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中考一轮 中国现代史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试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中考一轮 中国现代史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试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8 16:28: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陆、海、空军及导弹部队的建设与发展:海军-“辽宁舰” 2.新时代强军之路:主要措施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图片反映的史实 1.重点记背知识:陆、海、空军及导弹部队的建设及发展;辽宁舰;新时代的强军措施 2.透过图片等素材理解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成就
1.新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容、影响 3.“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会议、作用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及影响;“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会议及作用2.充分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作用;感悟近现代外交的巨大变化及原因;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理解能力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背景、意义(高频) 2.中美建交:原因、时间、历程(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建交标志)(高频) 3.中日建交 4.全方位外交:外交理念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图片反映的史实4.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意义;中美建交的原因、关系开始正常化及建交的标志;中日建交的史实、全方位外交的外交理念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熟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图片;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用历史的视角审视当今的中美关系;探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原因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命题点1 国防和军队建设
1.小李同学正在搜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板报素材,下列书籍可供参阅的是( )
A.《焦裕禄:把我埋在沙丘上》 B.《袁隆平:东方“稻神”》
C.《邓稼先:腾空而起的蘑菇云》 D.《雷锋:大海里的一滴水》
2.史明辨同学准备撰写“新中国国防力量增强”的研究报告,他可以参阅的资料是( )
A.互联网上关于青蒿素研究的论文资料 B.图书馆收藏的焦裕禄人物传记
C.《人民日报》关于“辽宁舰”的报道 D.博物馆“服饰文化展”的图片
3.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其中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4.历次国庆大阅兵反映出我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以下两幅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
1951年国庆大阅兵时骑兵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
车炮队通过检阅台 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A.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B.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
C.形成五大战区战略布局 D.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 黄旭华(1926——),“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生活在战乱时代的黄旭华少年求学时立志学习航空和造船,抵御外敌的侵略。1945年,黄旭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1958年黄旭华奉命调往中国“造船技术研究室”,负责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从此隐姓埋名三十载。黄旭华带领团队从调查研究入手,在报纸杂志里面去寻找拼凑世界保密控制很严的核潜艇资料,在没有任何技术外援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了数以亿计的数据,用了8年时间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7个核潜艇关键技术,使中国在1964年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痴心不改强国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旭华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理由并简析他取得成就的原因。
命题点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全方位外交
6.1955年,亚非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等十项原则。这发展了我国主张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7.当年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都站起来了,热烈鼓掌。”周南回忆的重大事件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8.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然而到了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表明( )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美苏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C.中美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 D.美国已经放弃霸权政策
9.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 )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10.1971年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华。美国《时代》杂志报道说:“这‘乒’的一声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件事推动了( )
A.《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B.中苏两国正式建交
C.《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1.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 ”处应填入( )
第二编 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 第一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 …………163 第二章 中美陷入敌对关系 …………174 第三章 …………226 第四章 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242
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12.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则公告发布之后( )
A.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中美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D.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3.在中国“入世”关键阶段,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说明( )
A.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开始放弃霸权主义 D.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14.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该讲话的背景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5.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16.体育是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年,美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1958年,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1)从新中国参加体育活动的两种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2分)
材料二 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体育外交的特点。(1分)
材料三 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3)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跨越意识形态障碍,推动了外交关系的发展,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请任意举出两例重大外交成就。(2分)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圈满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14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2022年2、3月,胜利举办第24届冬奥会、第13届冬残奥会。
(4)“多边体育交往”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1世纪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7.国家名片是代表国家形象的符号,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意蕴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成果。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国家名片”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15分)
任务一【推介建筑遗址-设计文化名片】(4分)
(1)一组同学准备介绍下面两处建筑遗址。请根据他们给出的推介理由,帮他们写出推介词。
名称:中国北京故宫 推介词: 推介理由: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名称:古罗马大竞技场 推介词: 推介理由:体现古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达,是迄今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
任务二 【阅读名人传记-制作人物名片】(4分)
(2)二组同学阅读了马克思和孙中山的人物传记后,准备为其制作人物名片。请你仿照示例从中任选一位,和他们一起完成名片制作。
人物:甘地 身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 主要事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多次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 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被 誉为“圣雄”甘地。
人物: 身份: 主要事迹:
任务三 【查阅文献资料—展示中国名片】(7分)
(3)三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下面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国名片”。他们准备以宣讲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请据此以“中国名片 点亮世界”为题,为其撰写150字左右的宣讲稿。
丝绸 瓷器 茶叶 求同存异 乒乓球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古代 现代
造纸术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中国高铁 中国航天 中国电商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新中国国防建设”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被誉为“ 两弹元勋”;“ 两弹一星” 的成功发射,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均与国防建设无关,排除。
2.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史明辨同学需查找反映“ 新中国国防力量增强” 的资料,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012 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 交接入列,正是国防现代化水平提高、国防力量增强的表现, C 项符合题意。
3.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 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2015 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D 项符合题意。
4.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51 年国庆大阅兵时骑兵部队车炮队通过检阅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A 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未体现,排除。
5. 理由:被誉为“ 中国核潜艇之父”;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攻克核潜艇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中国国防军事能力和国际地位;亲自深潜试验,推动核潜艇事业发展等。 ( 3 分,1 点 1 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取得成就的原因:国家支持;加强团队合作; 胸怀爱国之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志存高远;使命担当;脚踏实地实践等。 (3 分,1 点 1 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6.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955 年” “ 亚非会议” “ 提出‘ 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 等十项原则” 可知,这与 1953 年周恩来提出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相一致,体现出对我国主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A 项符合题意。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发展的体现,B、C、D 三项排除。
7. 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26 届联大”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C 项符合题意。
8.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 “ 1971 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于 1971 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A 项符合题意。
9. A 【解析】根据材料“ 尼克松” “ 有意改变对华政策” “ 毛泽东”“ 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而 1969 年尼克松的演说以及中国破例刊登尼克松的演说,说明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之前的敌对关系,使两国关系朝正常化发展,A 项符合题意。
10.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971 年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华”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举对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了影响,被誉为“ 小球转动大球” 的“ 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D 项符合题意。 1945 年 7 月《波茨坦公告》发表,A 项排除;1949 年 10 月 2 日,中苏正式建交,B 项排除;1953 年 7 月《朝鲜停战协定》 签署,C 项排除。
11.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是 1946—1949 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1949—1976” 年的时间不符,A 项排除;由于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失败和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从而被迫调整对华政策,为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奠定基础,B 项符合题意。 中美建交是在 1979 年,邓小平访美也是在 1979 年,和材料时间不符,C 项排除。 1949—1976 年两国关系整体上处于敌对阶段,中美两国间最为敏感的军事关系不可能有实质变化,D 项排除。
12.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 尼克松” “ 公告” 可知,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 项正确。
13.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 可知,经过多次谈判, 中美最终达成共识,即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最终签订协议, A 项符合题意。 B、 C、 D 三项均说法错误, 排除。
14.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972 年 9 月 29 日” “ 日本”“ 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 年 9 月中日正式建交,C 项符合题意。
15.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外交事务,发挥大国作用,承担大国责任, 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B 项符合题意。 A、 C、D 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16. (1)推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敌视态度。 (2 分)
(2)广泛开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 (1 分) (3)推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2 分。 第 26 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可得分) (4)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 分)
(5)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分)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 分)
17. (1)中国北京故宫:沿中轴线对称;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瓦。 设计蕴含中正观念,大一统思想;是国家政治权力中心等。 (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古罗马大竞技场:拱形、穹顶,廊柱环绕;坚固结实,华丽宏伟;以石材为主。 是公共活动场所;体现了古罗马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等。 (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 共 2 分)
(2) 示例:人物:马克思。
身份: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主要事迹: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撰写著作《资本论》;1848 年,与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评分说明: 任选一位人物, 写出人名和身份各得 1
分,主要事迹得 2 分,共 4 分。
(3) 示例: 中国名片 点亮世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宣讲的题目是“ 中国名片 点亮世界”。 古往今来,一张张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国名片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意蕴点亮世界。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瓷器、茶叶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印刷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也沿着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文化和领先的科技水平,向世界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成为国家形象的符号。 乒乓球被称为“ 国球”,不仅是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而且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 小球转动大球” 的“ 乒乓外交” 开启了中美友谊之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中国高铁、中国航天等为代表的“ 中国智造” 成为新的国家名片。 当今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些彰显中国魅力的“ 国家名片”,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对和平的热爱,对共同发展的愿景,在展现大国风范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和自强不息的生命力。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 3 个关键词及其影响建立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 7 分。 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陆、海、空军及导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陆、海、空军及导弹部
弹部队的建设与发 2.图片反映的史实 队的建设及发展;辽宁舰;新时代的强军
展:海军-“辽宁 措施
舰” 2.透过图片等素材理解我国国防和军队建
2.新时代强军之路: 设取得的成就
主要措施
1.新中国外交政策: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及影
政策 反映的史实 响;“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会议及作用
2.和平共处五项原 3.材料信息理解 2.充分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平
则:提出、内容、影 共处五项原则对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作
响 用;感悟近现代外交的巨大变化及原因;
3.“求同存异”方 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理解能力
针:提出的会议、作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
法席位:时间、背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席位的时间、意义;中美建交的原因、关
景、意义(高频) 反映的史实 系开始正常化及建交的标志;中日建交的
2.中美建交:原因、 3.图片反映的史实 史实、全方位外交的外交理念
时间、历程(关系开 4.材料信息理解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
始正常化的标志、建 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熟悉恢复在联合国
交标志)(高频) 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图片;提高材料
3.中日建交 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用历史的
4.全方位外交:外交 视角审视当今的中美关系;探究中国国际
理念 地位的提高及原因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命题点 1 国防和军队建设
1.小李同学正在搜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板报素材,下列书籍可供参阅的是( )
A.《焦裕禄:把我埋在沙丘上》 B.《袁隆平:东方“稻神”》
C.《邓稼先:腾空而起的蘑菇云》 D.《雷锋:大海里的一滴水》
2.史明辨同学准备撰写“新中国国防力量增强”的研究报告,他可以参阅的资
料是( )
A.互联网上关于青蒿素研究的论文资料 B.图书馆收藏的焦裕禄人物传记
C.《人民日报》关于“辽宁舰”的报道 D.博物馆“服饰文化展”的图片
3.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5年,中国人
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其中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4.历次国庆大阅兵反映出我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以下两幅图片,直观地反
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
1951 年国庆大阅兵时骑兵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国庆
车炮队通过检阅台 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A.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B.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
C.形成五大战区战略布局 D.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 黄旭华(1926——),“中国核潜艇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生活在
战乱时代的黄旭华少年求学时立志学习航空和造船,抵御外敌的侵略。1945
年,黄旭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1958 年黄旭华奉命调往中国“造船技术
研究室”,负责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从此隐姓埋名三十载。黄
旭华带领团队从调查研究入手,在报纸杂志里面去寻找拼凑世界保密控制很严
的核潜艇资料,在没有任何技术外援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了数以亿计的数
据,用了 8 年时间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等 7 个核潜艇
关键技术,使中国在 1964 年成为世界上第 5 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 年 62
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 300 米,是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痴心不改强国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旭华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理由并简析他取得成
就的原因。
命题点 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全方位外交
6.1955年,亚非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尊重一切
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等十项原则。这发展了我
国主张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7.当年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 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
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
都站起来了,热烈鼓掌。”周南回忆的重大事件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8.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在美国等国家
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然而到了 1971年,联合国
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表明( )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美苏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C.中美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 D.美国已经放弃霸权政策
9.1969年 1月 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
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 1月 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
说。这表明( )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10.1971年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华。美国《时代》杂志报道
说:“这‘乒’的一声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件事推动了( )
A.《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B.中苏两国正式建交
C.《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1.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 ”处
应填入( )
第二编 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
第一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 …………163
第二章 中美陷入敌对关系 …………174
第三章 …………226
第四章 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242
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12.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
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则公告发布之后( )
A.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中美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D.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3.在中国“入世”关键阶段,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
《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说明( )
A.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开始放弃霸权主义 D.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14.1972年 9月 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日台和
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该讲话的背景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5.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
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
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16.体育是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1950 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
团的访问。1956 年 2 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
见。1952 年,赫尔辛基举办第 15 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
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 年,美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
国”的既成事实。1958 年,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1)从新中国参加体育活动的两种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
况。(2 分)
材料二 从 50 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
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
于 1963 年 11 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
际运动会。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体育外交的特点。(1 分)
材料三 1971 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
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
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
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 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3)20 世纪 70年代,“乒乓外交”跨越意识形态障碍,推动了外交关系的发
展,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请任意举出两例重大外交成就。(2分)
材料四 进入 21 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
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2008 年 8 月,圈满
举办第 29 届奥运会。2014 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2022 年 2、
3 月,胜利举办第 24 届冬奥会、第 13 届冬残奥会。
(4)“多边体育交往”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
21世纪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根本
原因分别是什么?(2 分)
17.国家名片是代表国家形象的符号,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意蕴从不同侧面展现了
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成果。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国家名片”为主题开展
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15分)
任务一【推介建筑遗址-设计文化名片】(4分)
(1)一组同学准备介绍下面两处建筑遗址。请根据他们给出的推介理由,帮他
们写出推介词。
名称:中国北京故宫 名称:古罗马大竞技场
推介词: 推 介 词 :
推介理由:体现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 推介理由:体现古罗马奴隶制的高度
性,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 发达,是迄今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
皇家建筑群。 中最卓越的代表。
任务二 【阅读名人传记-制作人物名片】(4 分)
(2)二组同学阅读了马克思和孙中山的人物传记后,准备为其制作人物名片。
请你仿照示例从中任选一位,和他们一起完成名片制作。
人物:甘地
身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
主要事迹: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多次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
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被
誉为“圣雄”甘地。
人物:
身份:
主要事迹:
任务三 【查阅文献资料—展示中国名片】(7分)
(3)三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下面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国名片”。他们准
备以宣讲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请据此以“中国名片 点亮世界”为题,为其撰
写 150字左右的宣讲稿。
丝绸 瓷器 茶叶 求同存异 乒乓球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古代 现代
造纸术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中国高铁 中国航天 中国电商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新中国国防建设”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一生从事
原子弹研究,被誉为“ 两弹元勋”;“ 两弹一星” 的成功发射,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均与国防建设无关,排除。
2.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史明辨同学需查找反映“ 新中国国防力量增强” 的资
料,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
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012 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 交接入列,正是
国防现代化水平提高、国防力量增强的表现, C 项符合题意。
3.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 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
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
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2015 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
军,D 项符合题意。
4.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51 年国庆大阅兵时骑兵部队车炮队通过检阅台”“ 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
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A 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未体现,排除。
5. 理由:被誉为“ 中国核潜艇之父”;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攻克核潜
艇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中国国防军事能力和国际地位;亲自深潜试验,推动核潜艇事业发展
等。 ( 3 分,1 点 1 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取得成就的原因:国家支持;加强团队合作; 胸
怀爱国之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志存高远;使命担当;脚踏实地实践等。 (3 分,1 点 1
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6.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955 年” “ 亚非会议” “ 提出‘ 尊重一切国家的主
权和领土完整’ ‘ 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 等十项原则” 可知,这与 1953 年周恩来提
出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相
一致,体现出对我国主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A 项符合题意。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
边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发展的体
现,B、C、D 三项排除。
7. 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26 届联大”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 年 10 月,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
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C 项符合题意。
8.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
策” “ 1971 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并结合所学
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经过长期努力,中国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于 1971 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A 项符合
题意。
9. A 【解析】根据材料“ 尼克松” “ 有意改变对华政策” “ 毛泽东”“ 破例刊登
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
策。 而 1969 年尼克松的演说以及中国破例刊登尼克松的演说,说明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
之前的敌对关系,使两国关系朝正常化发展,A 项符合题意。
10.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971 年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华” 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举对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了影响,被誉为“ 小球转动大球” 的“ 乒乓
外交”。 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D 项符合题意。 1945 年 7 月
《波茨坦公告》发表,A 项排除;1949 年 10 月 2 日,中苏正式建交,B 项排除;1953 年 7
月《朝鲜停战协定》 签署,C 项排除。
11.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是 1946—1949 年人民解
放战争时期,与材料“1949—1976” 年的时间不符,A 项排除;由于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失败
和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从而被迫调整对华政策,为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奠定基础,B
项符合题意。 中美建交是在 1979 年,邓小平访美也是在 1979 年,和材料时间不符,C 项
排除。 1949—1976 年两国关系整体上处于敌对阶段,中美两国间最为敏感的军事关系不可
能有实质变化,D 项排除。
12.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 尼克松” “ 公告” 可知,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
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 项正确。
13.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 可
知,经过多次谈判, 中美最终达成共识,即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最终签订协议, A 项符合题
意。 B、 C、 D 三项均说法错误, 排除。
14.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972 年 9 月 29 日” “ 日本”“ 日台和约已丧失其
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 年 9 月中日正式建交,C 项符合题
意。
15.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外交事务,发挥大国作用,
承担大国责任, 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B 项符合题意。 A、 C、D 三项材料均未
体现,排除。
16. (1)推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
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敌视态度。 (2 分)
(2)广泛开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 (1 分) (3)推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建立正式
外交关系。(2 分。 第 26 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可得分) (4) 形成了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 分)
(5)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分)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
分)
17. (1)中国北京故宫:沿中轴线对称;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瓦。 设计蕴含中正观念,大一统
思想;是国家政治权力中心等。 (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古罗马大竞技场:拱形、
穹顶,廊柱环绕;坚固结实,华丽宏伟;以石材为主。 是公共活动场所;体现了古罗马高度发
达的奴隶制文明等。 (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 共 2 分)
(2) 示例:人物:马克思。
身份: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主要事迹: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撰写著作《资本论》;1848 年,
与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评分说明: 任选一位人物, 写出人名和身份各得 1
分,主要事迹得 2 分,共 4 分。
(3) 示例: 中国名片 点亮世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宣讲的题目是“ 中国名片 点亮世界”。 古往今来,一张张代表国家形象的中
国名片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意蕴点亮世界。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瓷器、茶叶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印刷术、指南针等
四大发明也沿着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文化和领先的科技水平,向世界展
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成为国家形象的符号。 乒乓球被称为“ 国球”,不仅是中国体
育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而且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 小球转动大球” 的“ 乒乓外交”
开启了中美友谊之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中国高铁、中国航天等为
代表的“ 中国智造” 成为新的国家名片。 当今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
理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些彰显中国魅力的“ 国家名片”,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对和平的热爱,对共
同发展的愿景,在展现大国风范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和自强不息
的生命力。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 3 个关键词及其
影响建立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 7 分。 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