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古埃及文明:发源地 2.古埃及文明成就:金字塔、象形文字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图片反映的史实 1.重点记背知识: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文明成就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2.熟悉金字塔等图片,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能力
1.两河流域文明:发源地 2.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楔形文字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材料信息理解 4.图片反映的史实 1.重点记背知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两河流域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2.熟悉《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图片,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1.古代印度文明:发源地 2.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材料信息理解 4.图片反映的史实 1.重点记背知识: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 2.熟悉掌握种姓制度的图片;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世界古代史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命题点1 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
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中国古代文明
2.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拉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尼罗河流域( )
A.适应于农业耕作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有利于建金字塔 D.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3.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胡夫金字塔的修建花了约30年的时间,用了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平均每块石头重约2.5吨,砌筑的石头之间未用任何黏合物,却严密得天衣无缝。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记载:为了修建金字塔,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在头十年中间,人们苦于修筑可以使石头运过去的道路。
材料二 605—610年间隋炀帝先后征发了200多万民工,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期间,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了工地上。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把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连为一体。运河通航后,江南的粮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运输到都城长安及洛阳。自隋唐以后,沿
运河两岸兴起了一批商业都市,杭州、镇江、扬州、开封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商业都会,这些城市历经宋、元、明、清而不衰,不仅是一方繁盛都市,而且也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岳麓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字塔是哪一地区文明的象征?(2分)
(2)挑战设问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第二种,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6分。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古代大型工程的看法。(2分)
命题点2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5.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上,这种文字是( )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
6.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下列古文字反映了世
界文明的( )
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 楔形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A.扩展性 B.发展性 C.开放性 D.多样性
7.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 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8.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
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司母戊鼎
D.帕特农神庙
9.《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
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这反映此法典维护的是( )
A.奴隶的利益 B.奴隶主的利益
C.手工业者的利益 D.婆罗门的利益
命题点3 古代的印度社会 种姓制度 佛教的创立
10.婆罗门教圣典《吠陀经》将种姓制度的等级描述得很具有艺术性,说是诸神们齐心协力一起灭了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据此可知,种姓制度( )
A.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B.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反映了“众生平等”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11. 据下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文明古国 国家机器与制度 大型工程 文化
古埃及 军队、刑法、法老 金字塔 太阳历
古印度 种姓制度 — 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A.多样性 B.一致性 C.互信性 D.互鉴性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金字塔” “ 象形文字”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A 项符合题意。
2.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拉地区的大河流域” “ 尼罗河的赠礼”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的人类文明大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沿岸土地比较肥沃,适宜农业生产,A项符合题意。
3.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金字塔修建……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因而有能力组织全国力量修建金字塔,D 项符合题意。 A、B、C 三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4. (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2 分) (2)示例一:
观点: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 (2 分)
理由:大运河开凿期间,先后征发 200 多万民工,( 史实,2 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简要解释,2 分) 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工地上。 (史实)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人民负担,还造成很多人家破人亡,激化了阶级矛盾。 (简要解释) 因此我认为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
示例二:
观点:要多方面看待修建大运河的影响。 (2 分)
理由:大运河修建沟通了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从这方面来说,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 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征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是导致隋朝衰亡的原因之一。 (4 分)
评分说明:学生能够围绕大运河修建的目的、影响( 意义、作用) 提出观点均可,2 分;理由说明史论结合即可,4 分。 ( 能够从材料或所学知识中选择史实作为依据,2 分;对观点进行简要解释,2 分)
(3)都是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凸显人民创造历史的重要作用;古代大型工程的修建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会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古代能够修建如此的大型工程,反映出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组织能力等。 (2 分,回答出一点即可。若学生仅围绕其中一个大型工程修建的具体情况来谈看法,1 分)
5. B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书写该法典的文字是楔形文字,B 项符合题意。
6. 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 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 楔形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古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D 项符合题意。 “ 扩展性” “ 发展性” “ 开放性” 均未体现, A、B、C 三项排除。
7. A 【解析】图表体现出三个阶层统治者的职责,其中国王下令“ 开凿河渠”,总督管理“ 水利灌溉”,基层公社首领需要“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三者的行为和职责都涉及到水利灌溉,体现出对农业的重视,A项符合题意。
8. B 【解析】根据地图图例信息“ 古巴比伦王国”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B 项正确。
9.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可知,理发师不能随意消除奴隶的身份标记,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 项符合题意。
10.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 可知,巨人身体的不同部位演化成了种姓制度的不同等级,这一描述体现了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间具有严格的界限,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D 项符合题意。 A、C 两项说法错误,排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排除 B 项。
11. 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对“ 古埃及”“ 古印度” 国家机器与制度、大型工程与文化的疏理可知,世界各国文明各具特色,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A 项符合题意。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古埃及文明:发源地 1.直接考查基础知 1.重点记背知识: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古
2.古埃及文明成就:金 识 2.通过材料信息 埃及文明成就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字塔、象形文字 辨识反映的史实 2.熟悉金字塔等图片,提高材料信息的提
3.图片反映的史实 取、辨识能力
1.两河流域文明:发源 1.直接考查基础知 1.重点记背知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
地 识 2.通过材料信息 两河流域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
2.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辨识反映的史实 文字
成就:《汉谟拉比法 3.材料信息理解 2.熟悉《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图
典》地位,楔形文字 4.图片反映的史实 片,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1.古代印度文明:发源 1.直接考查基础知 1.重点记背知识: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地 识 2.通过材料信息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
2.古代印度文明成就: 辨识反映的史实 数字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 3.材料信息理解 2.熟悉掌握种姓制度的图片;提高材料信息
伯数字 4.图片反映的史实 的提取、辨识和理解能力
世界古代史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命题点 1 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
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的图片,他们
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中国古代文明
2.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拉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尼罗河流域( )
A.适应于农业耕作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有利于建金字塔 D.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3.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 10万人参加,花费了 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
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胡夫金字塔的修建花了约 30 年的时间,用了 230 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
平均每块石头重约 2.5 吨,砌筑的石头之间未用任何黏合物,却严密得天衣无缝。
据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记载:为了修建金字塔,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
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 10 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 3 个月。在头十
年中间,人们苦于修筑可以使石头运过去的道路。
材料二 605—610 年间隋炀帝先后征发了 200 多万民工,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
河。开凿期间,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了工地
上。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把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连为一体。运河
通航后,江南的粮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运输到都城长安及洛阳。自隋唐以后,沿
运河两岸兴起了一批商业都市,杭州、镇江、扬州、开封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
商业都会,这些城市历经宋、元、明、清而不衰,不仅是一方繁盛都市,而且也成
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岳麓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字塔是哪一地区文明的象征?(2分)
(2)挑战设问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大运河的修建
是隋朝灭亡的祸水;第二种,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你的观点是
什么?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6分。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
史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古代大型工程的看法。(2分)
命题点 2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5.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其前言中宣称,颁布法典的目的
是发扬正义于世,灭除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该法典用某种文字镌刻在黑色石柱
上,这种文字是( )
A.阿拉伯文 B.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拉丁文 D.古埃及象形文字
6.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下列古文字反映了世
界文明的( )
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 楔形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A.扩展性 B.发展性 C.开放性 D.多样性
7.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
伦( )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
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 事、行政、税收、司法和 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
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 水利灌溉。 税收和司法等。
年” 而载入史册。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8.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果,属于下图
所示文明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司母戊鼎
D.帕特农神庙
9.《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
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这反映此法典维护的是( )
A.奴隶的利益 B.奴隶主的利益
C.手工业者的利益 D.婆罗门的利益
命题点 3 古代的印度社会 种姓制度 佛教的创立
10.婆罗门教圣典《吠陀经》将种姓制度的等级描述得很具有艺术性,说是诸神们
齐心协力一起灭了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
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据此可
知,种姓制度( )
A.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B.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反映了“众生平等”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11. 据下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文明古国 国家机器与制度 大型工程 文化
古埃及 军队、刑法、法老 金字塔 太阳历
古印度 种姓制度 — 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A.多样性 B.一致性 C.互信性 D.互鉴性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金字塔” “ 象形文字”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象
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A 项符合题意。
2.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拉地区的大河流域” “ 尼罗河
的赠礼”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的人类文明大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沿岸土
地比较肥沃,适宜农业生产,A项符合题意。
3.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金字塔修建……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
和调用”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全国最高统治
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因而有能力组织全国力量修建金字塔,D 项符合题意。
A、B、C 三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4. (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2 分) (2)示例一:
观点: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 (2 分)
理由:大运河开凿期间,先后征发 200 多万民工,( 史实,2 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简要
解释,2 分) 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工地上。 (史实)这不仅
大大增加了人民负担,还造成很多人家破人亡,激化了阶级矛盾。 (简要解释) 因此我认为大运
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
示例二:
观点:要多方面看待修建大运河的影响。 (2 分)
理由:大运河修建沟通了五大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从这方面来说,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南北
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 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征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加
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是导致隋朝衰亡的原因之一。 (4 分)
评分说明:学生能够围绕大运河修建的目的、影响( 意义、作用) 提出观点均可,2 分;理由说
明史论结合即可,4 分。 ( 能够从材料或所学知识中选择史实作为依据,2 分;对观点进行简要
解释,2 分)
(3)都是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凸显人民创造历史的重要作用;古代大型工程的修建需
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会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古代能够修建如此的大型工程,反
映出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组织能力等。 (2 分,回答出一点即可。若学生仅围绕其中
一个大型工程修建的具体情况来谈看法,1 分)
5. B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该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书写该法典的文字是楔形文字,B 项符
合题意。
6. 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 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 楔形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古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D 项符合题意。 “ 扩展性” “ 发
展性” “ 开放性” 均未体现, A、B、C 三项排除。
7. A 【解析】图表体现出三个阶层统治者的职责,其中国王下令“ 开凿河渠”,总督管理
“ 水利灌溉”,基层公社首领需要“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三者的行为和职责都涉及
到水利灌溉,体现出对农业的重视,A项符合题意。
8. B 【解析】根据地图图例信息“ 古巴比伦王国”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的
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B 项正确。
9.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
应断指” 可知,理发师不能随意消除奴隶的身份标记,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
利益,B 项符合题意。
10.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
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 可知,巨人身体的不同部位演化成了种姓制度
的不同等级,这一描述体现了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间具有严格的界限,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D
项符合题意。 A、C 两项说法错误,排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排除 B 项。
11. 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对“ 古埃及”“ 古印度” 国家机器与制度、大型工程与文化
的疏理可知,世界各国文明各具特色,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A 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