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迹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月迹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08:5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在不同作者不同的笔下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读一读
月 迹
贾平凹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著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小说集《商州》《白夜》《浮躁》《废都》等。作品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走近作者
倏忽
袅袅
面面相觑
掬着沙
争执
锨刃
粗糙
嫉妒
踪迹
酥酥
shū
niǎo


zhí
xiān
cāo

zōng

字 词
1.解题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月之迹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
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
事情:盼月——寻月——议月
文章重点:寻月亮
整体感知
月亮在哪些地方留下了它的踪迹? 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语段吗?请你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
了解月之迹
“镜中月”
“院中月”
“杯中月”
“河中月”
“眼中月”
寻月之迹
先续写一段话,然后摘抄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对比品味作者是如何把月亮描写得可见可感、生动形象的。
品析文章语言, 欣赏月之美
续写的语句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
课文的语句
品析文章语言, 欣赏月之美
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赋予月亮以人的形象和神态,显得生动传神,可见可感。
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品析文章语言, 欣赏月之美
“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亮的光亮洁白,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
“疏疏的”:写出枝叶不是很繁茂,银银的月光从枝叶缝隙里穿出,影影绰绰,幽静柔美 。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品析文章语言, 欣赏月之美
1.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情绪有过怎样的变化?
“不满足”——“高兴”——“失望”—— “高兴”——“羡慕、嫉妒、争执”—— “越发觉得奇了”——“都觉得满足了”
感受心之迹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品味作者情怀,感受心之迹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
月亮是个什么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心之迹
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
“不满足”——“高兴”——“失望”—— “高兴”——“羡慕、嫉妒、争执”—— “越发觉得奇了”——“都觉得满足了”
这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情感线索
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在孩童的眼里月亮代表什么?
——寻月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美好的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感悟心之迹
1.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想要表达什么,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说一说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