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与地球仪》课件(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与地球仪》课件(共6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9 11:1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课标版 地理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

题组一 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赤道半径6 378千米,极半径6 357千
教材研读
米,① 赤道 周长约4万千米。
2.经线与纬线
经线 纬线
图示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
两极的线 地球仪上同赤道平
行的线
2.经线与纬线
特点 形状 ② 半圆(弧线段) 圆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③ 东西 方向
长度 都④ 相等 (每
一纬距长111千米)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
南、北极点 所有纬线都相互
⑤ 平行
经度 纬度
图示
划分 从⑥ 本初子午线(0°经
线) 向东、向西各分18°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 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向东增大 西经度的度数向东减小 北纬度数向北增大
南纬度数向北减小
3.经度与纬度
半球划分 20°W—0°—160°E:⑦ 东半球 160°E—180°—20°W:西半球 以⑧ 赤道 为界,以北
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意义 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量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应用小技巧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b.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度数相加等于180°(但东、西经不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不同) 题组二 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示方式:文字式、⑨ 数字式 、线段式。
(3)特点:a.相同图幅,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⑩ 详细 ;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  大 ,内容越简略。b.相同的实地范
围,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图幅的缩(放)是比例尺缩(放)的平方。
2.方向
(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北方 。
(3)一般地图:按正常方位,“上北下南,  左 西右东”。
3.图例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题组三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海拔(绝对高度) 相同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中 字母 A B C D E F G
地形 山顶 山谷 山脊  陡崖 缓坡 陡坡 鞍部
  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反映地形坡度,一般来说,在比例尺、等高距相同
的情况下,等高线越密,地形坡度越  大 。
3.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剖面线上的  地势 起伏和坡度陡
缓情况。

1.在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
A.正好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答案 D 0°纬线是地球上的大圆,而0°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01
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回答下题。
2.一架飞机6月22日从B点飞往A点,沿直线飞行,飞机朝哪个方向飞行 (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答案 D 读图可知A点位于(60°S,10°E)、B点位于(60°N,0°),分析得出A
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从B点直线飞行到A点的方向是东南,故选择D。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答案 C 图乙图幅面积是图甲的4倍,比例尺放大一倍,分母应该缩小二
分之一,比例尺越大,表示的事物越详细。因此C正确。
3.读右图,两幅图表示的区域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 000,则 ( )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 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1∶400 000
4.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
序相符的是 (  )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答案 B 根据等高线形态与地形的关系,山脊是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
山谷是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山顶是四周低、中间高,鞍部是两个山顶之间
的过渡地区,因此选择B。
下面为过M点(128°E,48°N)沿经线和纬线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5.若①、②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 C ①地在M地以东,②地在M地以北,则①②连线走向为山脉走
向。
重难一 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经纬线和地理坐标(位置)
(1)确定经纬线
①横线代表纬线,纵线代表经线。
②关系法:侧视、俯视及各种光照图上,相互平行的是纬线,不平行的(相
交于一点——极点)是经线,如下图(L是经线,S是纬线)。
重难突破
③数值法:斜方格经纬网(如图结合数值定经纬,经线值不能大于180°,纬
线值不能大于90°)。
(2)定经纬度
①定南北纬:a通过角标;b自转方向定南北半球,定出南北纬;c弧顶法,无其
他说明,一般北纬弧顶朝南,南纬弧顶朝北。
②定东西经:a通过角标;b结合自转方向,东经向东递增,西经向西递增。
定出东西经。
③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纬度数相等,南北纬相反)。
2.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下图所示)

①南北方向的确定:分处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南半球的北方;同在北
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在北;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在南。
②东西方向的确定:同在东经度的两点,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同在西经度的
两点,度数大的点在西方;分处东西经度的两点,它们的东西方向确定可以
依据下面方法:

图中A地位于B的东北方向,C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上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
地球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
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
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距(两地纬度之间间隔值)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右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距(两地经度之间的间隔值)1°的纬线弧长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 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
图中AC。
4.选择最短航线
(1)若两点之间相差180个经度,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
经过两极点,方向分三种情况:
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南方向。
②同在南纬
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南,再向正东,然后向东北方向。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如A到E。
②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如B到D。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如A到C。
(2)同一纬线上但不在同一经线圈上
①同在北纬

5.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

典例1 下图为“某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4福建漳州二模,4)该岛的面积约为 (  )
A.0.43平方千米  B.4.3平方千米
C.14.3平方千米  D.143平方千米
(2)(2014福建漳州二模,5)北京的地理坐标是(40°N,116°E),那么该岛位于北
京的 (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考查内容 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利用经纬网计算面积,确定相对方位。
解题关键 (1)根据经度差和纬度差确定距离。
(2)准确判定东西经和南北纬。
解析 (1)依据经纬度可知,该岛东西长度约为2',运用赤道上跨1个经度距
离约为111千米,可推断该岛东西长度约为3千米;同理可计算出南北长度约
为1.4千米,则面积约为4.2平方千米。故B选项正确。(2)依据图中经纬度可
知,图中经度为东经、但数值比北京的大,应在东边,纬度为北纬,但数值比
北京的小,应在南边。故该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
答案 (1)B (2)B

(1)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是 (  )
A.一路正西3 330 km
B.先东南,后东北6 660 km
C.先东北,后东南,大于6 660 km
D.先西南,后西北,小于3 330 km
1-1 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两题。
(2)甲、乙两地均位于 (  )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从甲、乙两地经度知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呈顺时针,
可知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外圆纬线为南纬60°。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是通过
两地大圆的劣弧,所以从甲地飞往乙地的方向应该为先西南,后西北。甲、
乙两地均位于南纬60°,两地之间经度差为60°,纬线上的距离为60×111 km×
cos60°=3 330 km。由于飞行航线为大圆劣弧段,其距离比南纬60°纬线上
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短,即小于3 330 km。第(2)题,两地纬度均为南纬60°,
位于南半球,经度分别为东经150°和东经90°,位于东半球。
重难二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看等高线的间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间距是一定的,地面起伏愈大,等高线的
条数就愈多,特别是山区,地图上的等高线非常密集。
(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等高线愈密,表示坡愈陡;等高线愈疏,表示坡愈缓;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
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等高线下疏上密,为“凹形坡”。
(3)看等高线的形状
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可以判断地形类型。山脊和山谷处的等高线都是弯
曲的,但山脊等高线是向低值处弯曲,山谷等高线则向高值处弯曲。鞍部
一般是在两山脊和两山谷相对处。
(4)看示坡线
在没有数值注记的等高线地形图上,一般可根据示坡线(等高线最大弯曲
处的短线,垂直于等高线,示坡线指向地势坡度降低方向,用“-”标记)来
判断洼地、高地或地势起伏变化情况,如下图。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水库坝址 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2.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选点
港口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
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
疗养院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宿营地 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的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航空港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
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
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
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
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
有适当的距离等 —
线的类型 区位要求
公路、铁路 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
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
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
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
山路等。(下图中公路选线为EHF)
(2)选线
引水路线 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要求,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
输油、输气管道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面的类型 区位要求 图示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3)选面
工业区、居民 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3.等高线图上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①如两点都在等高线上,直接读出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
高度:H相=H高-H低。
②如两点不在等高线上,读取两点高度时需选取一个高度范围,相对高度
的计算采用交叉相减法,可以算出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
图中A地的海拔为300米相对高度计算:用A地的高值减B地的低值,A地的低值减B地的高值,得出
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为:200米(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T差=(0.6℃·H相)/100 m。
如下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计算:
(3)估算陡崖的高度(如下图)
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②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
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
低的)
(4)估算坡度
①应用: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时,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
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
  ②计算:公式tan α=h/L。(如图)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
求出;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③影响坡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比例尺(其他条件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其他条件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和等高线的疏密(其他条件相同,等高线越密,坡度越大)。在一幅等高线图中的两地,因同一幅图比例尺相同,一般等高距也相同,所以坡度大小主要看等高线的疏密。
(5)计算打井深度
通过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计算至少打多深井才能出水,h=a-b。(h为井深,a为等高线值,b为等潜水位线值)
(6)闭合等高线区域内高度(海拔)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
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低于较低值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
的值与两侧等高线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的高度(海拔)高于较高值
等高线的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下表:
大于大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高度(海拔)高于200米,而B低于100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小于小的
典例2 (2014上海徐汇区一模,4—5)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当
地的地形地貌。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以山地为主,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
②丙地高于丁地,相对高度约为400米
③地形类型多样,分布错综复杂
④地势中部低,东北、西南高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下列表示地形部位的位置,正确的是 (  )
A.甲—山峰  B.乙—鞍部
C.丙—山脊  D.丁—悬崖
考查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特征及类型的判断。
解题关键 等高线数值变化及延伸的方向是关键,而方向问题,左下角
有指向标。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地形类型的判断。第(1)题,从等高
线数值来看,大部分海拔在500 m以上,以山地为主,山脉延伸的方向为东北
—西南走向,①错误;丙地海拔范围是900~1 000米,丁地海拔范围是500~600
米,相对高度范围是300~500米,②正确;图示地区地形类型以相对单一的山
地为主,③错误;中部地势较低,东北、西南最高,④正确,选择B项。第(2)题,
甲处是盆地,乙处不符合鞍部特点,丙处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丁处是陡
坡,C正确。
答案 (1)B (2)C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和山谷,点a、
b、c对应的海拔分别为900米、600米、300米。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①、②、③、④沿线坡度最平缓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降落到P点的雨水会向    流动 (  )
A.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北方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图中①、②、③、④沿线中①沿线等高线密度最小,所以
坡度最平缓。第(2)题,连接P点附近的等高线,降落到P点的雨水流向是过P
点垂直于附近等高线并指向海拔低的方向,再对照图中的指向标,便可做出
选择。
重难三 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应用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步骤 具体内容
确定剖面线 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做出一条直线
确定比例尺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除外);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
建坐标 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河流与剖面线的交点等)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描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
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

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
(2)应用——通视问题
A在200~250 m之间,B在250~300 m之间。
看极值点是否准确
a在250~300 m之间;
b在150~200 m之间;
c在350~400 m之间。
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
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过程。
确定是否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
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
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
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
的视线。(如下图)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
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3)判定河流流向
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上游横剖面图上河谷呈“V”型;下游沉积作用明
显,河谷呈“U”型。由此可判定河流上下游关系及河流流向。
(1)图中有一高速公路通过,其线路应在 (  )
A.a处山谷
B.沿连接ab之间的直线
C.b、c附近200 m等高线沿线
D.d处山脊
典例3 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依据上图甲、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  )

考查内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解题关键 (1)等高线地形图在选线中的应用;(2)准确判断甲、乙及最
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
解析 (1)高速公路应当选择建在较平缓的地区,沿bc附近的200m等高线
坡度最缓,a处山谷,d处山脊,ab之间有山脊,坡度都较大,因此选择C项。(2)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判断,根据剖面图的绘制方法,绘制好
以后判断最高点、最低点、起点、终点是否正确,由此判断C项正确。
答案 (1)C (2)C

3-1 图中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 (  )
A.1∶1 000和1∶50 000  B.1∶2 000和1∶50 000
C.1∶5 000和1∶20 000  D.1∶20 000和1∶5 000

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0.5 cm,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 cm。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题,考生首先应看清楚题目的文字说明,搞清楚图中纵坐标
的划分间隔为0.5 cm,而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 cm,然后要清楚比例尺一般
是用图上1 cm所代表的实地距离来表示的。
3-2 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
A.350米和200米  B.300米和250米
C.300米和350米  D.200米和300米
答案 C
解析 绝对高度是指某点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相对高度是两点间的高
度差。图中B点的海拔是300 m,A点的海拔为-50 m,故B点绝对高度为300
m,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为35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