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中考一轮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试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中考一轮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试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8 16:28:43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会议:内容、意义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的内容、意义;开国大典的时间、意义;
2.开国大典的时间、 反映的史实、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西藏和平解
意义和中华人民共和 3.图片反映的史实 放的意义
国成立的意义 4.材料信息理解 2.多角度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熟
3.西藏和平解放:意 悉开国大典的图片;提高材料的提取、辨
义 识和理解能力
抗美援朝:背景、目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
的、战斗英雄(黄继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目的、战斗英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抗
光、邱少云)、胜利 反映的史实、人物、 美援朝精神
原因、意义、精神 战争 2.充分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
(高频) 3.图片反映的史实 义;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
4.材料信息理解 中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从美育和历史的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角度分析抗美援朝时期的绘画作品;提高
6.五育并举(新考 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感悟
法) 抗美援朝精神;深刻理解抗美援朝的伟大
意义
土地改革:法律依据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土地改革的时间、法律
及内容、意义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反映的史实 内容)、意义
3.图片反映的史实 2.深刻理解土地改革对人民政权巩固和恢
4.材料信息理解 复经济的重大意义;熟悉土地改革图片
板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命题点 1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下列
哪一内容是本次会议上决定的( )
A.中国共产党党旗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49年 10月 1日,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徐徐升起,参加
庆典的王金凤激动地说道:“你说多少年了吧?109年!就是中国人民前仆后
继啊,是不是啊?我想这个红旗真正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与该场景相关的
史事是( )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3.“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
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C.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
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醒过来】
材料一 1894 年夏,亦即甲午战争前夜,孙中山曾到北京上书李鸿章,希望
清政府能采纳他提出的仿效西方、以求“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的改
革主张。但因时局紧张等原因,李鸿章并没有接见他。上书的失败,尤其是中
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使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
施”,于是于这一年的 11 月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他起草的
《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
口号。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提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
三例孙中山为实现该梦想而接续奋斗的革命活动。(5分)
【站起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党的领
导下,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 1949 年 3 月
从这里(西柏坡)出发到北京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
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魏四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的标志性事
件是什么,并说明其中“新”的具体表现。(6 分)
【富起来】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
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键一招”是哪一会议作出的伟大决
策,并说明“新的历史性跨越”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
【强起来】
材料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擘(bò)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行动纲领,确立了民族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集结号,下达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动员令,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了新纪元。
——摘编自陈远章《“强起来”的战略思考—关于站起来富起来
强起来的思考(三)》
奋斗目标二
1949 年 2049 年
1921 年 2021 年
奋斗目标一: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族复兴时间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奋斗目标二”的具体内容。(2 分)
命题点 2 抗美援朝
6.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
对各方都不利……”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新中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7.下列美术作品,属于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所反映的重大主题的是( )
A.雕塑 B.油画 C.油画 D.油画
《大刀进行曲》 《狼牙山五壮士》 《淮海大捷》 《黄继光》
8.下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
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 )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A.解放全中国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向工业化进军 D.建设现代化钢铁长城
9.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四川广元籍志愿军战士李化武
不畏强敌,以钢铁般的意志浴血奋战。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B.艰苦创业,百折不挠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10.《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
‘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材料中的
“益处”是指( )
A.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1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
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出英明的决策,领导中国
人民不断走向了革命胜利和国家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材料内容,结合
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进行简要论述。(提示:结合表格
中时间和地点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的知识,围绕“英明决策”这
一核心主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 300字。)(12
分)
时间 地点
1927 年 8 月 南昌
1927 年 10 月 井冈山
1935 年 1 月 遵义
1936 年 12 月 西安
1945 年 8 月 重庆
1950 年-1953 年 朝鲜
命题点 3 土地改革
12.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
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
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
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
“社会大变动”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下表反映了 1947—1952年中国新、老解放区农村土地所有权情况。出现这
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地区 农民土地占有情况
1948 年 冀中区、北岳区 90%以上的地区达到了土地大体平分
热河 80%的地区农民共分得土地 240 万亩
1952 年 全国 农民所得到的土地占总面积的 95%
A.减租减息 B.土地改革 C.土地改造 D.改革开放
15.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
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种植面积(市亩) 水稻总产(万斤) 水稻单产(斤)
1950 1 168 191 43 611 373
1951 1 286 856 49 855 387
1952 1 619 638 74 995 463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形势下,先后开
展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 )
A.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B.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7.国情影响选择,选择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28 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
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
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
论。
——摘编自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是什么。(2
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1.8 1 . 6 4 4.5 4 .0 7
1.6 4
1.44 3.55
1.4 1 .3 2 3.5 3 . 2 1 3.05
1.2 1 .1 3 3
1.0 2.5
0.8 2
0.6 1.5
0.4 1
0.2 0.5
0 0
1949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 1978 年 1980 年 1982 年 1984 年
图一 图二
——数据来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2)概括材料二两图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一图,指出其粮食产量变化与哪一
农业政策密切相关。(4分)
(3)中国共产党擅长在复杂形势下做出符合国情的选择。综合上述材料,运用
相关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4分)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49 年 9 月……在北平隆重召开”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
为国旗,B 项正确。
2.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949 年 10 月 1 日” “ 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
晴空里徐徐升起” “ 参加庆典”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在
天安门广场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项符合题意。 1945 年,国共双方进行重庆
谈判;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1953 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大改造。 A、B、D
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排除。
3.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
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 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并结合所学可知,
材料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项符合题意。 “ 中国共产党的建
立” “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与材料信息无关,A、B、D 三项排
除。
4. 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新中国成立” 分析备选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 项正
确。 A 项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B 项反映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C 项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大
家庭的团结,三者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5. (1)原因:孙中山上书寻求改革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 2 分)
革命活动:成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
“ 二次革命”;掀起护法运动;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等。 (任举 3 例即可,3 分)
(2) 标志性事件: 开国大典( 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分)表现: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
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
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 分)
(3)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分) 表现: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农村
生产力的大解放;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
局面;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 分)
(4)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分)
6. B 【解析】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 新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1950 年10 月初,美军不顾
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我国东
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1950 年 10 月,
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 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 B 项符合题意。
7.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 可知,这部电视剧是反映抗美援
朝战争的作品。 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D
项正确。
8.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长津湖战役”“ 志愿军战士”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1950 年 6 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 项符合题意。
9.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不畏强敌,以钢铁般的意志浴血奋战” 可知,材料反
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A 项正确。
10.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 冒险’ 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
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由“ 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
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捍卫了新中国安全,而且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
地位,C 项符合题意。
11. 示例: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引领中国人民走出了正确道路。 (2 分)
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俄国式的城市革命道路。 1927 年南昌起义打响了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开始了对革命道路的探
索。 毛泽东结合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发展,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推动了革命根据地和红
军的发展壮大,1931 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第五次反
“ 围剿” 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1935 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
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1936 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抗战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
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
判,争取和平民主。 尽管失败, 但中国共产党坚定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取得人民
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面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活动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的情况,中国党和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
家卫国,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纵观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英明决策,无一不引领中国人民走出了正确道路。 这波澜壮阔
的百年征程是党对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史,也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奋斗史。 (10
分)
12. C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 新中国成立后,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 项符合题意。 A 项是太平天
国颁布的土地政策,B 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的土地政策,D 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13.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把……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 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1950— 1952 年底,我国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 项符
合题意。 B、C、D 三项与将农民从“ 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 无关,排除。
14. 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48 年冀中区、北岳区 90% 以上地区的农民大体平分
到了土地, 1952 年,全国农民所得到的土地总面积达到 9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
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
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50 年新中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 1952 年底全国大陆
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全国约 3 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等,B 项符合
题意。
15. A 【解析】观察图表可知,1950—1952 年,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均得到
大幅度提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 年,新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
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A 项符合题意。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间是 1953—
1956 年,排除 B 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 年,排除 C 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
于1978 年底,排除 D 项。
16.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
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A 项符合题
意。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B 项排除;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与土地改革无关,C 项排除;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战争无
关,D 项排除。
17. (1)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 分)
(2) 共同现象: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2 分)
图一:土地改革;图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任答一点即可,2 分)
(3) 秋收起义失败后,因城市敌人力量强大,毛泽东主张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
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
展,因此中共决定实行土地改革, 这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
件;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抑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来
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即可得 4 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意义2.开国大典的时间、意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3.西藏和平解放:意义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会议3.图片反映的史实4.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意义;开国大典的时间、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2.多角度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熟悉开国大典的图片;提高材料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抗美援朝:背景、目的、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胜利原因、意义、精神(高频)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人物、战争 3.图片反映的史实4.材料信息理解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6.五育并举(新考法) 1.重点记背知识: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目的、战斗英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抗美援朝精神 2.充分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从美育和历史的角度分析抗美援朝时期的绘画作品;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感悟抗美援朝精神;深刻理解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
土地改革:法律依据及内容、意义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图片反映的史实4.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土地改革的时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意义 2.深刻理解土地改革对人民政权巩固和恢复经济的重大意义;熟悉土地改革图片
板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命题点1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次会议上决定的( )
A.中国共产党党旗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徐徐升起,参加庆典的王金凤激动地说道:“你说多少年了吧?109年!就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啊,是不是啊?我想这个红旗真正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与该场景相关的史事是( )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3.“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C.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醒过来】
材料一 1894年夏,亦即甲午战争前夜,孙中山曾到北京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采纳他提出的仿效西方、以求“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的改革主张。但因时局紧张等原因,李鸿章并没有接见他。上书的失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使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于是于这一年的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他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提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孙中山为实现该梦想而接续奋斗的革命活动。(5分)
【站起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年3月从这里(西柏坡)出发到北京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魏四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其中“新”的具体表现。(6分)
【富起来】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键一招”是哪一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并说明“新的历史性跨越”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
【强起来】
材料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擘(bò)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确立了民族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集结号,下达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动员令,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了新纪元。
——摘编自陈远章《“强起来”的战略思考—关于站起来富起来
强起来的思考(三)》
民族复兴时间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奋斗目标二”的具体内容。(2分)
命题点2 抗美援朝
6.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新中国采取的行动是(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7.下列美术作品,属于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所反映的重大主题的是( )
A.雕塑 B.油画 C.油画 D.油画
《大刀进行曲》 《狼牙山五壮士》 《淮海大捷》 《黄继光》
8.下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 )
A.解放全中国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向工业化进军 D.建设现代化钢铁长城
9.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四川广元籍志愿军战士李化武不畏强敌,以钢铁般的意志浴血奋战。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B.艰苦创业,百折不挠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10.《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材料中的“益处”是指( )
A.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1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出英明的决策,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了革命胜利和国家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进行简要论述。(提示:结合表格中时间和地点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的知识,围绕“英明决策”这一核心主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300字。)(12分)
时间 地点
1927年8月 南昌
1927年10月 井冈山
1935年1月 遵义
1936年12月 西安
1945年8月 重庆
1950年-1953年 朝鲜
命题点3 土地改革
12.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下表反映了1947—1952年中国新、老解放区农村土地所有权情况。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地区 农民土地占有情况
1948年 冀中区、北岳区 90%以上的地区达到了土地大体平分
热河 80%的地区农民共分得土地240万亩
1952年 全国 农民所得到的土地占总面积的95%
A.减租减息 B.土地改革 C.土地改造 D.改革开放
15.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种植面积(市亩) 水稻总产(万斤) 水稻单产(斤)
1950 1 168 191 43 611 373
1951 1 286 856 49 855 387
1952 1 619 638 74 995 463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形势下,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 )
A.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B.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7.国情影响选择,选择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28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摘编自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1.8 4.5
1.6 4
1.4 3.5
1.2 3
1.0 2.5
0.8 2
0.6 1.5
0.4 1
0.2 0.5
0 0
——数据来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2)概括材料二两图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一图,指出其粮食产量变化与哪一农业政策密切相关。(4分)
(3)中国共产党擅长在复杂形势下做出符合国情的选择。综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4分)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49 年 9 月……在北平隆重召开”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B 项正确。
2.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1949 年 10 月 1 日” “ 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徐徐升起” “ 参加庆典”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项符合题意。 1945 年,国共双方进行重庆谈判;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1953 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大改造。 A、B、D 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排除。
3.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 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项符合题意。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与材料信息无关,A、B、D 三项排除。
4. 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新中国成立” 分析备选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 项正确。 A 项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B 项反映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C 项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三者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5. (1)原因:孙中山上书寻求改革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 2 分) 革命活动:成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 二次革命”;掀起护法运动;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等。 (任举 3 例即可,3 分)
(2) 标志性事件: 开国大典( 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分)表现: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 分)
(3)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分) 表现: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 分)
(4)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分)
6. B 【解析】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 新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1950 年10 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1950 年 10 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 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 B 项符合题意。
7.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 可知,这部电视剧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 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D 项正确。
8. 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长津湖战役”“ 志愿军战士”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 年 6 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 项符合题意。
9.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不畏强敌,以钢铁般的意志浴血奋战” 可知,材料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A 项正确。
10.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 冒险’ 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 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由“ 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 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捍卫了新中国安全,而且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C 项符合题意。
11. 示例: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引领中国人民走出了正确道路。 (2 分)
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俄国式的城市革命道路。 1927 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开始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结合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发展,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推动了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壮大,1931 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1935 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1936 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战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 尽管失败, 但中国共产党坚定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面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活动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的情况,中国党和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纵观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英明决策,无一不引领中国人民走出了正确道路。 这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是党对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史,也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奋斗史。 (10 分)
12. C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新中国成立后,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 项符合题意。 A 项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土地政策,B 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的土地政策,D 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13.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把……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 1952 年底,我国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与将农民从“ 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 无关,排除。
14. 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48 年冀中区、北岳区 90% 以上地区的农民大体平分到了土地, 1952 年,全国农民所得到的土地总面积达到 9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 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50 年新中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 1952 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全国约 3 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等,B 项符合题意。
15. A 【解析】观察图表可知,1950—1952 年,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 年,新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A 项符合题意。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间是 1953—1956 年,排除 B 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 年,排除 C 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 年底,排除 D 项。
16.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A 项符合题意。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B 项排除;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土地改革无关,C 项排除;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战争无关,D 项排除。
17. (1)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 分)
(2) 共同现象: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2 分)
图一:土地改革;图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任答一点即可,2 分)
(3) 秋收起义失败后,因城市敌人力量强大,毛泽东主张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因此中共决定实行土地改革, 这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抑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即可得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