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件:第三单元 9.3 声声慢(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件:第三单元 9.3 声声慢(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8 19:1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公元1127年,北方金兵攻破汴京,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她的词作被称为“易安体”。
【作品】代表词集《漱玉词》。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
作者简介
诵读诗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 声 慢
李清照
文本研读
①请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②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孀居之悲
流离之苦
情愁 家愁 国愁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思考抒情方法)
一、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间接写愁
借景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表达上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
作用:
1、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2、内容上,奠定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特点:运用叠字
间接抒情
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
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淡酒
为何说是“淡酒”?
急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台。 ——杜甫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思念之情
结论:过雁象征相思、离愁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枯萎凋零的菊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主题思想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小试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