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雅典民主政治:人物、内容、局限性(高频) 2.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建立:概况、影响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人物、内容和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建立的概况和影响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多角度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和亚历山大东征的积极影响;提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的能力
1.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法律 2.罗马帝国的建立:版图范围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材料信息理解 1.重点记背知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版图范围 2.充分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和扩张的积极影响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文学和雕塑、建筑艺术、哲学、法律、律学(高频)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反映的史实 3.五育并举(新考法) 1.重点记背知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中的文学、雕塑、建筑艺术、哲学、法律和历法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的考法类型和创新题;从美学和体育的角度鉴赏和理解古希腊的雕塑和体育运动;熟悉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图片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命题点1 希腊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 亚历山大帝国
1.如下图。公元前8至前6世纪,古希腊人
进行了大范围的殖民活动。据此可知,
古希腊人( )
A.扩张势力至黑海沿岸
B.实现希腊城邦的统一
C.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
D.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
2.下表所示内容体现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雅典 2 500 约30
斯巴达 8 400 约40
A.小国寡民 B.等级森严 C.军事独裁 D.自给自足
3.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选举办法,使每个身体健康并关心政治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原则上都有当选五百人会议成员的权利。这一措施( )
A.导致了雅典衰落 B.废除了奴隶制度
C.扩大了公民权利 D.确立了贵族统治
4.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中,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了津贴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者是( )
A.亚历山大 B.亚里士多德 C.屋大维 D.伯里克利
5.伯里克利曾经说:“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这反映了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 )
A.全体人民拥有民主政治权利 B.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开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D.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6.亚瑟夫是古代雅典的公民,世代经商,家中有妻子露西,夫妇俩还有一个6岁的儿子,另有一个买来的奴隶。某一天,召开公民大会,这一家有资格参会的人数为
( )
A.0人 B.1人 C.2人 D.3人
7.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
A.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元首制度
C.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D.主张实行元老院制
8.亚历山大攻下埃及后,接受“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子”等称号:征服波斯后,他则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亚历山大旨在( )
A.推行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 B.获得更为广泛的统治基础
C.提升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 D.挑起被征服地区内部矛盾
命题点2 罗马城邦 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9.古罗马城的建设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三个阶段。“帝国时代”的开创者是( )
A.亚历山大 B.伯里克利 C.凯撇 D.屋大维
10.东汉史书上记载的“大秦”在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了其“内湖”。据此可知,“大秦”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1.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命题点3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2.希腊神话影响广泛,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明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准备开展“研究希腊神话,了解希腊社会”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最好查阅( )
A.《神曲》 B.《哈姆雷特》 C.《天方夜谭》 D.《荷马史诗》
13.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如下图)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14.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如下图所示)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神庙的白色大理石中富含铁,在适宜的光线和蔚蓝天空映衬下,便能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从远处看,神庙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这体现了古希腊( )
A.政治体制完善
B.建筑艺术高超
C.神人同形同性
D.发达的工商业 帕特农神庙
15.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出现了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该学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德谟克利特 D.莎士比亚
16.据右面的示意图推断,罗马法制建设的
第一步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17. “此前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结束了罗马贵族的司法专断 B.使贵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C.全面反映了雅典社会的民主政治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利益
18.读下列两张图片,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颁布《十二铜表法》想象图
A.都是成文法典 B.均产生于欧洲的中世纪
C.使用相同文字 D.刻在完全相同的材质上
19.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下图的史料可以用来解读( )
A.公历的缘起
B.庄园的出现
C.城市的自治
D.大学的兴起 刻在大理石上的“儒略历”片段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1. A 【解析】观察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公元前 8 至前 6 世纪,古希腊人进行了大范围的殖民活动,扩张势力延伸到地中海和黑海沿岸,A 项正确。 希腊的各城邦长期分立,各自为政,没有实现希腊城邦的统一,B 项错误;公元前 4 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随后亚历山大历经十年征战,消灭了希腊城邦、波斯帝国等,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C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公元前 3 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D 项排除。
2. 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是城邦国家,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3.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雅典”“ 使每个身体健康并关心政治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原则上都有当选五百人会议成员的权利”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选举办法,所有公民不分等级都可以担任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扩大了议政人员的范围,即扩大了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的权利,C 项符合题意。 导致雅典衰落、废除奴隶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 A、B 两项;材料与确立贵族统治无关,排除 D 项。
4. 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公元前 5 世纪” “ 雅典” “ 津贴制度”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贴制度,D 项符合题意。
5. 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 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 并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D 项符合题意。
6. B 【解析】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仅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因此,亚瑟夫一家仅亚瑟夫一人有参加公民大会的资格,B 项符合题意。
7.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 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 可知,苏格拉底认为通过抽签方式选举领导人具有随意性,体现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A 项正确。 元首制度是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首创的政治形式,排除 B 项;题干意在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排除 C 项;元老院制是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形式,排除 D 项。
8. B 【解析】根据材料“ 亚历山大攻下埃及后,接受‘ 埃及的法老’ ‘ 阿蒙神之子’ 等称号;征服波斯后,他则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 可知,亚历山大在征服过程中,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获得更为广泛的统治基础,巩固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B 项符合题意。
9.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罗马” “ 帝国时代”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首创“ 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D项符合题意。
10.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公元 2 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了其‘ 内湖’” 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罗马帝国, 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1.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7 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公元 2 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统治区域不断扩大,罗马帝国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不断完善法律,A 项符合题意。
12.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研究希腊神话,了解希腊社会”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 是希腊神话的代表作品,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符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需要,D 项正确。 《神曲》《哈姆雷特》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但与希腊神话无关,A、B两项排除;《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与古希腊无关,C 项排除。
13.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米隆的《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它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被认为是“ 空间中凝固的永恒”,D 项符合题意。
14.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帕特农神庙” “ 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 “ 神庙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结合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其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建筑艺术的高超,B 项符合题意。 神人同形同性指的是希腊神话的特点,题干只说明了神庙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并未指出雅典娜女神所具有人的特性,C 项不符合题意;A、D 两项题干中未体现,排除。
15. 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他的名言是:“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A 项符合题意。
16. B 【解析】根据示意图信息可知,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成文法最终到《民法大全》的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B 项符合题意。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成文法典,排除 A 项;《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部分,《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排除 C、D 两项。
17.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习惯法……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量刑……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 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 可知,这旨在说明《十二铜表法》 的颁布革除了习惯法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保护了平民的利益,D 项符合题意。 A 项“ 结束了” 的说法与材料中“ 限制了” 的意思不符,排除; B 项“ 使贵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在材料中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内容与雅典无关,排除 C 项。
18.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在公元前 450 年左右颁布的成文法, A 项符合题意。
19. A 【解析】 根据图名“ 儒略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时期,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 儒略历”。 4 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 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图中实物可以用来解读公历的缘起, A 项符合题意。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中考考什么 中考怎么考 备考怎么做
1.雅典民主政治:人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人物、内
物、内容、局限性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容和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建立的概
(高频) 反映的史实 况和影响
2.亚历山大东征和帝 3.材料信息理解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的
国建立:概况、影响 考法类型和创新题,多角度理解雅典民主政
治的局限性和亚历山大东征的积极影响;提
高材料信息的提取、辨识和理解的能力
1.罗马共和国:政治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
制度、法律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法律;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版图范围
2.罗马帝国的建立: 反映的史实 2.充分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和扩张的积极影
版图范围 3.材料信息理解 响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直接考查基础知识 1.重点记背知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中的文
文学和雕塑、建筑艺 2.通过材料信息辨识 学、雕塑、建筑艺术、哲学、法律和历法
术、哲学、法律、律 反映的史实 2.掌握“高频考点突破与中考创新题”中的
学(高频) 3.五育并举(新考 考法类型和创新题;从美学和体育的角度鉴
法) 赏和理解古希腊的雕塑和体育运动;熟悉古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图片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命题点 1 希腊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 亚历山大帝国
1.如下图。公元前 8 至前 6世纪,古希腊人
进行了大范围的殖民活动。据此可知,
古希腊人( )
A.扩张势力至黑海沿岸
B.实现希腊城邦的统一
C.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
D.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
2.下表所示内容体现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雅典 2 500 约 30
斯巴达 8 400 约 40
A.小国寡民 B.等级森严 C.军事独裁 D.自给自足
3.公元前 6世纪,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选举办法,使每个身体健康并关心政
治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原则上都有当选五百人会议成员的权利。这一措施( )
A.导致了雅典衰落 B.废除了奴隶制度
C.扩大了公民权利 D.确立了贵族统治
4.公元前 5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中,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了津贴制
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者是( )
A.亚历山大 B.亚里士多德 C.屋大维 D.伯里克利
5.伯里克利曾经说:“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
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
这反映了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 )
A.全体人民拥有民主政治权利 B.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开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D.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6.亚瑟夫是古代雅典的公民,世代经商,家中有妻子露西,夫妇俩还有一个 6岁的
儿子,另有一个买来的奴隶。某一天,召开公民大会,这一家有资格参会的人数为
( )
A.0人 B.1人 C.2 人 D.3 人
7.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
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
A.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元首制度
C.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D.主张实行元老院制
8.亚历山大攻下埃及后,接受“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子”等称号:征服波斯
后,他则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亚历山大旨在( )
A.推行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 B.获得更为广泛的统治基础
C.提升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 D.挑起被征服地区内部矛盾
命题点 2 罗马城邦 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9.古罗马城的建设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三个阶段。“帝国时
代”的开创者是( )
A.亚历山大 B.伯里克利 C.凯撇 D.屋大维
10.东汉史书上记载的“大秦”在公元 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
国,地中海成了其“内湖”。据此可知,“大秦”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1.公元前 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
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
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命题点 3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2.希腊神话影响广泛,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明到图书馆搜集资料,
准备开展“研究希腊神话,了解希腊社会”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最好查阅( )
A.《神曲》 B.《哈姆雷特》 C.《天方夜谭》 D.《荷马史诗》
13.公元前 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如
下图)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14.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如下图所示)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神庙的白色大理石中
富含铁,在适宜的光线和蔚蓝天空映衬下,便能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从远处看,
神庙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这体现了古希腊( )
A.政治体制完善
B.建筑艺术高超
C.神人同形同性
D.发达的工商业 帕特农神庙
15.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出现了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
师,吾更爱真理。”该学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德谟克利特 D.莎士比亚
16.据右面的示意图推断,罗马法制建设的 罗马法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是( ) 习惯法
A.《汉谟拉比法典》 ↓ 起源 不
成文法 断
B.《十二铜表法》 ↓ 发
公民法
C.《查士丁尼法典》 展↓ 发展
D.《罗马民法大全》 万民法
走
↓ 向
《民法大全》
成
完成 熟
17. “此前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
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的裁决有了
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这说
明《十二铜表法》( )
A.结束了罗马贵族的司法专断 B.使贵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C.全面反映了雅典社会的民主政治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利益
18.读下列两张图片,两部法律的共同之处是( )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颁布《十二铜表法》想象图
A.都是成文法典 B.均产生于欧洲的中世纪
C.使用相同文字 D.刻在完全相同的材质上
19.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
料的搜集和解读,下图的史料可以用来解读( )
A.公历的缘起
B.庄园的出现
C.城市的自治
D.大学的兴起 刻在大理石上的“儒略历”片段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1. A 【解析】观察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公元前 8 至前 6 世纪,古希腊人进
行了大范围的殖民活动,扩张势力延伸到地中海和黑海沿岸,A 项正确。 希腊的各城邦长期分
立,各自为政,没有实现希腊城邦的统一,B 项错误;公元前 4 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成为军事
强国,随后亚历山大历经十年征战,消灭了希腊城邦、波斯帝国等,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C 项与
题意不符,排除;公元前 3 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D 项排除。
2. 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是城邦国家,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具有
小国寡民的特点,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3.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雅典”“ 使每个身体健康并关心政治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原则上都有当选五百人会议成员的权利”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选举办法,所
有公民不分等级都可以担任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扩大了议政人员的范围,即扩大了雅典成年男
性公民的权利,C 项符合题意。 导致雅典衰落、废除奴隶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 A、B 两项;
材料与确立贵族统治无关,排除 D 项。
4. 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公元前 5 世纪” “ 雅典” “ 津贴制度” 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
峰。 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了津贴制度,D 项符合题意。
5. 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 行政权不是掌在少
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 并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
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D 项符合题意。
6. B 【解析】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仅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外邦
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因此,亚瑟夫一家仅亚瑟夫一人有参加公民大会的资格,B
项符合题意。
7.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 将社会的命运置
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 可知,苏格拉底认为通过抽签方式选举领导人具有随意性,体现
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A 项正确。 元首制度是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首创的政治形式,排除 B
项;题干意在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排除 C 项;元老院制是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形式,排除
D 项。
8. B 【解析】根据材料“ 亚历山大攻下埃及后,接受‘ 埃及的法老’ ‘ 阿蒙神之子’ 等
称号;征服波斯后,他则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 可知,亚历山大在征服过程中,尊重当地的
宗教信仰,增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获得更为广泛的统治基础,巩固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
治,B 项符合题意。
9.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罗马” “ 帝国时代”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7 年,
屋大维首创“ 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D项符合题意。
10.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公元 2 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
了其‘ 内湖’” 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罗马帝国, 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与
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1.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7 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
国,公元 2 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统治区域不断扩大,罗马帝国需要巩固自己
的统治,因此不断完善法律,A 项符合题意。
12.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研究希腊神话,了解希腊社会”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马
史诗》 是希腊神话的代表作品,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符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需
要,D 项正确。 《神曲》《哈姆雷特》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的继承和创新,但与希腊神话无关,A、B两项排除;《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与古希腊
无关,C 项排除。
13.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米隆的《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
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它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
饱含的生命力,被认为是“ 空间中凝固的永恒”,D 项符合题意。
14.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帕特农神庙” “ 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 “ 神庙和周围的
环境和谐统一”,结合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其建筑和周围环境的
和谐统一体现了建筑艺术的高超,B 项符合题意。 神人同形同性指的是希腊神话的特点,题干
只说明了神庙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并未指出雅典娜女神所具有人的特性,C 项不符合题意;A、
D 两项题干中未体现,排除。
15. 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
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他的名言是:“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A 项符合题意。
16. B 【解析】根据示意图信息可知,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成文法最终到《民法大全》的
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B 项符合题意。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成文法典,排除 A 项;《查士丁尼法
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部分,《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排除 C、D 两
项。
17.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习惯法……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
量刑……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 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 可知,这旨
在说明《十二铜表法》 的颁布革除了习惯法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保护了
平民的利益,D 项符合题意。 A 项“ 结束了” 的说法与材料中“ 限制了” 的意思不符,排
除; B 项“ 使贵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在材料中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内容
与雅典无关,排除 C 项。
18.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
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在公元前 450 年左右颁布的成文法, A 项符合题意。
19. A 【解析】 根据图名“ 儒略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时期,凯撒命人以太阳历
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 儒略历”。 4 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 儒略历后来
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图中实物可以用来解读公历的缘起, A 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