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湖 心 亭 看 雪
张岱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背景,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怀。
教 学 目 标
4.掌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教 学 重 难 点
西湖美——
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明·汪珂玉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
——《西湖》【清】周起渭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出身仕宦世家,博学多通,善文工诗,精通戏曲、音乐、园林、绘画、书法、篆刻以及美食茶道、古董文玩、花鸟鱼虫等。
张岱潇洒不羁,长期游历于苏杭一带,交友甚广。
崇祯十七年,明王朝在“甲申之变”中灭亡。顺治三年,绍兴沦陷。张岱拒绝臣服清王朝,举家逃亡嵊县西白山中。
张岱时年50岁从一个富家公子变成了一个山野村夫,生活非常艰难。“布衣蔬食,常至断炊”明亡后的30多年,张岱一直著书写作,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终年九十三岁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年版)。张岱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明亡以后,他避居于山中,专注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皆写于他入山以后,书中缅怀昔日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刻意突出湖中人是“金陵人”,主要是为了表达对明朝兴盛繁荣时期的怀念与追思。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清乾隆帝在亭上题有匾额“静观万类”和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
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论、跋、碑、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
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况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尚。
1.一词多义
白
上下一白(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白色
酒杯
1.一词多义
大
大喜曰( )
余强饮三大…( )
副词,非常
形容词,跟“小”相对
1.一词多义
一
上下一白( )
长堤一痕( )
副词,全,都
数词,一
1.一词多义
更
是日更定( )
更有痴似相公者( )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副词,更加,还
2.古今异义
是日更定矣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这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今义: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3.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金陵人( )
省略句:
见余大喜曰( )
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 )
“是”表判断
“见”前面省略了主语“两人”
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我
都
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撑(船)
细毛皮衣
消失
这
梳理文意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水汽
白气弥漫
一概
小草
只有
罢了
梳理文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译文: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在烧酒,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说:“想不到在湖上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拉着我一同饮酒。
面对
沸腾
哪能
还
梳理文意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下了船,船夫低声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同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尽力
客居
小声念叨
对士人的尊称
等到
船夫
梳理文意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舟子对张岱评价的一句话。
痴
2. 这句话中最能体现出张岱性格的是哪个字?
探究 讨论
1.找出文中体现张岱“痴行”的具体语句,并分析张岱的性格特性。
大雪独行见“痴行”
十二月
大雪三日
人鸟声俱绝
更定
一小舟
独往
不寻常的天气,
不寻常的时间,
不寻常的行踪。
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
不随流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张岱雪夜游湖心亭,看到了怎样令他痴迷的雪景?在文中找到描写雪景的句子。
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3. 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
(白描)
这一句仅用了四组数量词,就将湖上景物生动逼真地勾画出来。视点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一痕”到“一点”到“一芥”再到“两三粒”将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依次勾勒了出来,如同一幅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同时也突出大雪漫漫中人与物之渺小,令人产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
4.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人物形象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由此可见张岱什么性格?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由此可见张岱什么性格?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品痴行
特立独行,不随俗流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由此可见张岱什么性格?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痴景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由此可见张岱什么性格?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品痴情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由此可见张岱什么性格?
“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
品痴心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由此可见张岱什么性格?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问姓名,答地点,作者强调“金陵人”“客”,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品痴心
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
“崇祯五年十二月”
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本文作者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亭上遇人之乐,体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高雅情趣,也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明朝)之悲。
写作特色
1.运用白描手法,生动传神。
白描手法就是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作手法。全文一百多字,写湖、写雪、写人,又交代游湖的始末,文字极其简练。
写作特色
2.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
作者用极简省的笔墨叙述了自己的游踪,然后抓住夜色中雪景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虽属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
描写西湖的诗句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心亭看雪
雪天奇遇
痴迷山水
赏雪
雾凇沆砀
天云山水
湖上影子
奇
奇遇
两人对坐
三人同饮
痴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