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8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8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8 21:1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6张PPT)
《论语》十二章
孔 子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掌握重点词语及文言句式,背诵全文。
2.学习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3.体会文中倡导的“为学之道”;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课 堂 导 入
鲁襄公21年
一个伟大的人物出生了
课 堂 导 入
其母怀胎前听闻尼山神 颇为灵异。就与其父去三神庙,拈香祷告,祈求早生贵子。
课 堂 导 入
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梦一位仙女,手牵一只满身龙鳞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课 堂 导 入
颜氏就解下腰间的绣纹,向麒麟缚住。麒麟霍的张开狂鸣,吓得颜氏从梦中惊醒过来,颜氏将梦境告诉丈夫’丈夫说:“相传文王出生时,他母亲也梦见麒麟送子,谅来是吉祥之兆。”
课 堂 导 入
不久他诞生了,其父发现婴儿的头盖骨与众不同,好像四周高中间低的样子,所以取名“丘”字仲尼。自古以来读书人读到“丘”字都读成“某”,写成“丘”,以示尊敬
课 堂 导 入
这个伟人出生时浑浊的黄河水,忽然清澈见底,这就是“圣人出而黄河清”的典故。
课 堂 导 入
《论语》不仅作为一种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流淌不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十二章,来认识一下伟大的先贤孔子,以及他的宏著《论语》,感受先贤和古代典籍的魅力。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作 家 作 品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作 家 作 品
《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作 家 作 品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作 家 作 品
《论语》首创语录体写法,格言警句,美不胜收。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舍己为人”等都出自其中。我们今天学习的《〈论语〉十二章》也是格言警句的荟萃,大体可以分为“修身”“治学”两大类。
作 家 作 品
班超《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作 家 作 品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
作 家 作 品
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它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文 体 常 识
写 作 背 景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
写 作 背 景
山东曲阜“三孔”
写 作 背 景
山东曲阜孔庙
写 作 背 景
全国祭孔大典
写 作 背 景
全球孔子学院
写 作 背 景
1、重点字音
曾子( ) 吾( ) 三省吾( )
传不习乎( )逾矩( ) 罔( )
殆( ) 箪( ) 堪( )
基 础 积 累
zēnɡ

xǐnɡ
chuán
yú jǔ
wǎnɡ
dài
dān
kān
1、重点字音
好之者( ) 曲肱( ) 焉( )
如斯夫( ) 笃志( ) 论语( )
不亦说乎( ) 愠( ) 不惑( )
基 础 积 累
hào
ɡōnɡ
yān


lún
yuè
yùn
huò
2、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基 础 积 累
(说:同“悦”,愉快。)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可以为师矣
饭疏食饮水
基 础 积 累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今:可能、许可。
今:疏通、疏散。
古:有才德的人。
古:可以、凭借。
古:粗糙。
3、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
吾日三省吾身
有朋自远方来
基 础 积 累
古:泛指平民百姓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古:多次。
今:数词,三。
古:志同道合的人
今:朋友
4、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基 础 积 累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饭疏食饮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基 础 积 累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爱,爱好;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一词多义
基 础 积 累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动词,成为,做
介词,替
5、一词多义
基 础 积 累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动词,了解
动词,得到,懂得
5、一词多义
基 础 积 累

学而时习之(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5、一词多义
基 础 积 累

不亦乐乎(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形容词,快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一词多义
基 础 积 累

仁在其中矣( )
人不堪其忧( )
代词,它的
代词,这样的
5、一词多义
基 础 积 累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时习之( )
博学而笃志( )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连词,表顺承,然后
连词,表并列,又
6、文言句式
贤哉,回也!(“也”表判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也”表判断)
基 础 积 累
7、文中成语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基 础 积 累
7、文中成语
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基 础 积 累
整 体 感 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按时温习
同“悦”,愉快。
梳理文意
生气,恼怒。
指有才德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每天
反省

谋划事情
传授的知识
复习
尽心
守信
梳理文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立身
上天的意旨
能听别人的意见
迷惑
超过法度
梳理文意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以前的知识
做老师
梳理文意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表转折
迷惑
疑惑
梳理文意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高尚
竹筐
表停顿
忍受
梳理文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喜好
以……为快乐
梳理文意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粗粮
胳膊
对于
不合正义
梳理文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走路
与之
优点
跟从
梳理文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大河
时间
这,指河流
停息
梳理文意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改变
百姓
心志
梳理文意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广泛学习
坚定志向
恳切
仁德
梳理文意
1、《论语》十二章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内容 主要观点 艺术手法
第一章
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
理证
第二章
礼、乐以仁为基础
理证
第三章
执着追求“道”(真理)
理证
第四章
君子重义轻利
对比
第五章
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对比
第六章
文质兼备,方为君子
理证
1、《论语》十二章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内容 主要观点 艺术手法
第七章
“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
理证
第八章
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
比喻
第九章
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例证
第十章
克己复礼为仁
理证
第十一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例证
第十二章
《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
例证
2、这十二章《论语》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内容 举例
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合 作 探 究
1、“学而”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章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是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是纯知识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的学习。
2、“曾子”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3、这一章的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由人及己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内在逻辑顺序,不能更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
4、“吾十有五”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个人修养,强调人的思想境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升。
5、第三章强调的内容,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习和提高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提升自己。
6、“温故”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四章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
7、“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作者强调了什么?
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关系,关键在于要“知新”,(“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这就需要独立思考。因此,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8、“学而不思”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五章主要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9、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10、“贤哉”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六章主要讲的是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11、塑造了颜回怎样的形象
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受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的品质。塑造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2、“知之”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七章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突出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
13、“饭疏食”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同时,也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14、请联系实际,说说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
孔子认为,在“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充斥着诱惑。面对利益时,我们要以孔子的话为原则,以“义”为先,不义之财虽贫不取。
15、“三人行”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16、“子在川上”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叹息。
17、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
18、“三军可夺帅”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19、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以三军之帅与匹夫之志作对比,一个“可”一个“不可”,态度鲜明地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有志向并要坚守志向。
20、“博学而笃志”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同时,也讲的是求仁的途径。
“博学”和“笃志”是基础,“切问”和“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这一章意在勉励人们要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勤学好问,联系当前实际去思考。
21、《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讲如何提升个人修养,这些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22、《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23、在学习和做人方面,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迪?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章,说说你的感悟。
示例:我最喜欢第九章。这一章是讲学习态度的,即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发现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在日常学习中,我也要保持这种谦虚的心态,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课文有的内容谈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的内容谈了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学过本文后我们要反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应怎样改进。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课 堂 总 结
写 作 特 色
1、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言精练,立意深远,不少成了格言警句,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启发作用。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写 作 特 色
1、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虽然每一章语录都是寥寥数语,但其中运用了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句式多变,如以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以对偶句从正反两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以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拓 展 延 伸
1、古代年龄称谓
垂髫:指儿童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左右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
拓 展 延 伸
1、古代年龄称谓
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
知命之年:男子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板 书 设 计
《论语》
十二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勤于复习
学思结合
以学为乐
诚实谦虚
珍惜时间
宽厚仁义
坚贞守节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