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中考一轮 世界古代史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试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中考一轮 世界古代史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试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8 16:28: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基督教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建立与分裂、封君封臣制内容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1.重点记背知识:基督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分裂、封君封臣制 2.充分理解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权利与义务关系
1.庄园兴起和发展的时间 2.庄园的构成、特点、地位 3.庄园法庭的作用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材料信息理解 4.图片反映的史实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1.重点记背知识:西欧庄园兴起和发展的时间、庄园构成、特点、地位;庄园法庭的作用 2.熟悉西欧庄园的图片,充分理解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1.西欧中世纪城市:居民、特点 2.早期大学的兴起:地点、影响 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重点记背知识: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居民和特点;早期大学的兴起的地点和影响
1.拜占庭帝国:地位2.《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编纂时间、目的、影响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拜占庭帝国的地位;《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时间、目的和影响 2.多角度理解拜占庭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命题点1 基督教 法兰克王国
1.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命题点2 西欧庄园 西欧中世纪城市 欧洲的早期大学
2.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符合庄园佃户生活情景的是( )
A.无需缴纳“什一税” B.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C.免费使用领主的磨坊 D.无需为领主提供劳役
3.马克垚在《封建经济政治概述》中写道:“(它)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材料描述的是( )
A.希腊城邦 B.西欧封建庄园
C.西欧封建城市 D.欧洲大学
4.欧洲中世纪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5.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6.1130年,英王亨利一世给伦敦颁发的特许状规定:“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从材料可以看出,特许状的颁布使伦敦市民( )
A.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 B.有权选举市长,完全实现自治
C.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 D.成为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7.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庄园的流行 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大学的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8.如下卡片资料反映了( )
校名:巴黎大学 建立时间:12世纪中期 发展: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1198年,教皇西勒士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权。1231年,罗马教皇授予该大学自决权。 校名:牛津大学 建立时间:11世纪晚期 发展: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
A.基督教会占据了大量的土地 B.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C.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2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中世纪大学问世。大学创办之初,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逻辑等七门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近代大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列举两项当时的“新技术、新发明”。(4分)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分)
命题点3 拜占庭帝国 《罗马民法大全》
10.查士丁尼被誉为“文明世界的立法者”。使他获此殊荣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 D.《拿破仑法典》的推行
11.“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典编纂的目的是( )
A.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B.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C.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D.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12. “《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
A.编纂背景 B.适用范围 C.具体内容 D.历史地位
13.《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被释放,便是从管辖下得到释放”。这一记载,说明拜占庭帝国( )
A.专制统治日益巩固 B.奴隶处境有所改善
C.法制时代全面开启 D.废除封建领主特权
14.《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B.标志“种姓制度”的建立
C.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为后世法律制室提供借鉴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1. B
2. B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会向佃户征收“ 什一税”,A 项错误;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B 项符合题意。 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机、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C项错误; 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 D 项错误。
3.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9 世纪开始,欧洲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庄园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独立的司法、行政权力等,B 项正确。 希腊城邦和欧洲的大学不是经济实体,排除 A、D 两项;西欧封建城市与“ 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 等描述不符合,C 项排除。
4.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 可知庄园经济基本自给自足,A 项正确。
5.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伦敦市民通过缴纳税金的方式获得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权利,反映出西欧中世纪城市居民通过金钱赎买争取自治权,A 项符合题意。
6.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特许状”,但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A 项符合题意。 “ 完全实现自治” “ 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 与材料和史实不符,B、C 两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 享有财产权”,D 项排除。
7.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 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教育和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2 世纪, 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西欧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的兴起,C 项符合题意。
8. 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主要研习神学”“ 罗马教皇授予该大学自决权”
“ 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 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 可知,基督教影响中世纪的文化教育,大学与基督教密不可分,C项符合题意。
9. (1)拥有自治权;多样的学科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世俗教育;学术研究自由;学术氛围浓厚。 (4 分) (2)解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而丰硕的科研成果是源于 19 世纪的大学在众多科学领域方面的新发展,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说近代大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源头”,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不竭动力。 (2 分) 列举:电的应用( 电灯);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汽车);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人造纤维)。 (2 分)
(3)大学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学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分)
10. 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查士丁尼” “ 文明世界的立法者” 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 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项符合题意。
11.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借以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 可知,东罗马帝国编纂《查士丁尼法典》 的目的是通过立法来巩固帝国统治和维护社会秩序,B 项符合题意。 A、C、D 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排除。
12. D 【解析】材料“ 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 “ 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 主要叙述的是《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D 项符合题意。
13.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 被释放,便是从管辖下得到释放”,这说明拜占庭帝国制定的《罗马民法大全》使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B 项正确。
14.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D 项正确。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基督教的传播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基督教的传播;法兰克
2.法兰克王国:建立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王国的建立与分裂、封君封臣制
与分裂、封君封臣制 反映的史实 2.充分理解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权利与义
内容 务关系
1.庄园兴起和发展的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西欧庄园兴起和发展的
时间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时间、庄园构成、特点、地位;庄园法庭
2.庄园的构成、特 反映的史实 的作用
点、地位 3.材料信息理解 2.熟悉西欧庄园的图片,充分理解西欧庄
3.庄园法庭的作用 4.图片反映的史实 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5.材料信息概括归纳
1.西欧中世纪城市: 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重点记背知识: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居民和
居民、特点 特点;早期大学的兴起的地点和影响
2.早期大学的兴起:
地点、影响
1.拜占庭帝国:地位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拜占庭帝国的地位;
2.《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的编
《罗马民法大全》: 反映的史实 纂时间、目的和影响
编纂时间、目的、影 3.材料信息理解 2.多角度理解拜占庭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
响 的桥梁作用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命题点 1 基督教 法兰克王国
1.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
“僧侣”来自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命题点 2 西欧庄园 西欧中世纪城市 欧洲的早期大学
2.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列符合庄园佃户生活情景的是
( )
A.无需缴纳“什一税” B.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C.免费使用领主的磨坊 D.无需为领主提供劳役
3.马克垚在《封建经济政治概述》中写道:“(它)是一个经济实体,有经营
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
生产,监督农奴劳动,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
己的司法、行政权力。”材料描述的是( )
A.希腊城邦 B.西欧封建庄园
C.西欧封建城市 D.欧洲大学
4.欧洲中世纪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
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5.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 300镑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
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是
( )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政治协商 D.制定法律
6.1130年,英王亨利一世给伦敦颁发的特许状规定:“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
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
法官,负责处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遇有讼案即审理。……”从材
料可以看出,特许状的颁布使伦敦市民( )
A.不能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 B.有权选举市长,完全实现自治
C.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 D.成为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7.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
在( )
A.庄园的流行 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大学的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8.如下卡片资料反映了( )
校名:巴黎大学 校名:牛津大学
建立时间:12 世纪中期 建立时间:11 世纪晚期
发展: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 发展: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
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1198 年, 为校训。早在 11 世纪末 12 世纪初,
教皇西勒士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 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
特权。1231 年,罗马教皇授予该大 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
学自决权。 经有近千年历史。
A.基督教会占据了大量的土地 B.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
C.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2 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中世纪大学问世。大学创办之
初,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逻辑等七
门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
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二 19 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
了不竭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
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
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
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近代大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
头”。列举两项当时的“新技术、新发明”。(4分)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分)
命题点 3 拜占庭帝国 《罗马民法大全》
10.查士丁尼被誉为“文明世界的立法者”。使他获此殊荣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 D.《拿破仑法典》的推行
11.“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
以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
典编纂的目的是( )
A.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B.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C.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D.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12. “《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
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
A.编纂背景 B.适用范围 C.具体内容 D.历史地位
13.《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被释放,便是从管
辖下得到释放”。这一记载,说明拜占庭帝国( )
A.专制统治日益巩固 B.奴隶处境有所改善
C.法制时代全面开启 D.废除封建领主特权
14.《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
法的基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B.标志“种姓制度”的建立
C.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为后世法律制室提供借鉴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1. B
2. B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会向佃户征收“ 什一税”,A 项错误;佃
户有时也可以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B 项符合题意。 佃户使用领主的磨坊、酿酒
机、面包炉等,都必须缴纳使用费,C项错误; 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 D 项错
误。
3.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9 世纪开始,欧洲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
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庄园有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
主本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
有独立的司法、行政权力等,B 项正确。 希腊城邦和欧洲的大学不是经济实体,排除 A、D
两项;西欧封建城市与“ 经营农业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如农具、牲畜、作坊和仓库;领主本
人或其管家管理生产,监督农奴劳动” 等描述不符合,C 项排除。
4.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
衣服也自己制作” 可知庄园经济基本自给自足,A 项正确。
5.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伦敦市民通过缴纳税金的方式获得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
官的权利,反映出西欧中世纪城市居民通过金钱赎买争取自治权,A 项符合题意。
6.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负责处
理按照国王的法令而提出的申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
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特许状”,但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
领主的控制,A 项符合题意。 “ 完全实现自治” “ 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 与材料和
史实不符,B、C 两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 享有财产权”,D 项排除。
7.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 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11 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教育和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2 世纪, 大学
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西欧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大学
的兴起,C 项符合题意。
8. 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主要研习神学”“ 罗马教皇授予该大学自决权”
“ 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 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 可知,基督教影
响中世纪的文化教育,大学与基督教密不可分,C项符合题意。
9. (1)拥有自治权;多样的学科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世俗教育;学术研究自由;学术氛
围浓厚。 (4 分) (2)解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的紧密
结合,而丰硕的科研成果是源于 19 世纪的大学在众多科学领域方面的新发展,科学成为推
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说近代大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源头”,并为第二次工业
革命提供了不竭动力。 (2 分) 列举:电的应用( 电灯);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汽车);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人造纤维)。 (2 分)
(3)大学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学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分)
10. 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查士丁尼” “ 文明世界的立法者” 并结合所学可
知,公元 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
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项符合题意。
11.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借以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 可知,东罗马帝国编纂《查士
丁尼法典》 的目的是通过立法来巩固帝国统治和维护社会秩序,B 项符合题意。 A、C、D
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排除。
12. D 【解析】材料“ 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 “ 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
志性成就” 主要叙述的是《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D 项符合题意。
13.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 被释放,便是从管辖下得到
释放”,这说明拜占庭帝国制定的《罗马民法大全》使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B 项正确。
14.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
础,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