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9 09: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目录
课程标准:了解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从图一到图二人类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
①生产方式:采集捕猎
②生产工具:木、骨、石
③居住方式:迁徙、群居
④取暖方式:用火
农耕、畜牧
定居、聚落
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景象图
磨制石器
用火
农业出现
(大约1万年前)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采集和渔猎时期
①生产工具
②劳作方式
③生活方式
木、骨、石等材料制作
采集和渔猎;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迁徙,群居
2.原始农耕和畜牧业的产生
三大农业 起源中心 农耕 畜牧业
东亚
西亚
中美洲
粟、水稻
小麦、大麦
玉米、甘薯
猪、狗
绵羊、山羊
骆马
自主阅读课文完成表格,落实在地图上。
骆马
绵羊、山羊
小麦、大麦
粟、水稻
玉米、甘薯
猪、狗
特点: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多样性。
水稻

甘薯
玉米
3.意义:
同样是1平方英里的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①生产力: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A.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
B.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②生活方式: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
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③社会分工:A.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
B.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也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C.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使得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意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对点训练1.(2022·山东高考·11)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
图3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C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统一性:四大文明古国:(1万年前)
1.特点:①灌溉农业发达;②统治者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如古埃及人修堤筑坝、挖沟开渠,秦国修建都江堰、西汉修建龙首渠等。
古代中国水利工程都江堰示意图
古埃及水利工程沙都夫示意图
2、多样性:世界古代以农耕为基础的多样文明
(1)两河流域
食物生产:①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 ②饲养山羊、绵羊、牛。社会生活:①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用法律规范农业生产。
第四十五条:自由民以其田租与农人佃耕,并将收取其田佃金。
第五十三条:如果一个人不去加固他的河堤,在他的河段中出现了决口,使水冲走了农田,那么他应该赔偿他毁掉的大麦。
第二四五条:倘自由民租牛,因不慎或殴打致牛死亡,则彼应以牛还牛,赔偿牛之主人。
——《汉谟拉比法典》
(2)尼罗河流域
食物生产:①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 ;②饲养山羊、绵羊、牛。社会生活:②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
呵!尼罗河,我称赞你,
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呼吸。
——古埃及长诗
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成为古埃及人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材料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十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摘编自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3)古代中国
战国以后,铁犁牛耕的应用,开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生产方式
秦以后,统治者为了维持统治,往往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国家政策
秦国修建的都江堰、西汉修建的龙首渠等,体现国家对水利的重视
水利工程
秦汉到秦汉到隋唐,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农业技术体系
农业体系
(4)古希腊
食物生产:①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主要粮食作物。②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③种植葡萄与橄榄。社会生活: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奴隶耕作。
西西里、埃及和黑海地区的谷物,爱琴海北岸的木材,中欧的金属,都流向希腊本土,希腊本土的陶器、葡萄酒和橄榄油等,则输往埃及、西西里和意大利等地。
由于城邦制度的发展……正是奴隶的劳动,使一部分希腊人能够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心从事精神产品的创造。
1887年凹版蚀刻版画《古罗马奴隶市场》
(1)食物生产: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半岛地势相对比较平坦;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
(2)社会生活:古罗马在很长时间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
古罗马人建造的碎石水管的横截面
(5)古罗马
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社会生活:土地有贵族私有和村社公有。
……古代经济都是农本经济……但对牧养牲畜的需要各不相同。中国养畜主要为农耕提供动力,牛耕发展缓慢,纺织原料又靠畜产品。南欧、中亚士质黏重,很早就使用重作犁,要用二牛、四牛甚至八牛拉犁,养牛较多;纺织原料主要是羊毛,养羊业比较普遍,加之很早就有食肉、饮食奶酪的习惯,故畜牧业在农本经济中的比重较大。
——叶茂等《传统农业与现代化》
指出古代东西方在农业和畜牧业比重上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饮食文化的不同。
【参考答案】差异:古代西方农牧并重,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不同:古代西方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高;古代中国则以植物性饭菜为主,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不同。
(6)古代美洲
对点训练2.(2021·湖南高考·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农业革命
男女性别地位变化
生产产品出现剩余
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氏族部落首领利用权力和便利,把一些集体财务据为己有,变为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
贫富分化
领导对外交战过程中,军事首领地位上升,权力加强
将战争中的俘虏变成奴隶,出现自由民和奴隶的区别
私有制与阶级产生
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一个强制机关
国家产生
生产力
生产
方式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对点训练3.(2022·浙江省衢州市金衢六校联盟高二上期末·2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都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
A.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B.铁犁牛耕的应用得到普及
C.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出现
D.地主阶级的统治得以确立
A
历史启示
18亿亩耕地红线
①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保护耕地
②食物是我们最基本的需要。我国不同地区生产食物的条件不同,同时,食物生产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自然条件,食物特别是粮食供应与人口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提高粮食产量、节约粮食是我们当前的必然选择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