抗战,陕甘宁边区
调整原来的土地政策,将原来的“ 打土豪,分田地” 的土地政策改为“ 地主减租减息、农
民交租交息” 的土地政策,A 项符合题意。
16.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38 年”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民深入敌后,开展敌后抗战。 从歌词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军民一心,乐观自信的抗战决心和信心,C 项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开始于 1926年,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于 1927 年开始创建,人民解放战争发生在 1946—1949 年,A、B、D 三项
都与题干时间 1938 年不符,排除。
17.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
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 可知,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群众发
展生产,使得农业生产等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A 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国
共合作共同抗日,B 项排除;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由
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 与材料不符, C 项排除;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
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D
项排除。
18. C 【解析】根据图片名称“ 大生产运动”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共产党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
策, 开展大生产运动, C 项符合题意。
19.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
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 项符合题意。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
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 A 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
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排除 B
项;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消耗了日军的实力,抗日战争开
始进入相持阶段,排除 C 项。
20.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40 年下半年” “ 华北八路军”“ 参与作战的八路军
有 105 个团”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
“ 扫荡” 和封锁,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 100 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
大规模进攻,史称“ 百团大战”,D 项符合题意。
21. C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备选项,彭德怀指挥八路军总部进行百团大战;谢晋元在淞沪
会战中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进行台儿庄战役,C 项符合题意。
22.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推算, 民国二十九年即1940 年,结合材料关键词“ 倭奴”
即日本可知,书信写于抗日战争时期,C 项符合题意。
23. 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 抗战胜利” 可知,年画和抗日战争有关,由此排除 A、D
两项,“ 军民合作” 反映了人民群众支援抗日力量,形成了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C 项符
合题意。
24. 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开始抗日
战争,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出版宣传、介绍民族英雄的书籍,意在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
抗日救亡,C 项符合题意。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A 项时间不符,排
除;1928 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排除 B 项;D 项指 1945 年的重庆谈判,
排除。
25. D 【解析】根据材料中“ 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持久战的
战略总方针…… 领导……英勇作战” 可知,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
线,领导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
用,D 项符合题意。
26. C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938 年”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看,这就是
奴隶!’”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 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该运动意在号召人民奋起抵
抗,旨在鼓舞人民的抗战斗志,C 项符合题意。
27. A 【解析】根据图名信息“ 冀中回民支队” “ 平型关伏击日军”“ 纽约华侨捐赠
救护车”“ 台儿庄保卫战” 可知,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海外华侨、中
国国民党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积极抗敌,说明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A 项
符合题意。 B 项只反映了第四张照片,排除;C 项只反映了第二张照片,排除;D 项四幅照片
均未体现,排除。
28.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
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 并结合所学可知,敌后抗日
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B 项符合题
意。
29. 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
章,C 项符合题意。
30.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1942 年 6 月” 和图示信息
“ 太平洋” “ 中国大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战场牵制着
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A 项符合题意。
31.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8 月 15 日的晚上” “ 整个城市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和爆
竹声”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消息
传到重庆,全体市民欢庆不已,庆祝抗日战争取得胜利,B 项符合题意。 平型关大捷的时间
为 1937 年; 签署“ 双十协定” 的时间为 1945 年 10 月;胜利渡长江的时间为 1949
年,皆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C、D 三项。
32.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 中国五十年及东北
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 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
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和自信心,故五十年前和十四年前分别是 1895 年和 1931 年,1895 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
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931 年 9 月 18 日, 日本突袭沈阳,九一八事变爆
发,C 项符合题意。
33.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③共御外侮 中流砥柱扬威东方”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合作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
用,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 项符合题意。
34. C 【解析】根据材料中丘吉尔的说法,中国抗日战争防止了英国中东阵地崩溃的局势出
现,肯定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作用,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C 项符合题意。
35. (1)大幅增加。 (意思相近即可,3 分)
(2) 补充内容:新民主主义。 (2 分) 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全党思想统一;中国共
产党力量壮大。 (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4 分)
(3)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
治);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使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统
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 (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
意也可,6 分)
36. (1)示例:事件:九一八事变。 (2 分) 理由: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
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增加该事件可以体现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
早,历时最长的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2 分)
事件:西安事变。 ( 2 分) 理由: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增
加该事件可以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完整考查抗日战争历史。(2 分)
评分说明:选取的历史事件是抗战时期的,理由说明表达出该事件的影响( 作用、意义、地
位等) 即可。 标注重大历史事件、标注事件的时序正确,各 1 分。(2)抗日战争的胜利离
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全民族坚持抗战;离不开敌后战场广大军民的团结配合,英勇
作战。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