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再塑生命的人》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再塑生命的人》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8 21:1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再 塑 生 命 的 人
海伦凯勒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加深阅读体验。
2. 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学习用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体会莎莉文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海伦·凯勒就是这样一位在芽儿时期生命就浸透了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的人。她是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但是,她用她的泪泉和血雨谱写出了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生命赞歌,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见证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去认识引领她的人生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课 堂 导 入
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主要著作:《我生活的故事》《愿我们充满信心》《从黑暗中出来》《我的后半生》等
作 家 作 品
课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作品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
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一切。
作 家 作 品
作 家 作 品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
——美国《时代周刊》
作 家 作 品
“1902年,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
——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
作 家 作 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的凝视我的老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 家 作 品
安妮·莎莉文
(1866-1936)
美国教育家,曾就读于柏金斯盲人学校,1887年成为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从此一生致力于对她的教育。
写 作 背 景
海伦·凯勒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幸好有莎莉文老师细心的教导,使海伦·凯勒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17岁,海伦·凯勒考进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语言。
写 作 背 景
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无比敬爱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文 题 解 读
“再塑生命”的意思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但它在本文中是指“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体验了爱,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使“我”又回到自然,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个“再塑生命的人”。
1、重点字音
感慨(k i) 搓捻(cuō ni n) 疲倦(pí)
怦怦(pēng) 惭愧(kuì) 碎片(suì)
拼凑(còu) 浸满(jìn) 花团锦簇(cù)
基 础 积 累
2、词语释义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所作所为:所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
疲惫不堪: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基 础 积 累
2、词语释义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簇,丛集、聚集。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胜,完、尽。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基 础 积 累
整 体 感 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的事物,为“我” 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有了求知的欲望,心中充满喜悦。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写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理变化。
第二部分(5~13):莎莉文老师走入“我”的生活,“我”初步感受到人生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合 作 探 究
1、第1段交待了些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要素,并通过“截然不同”“感慨万分”两个词语强调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生命产生的重大影响。
2、第3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使用的是环境描写。“阳光”“花朵”使气氛充满了温馨的感觉,暗示了我的命运即将发生的极大逆转,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第3段写“我”的“愤怒”“苦恼”“疲倦不堪”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为了与后文“我”所感受到的美好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生活的改变所起到的极大作用,从而突出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
4、“迎接南方春天”有什么深刻含义?
“迎接南方春天”一语双关,表面是写春天花朵迎接阳光的到来,实则是把莎莉文老师比作南方的春天,她将使“我”冰冻的心感受到温暖,使“我”即将枯萎的生命重获生机。
5、作者写“在茫茫大雾中航行”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用“在茫茫大雾中航行”做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内心的惶恐不安以及苦闷彷徨的心情。与“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的呼喊相呼应,表达我对光明的强烈渴望。这就从侧面烘托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为下文做铺垫。
6、第9段写“我”在学习过程中发脾气,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我”的粗暴行为,是“我”急于想走出这个黑暗沉寂的世界而显得内心焦躁不安的具体表现。而“我”的粗暴和莎莉文老师的细心和宽容则形成反差,这不仅反衬出老师的耐心,更表现出她的教育艺术的高超。
7、“突然间,我恍然大悟……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这句话是什么描写?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这是心理描写。这里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来表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式让我领悟到事物留给我的感觉,衬托出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超。
8、第12段写后的心“我”在认识“水”这一事物后的心理理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在认识“水”之前,我的世界是黑暗的,沉寂的,但在认识“水”之后,我感觉到了世间万物都有生命的情感,我的心灵之窗被打开了。同时这也说明了莎莉文老师教育艺术的成功。
9、课文最一段侧重写我心理上的感受,这有什么作用?
这表明,认识“水”后我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启发。我由“水”联想到了“爸爸”“妈妈”“妹妹”和“老师”,并很快就认识了与他们相关联的单词。不仅如此,我还因此而获得了更深的心灵体会:世界上的一切不再黑暗和沉寂,而是充满喜悦和幸福的。这说明了知识让我的心灵世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这段话还告诉我们,是知识的力量,让”我“这样一个聋哑盲人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
10、莎莉文老师教给海伦的仅仅是知识吗?
莎莉文老师教给了海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爱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个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11、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字面:
内容:
意义:
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人物形象
1、莎莉文老师是怎样为海伦“重塑生命”的?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
亲切,有爱心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立刻伸出
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一“握”一“抱”,形象地描写出莎莉文老师母亲般的爱心。
1、莎莉文老师是怎样为海伦“重塑生命”的?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
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
用心良苦
循循善诱
教育有方
1、莎莉文老师是怎样为海伦“重塑生命”的?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温柔,极强的耐心
循循善诱、有高超的教育艺术
总结:文中的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莎莉文是一个爱海伦,讲究教育方法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的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2、在“重塑生命”的过程中,海伦是怎样表现的?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敏感聪明
热爱生活、渴望光明
2、在“重塑生命”的过程中,海伦是怎样表现的?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强烈的好奇心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
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着在她手上画。
2、在“重塑生命”的过程中,海伦是怎样表现的?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执着的求知欲
总结: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孩子。
本文叙述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体现了“我”好学善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课 堂 总 结
拓 展 延 伸
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
贝多芬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
拓 展 延 伸
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
史铁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拓 展 延 伸
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
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阿炳 (原名华彦钧)
拓 展 延 伸
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拓 展 延 伸
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
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高位截瘫……
自学掌握英语 、日语 、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拓 展 延 伸
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拓 展 延 伸
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
斯蒂芬·威廉·霍金,
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板 书 设 计
热爱生活
敏而好学
坚韧不拔
教“我”认识事物
莎莉文老师
海伦 凯勒
主观努力
再塑生命的人
共创奇迹
爱心博大,
教育有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