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不负苍生,独负卿
爱我者知我为何而死
烈士生平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富二代、学霸、才子、痴情、烈士
林觉民18岁时和15岁的陈意映结婚。
20岁时自费留学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庆应大学,精通多国语言,一身的才华。
参加同盟会:“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被俘后从容就义,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
背景知识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的前三天,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解题
这封信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以必死的决心给妻子陈意映写的一封“绝笔书”。字里行间,既有对妻子至真至诚的纯洁爱情,又有决意为国赴难的爱国情怀,内容感人,广为传诵。
陈意映(1891-1913),螺江陈氏十九世孙女,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及笄,嫁予福州林觉民为妻。林觉民思想激进,投身民主革命,陈意映支持林觉民进行革命活动,尝谓“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1911年4月,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在起义前,林觉民写下闻名的《与妻书》等遗书,表达慷慨赴死的决心,亦可见其夫妇对民主革命互相砥砺之深情。林觉民牺牲后,陈意映无法承受丧夫之痛的沉重打击,一度意欲轻生。在林觉民的父母跪求下,她才强忍悲伤、痛苦的活下来,但终因悲伤过度,在1913年病逝,年仅22。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
交代给妻子写这封信的原因,表达了悲痛之情。
第二部分(2~5) :
回忆夫妻的恩爱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爱恋与不舍之情。
第三部分(6~8) :
写了死后灵魂伴妻的愿望,再次倾诉对妻子的眷恋和自己“忍舍汝而死”的原因。
文本细读
四个关键词,两组矛盾
爱&悲 爱变成了悲
家&国 家让位给了国
“爱”字6次,其中“爱汝”4次
文本解析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
“吾充吾爱汝之心。”
“吾爱汝至。”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文本细读
以“死”写“爱”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委婉表达“爱”
“意映卿卿如晤。”
典故: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文本细读
7次”悲”
(吾)忍悲为汝言之。
汝其勿悲。
吾担悲也。
余心之悲。
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一恸。
凡是表达“吾”的感情,都是直言悲恸,但凡是写到“汝”,都是劝不要悲。
文本细读
5次“天下”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以天下人为念。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文本细读
5次“国”,5次“家”
反复将“天下”“国“和”家“对举,是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而朴素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一方面是想安慰妻子,告诉妻子自己的死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是想坚定自己的决心。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选段: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文本细读
真
他毫不回避自己的儿女情长,毫不掩饰对生的留恋,也恰是这份柔情才使得林觉民的英雄气质更真实。
剖肝沥胆,皆自肺腑汹涌而出的真情。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父》
情感分析
情
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英雄志坚
儿女情长
这篇《与妻书》包含了林觉民哪些情感?
写作特色
看似是儿女情深缠绵悱恻,实质上正是对作者豪迈气概和宏伟志愿的烘托和反衬。写对妻子之爱愈深愈真,作者的舍爱就死,义无返顾的精神就更悲壮感人。
抒情、记叙、议论相结合——其情深挚,其理服人
肺腑之言,真切感人
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彩。
拓展延申
这位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奇男子,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之际,舍个人幸福,取全民幸福。儿女情虽长,却更显革命豪情英雄志坚。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烽火泪滴尽相思,方寸心只愿天下有情人成眷属。一曲爱的壮歌动天地。忠诚革命的大英雄!挚爱妻子的好丈夫! ——林觉民墓志铭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不孝儿觉民叩禀:
父亲大人,儿死矣,
唯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后记:补充说明
林觉民是林徽因的亲叔叔,林觉民去世的时候,林徽因七岁。
林觉民牺牲后,其父林孝颖将闽县老宅出卖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带着十一岁的孙女住进杨桥巷17号。这个小女孩叫谢婉莹,即后来的冰心。
总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性格特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但无论是处于哪个时代的少年人,有一点则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崇尚青春,都富于理想,都钟情于浪漫、高尚的幻梦。
希望同学们能充分认识到时代精神的伟大力量,树立起正确的时代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