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8 21: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重阳节习俗
“登高”
登高就是登临高处,主要指登山、登楼、登台、登塔等。杜甫把古代风俗中登高祈寿与士大夫的登高言志综合在一起,描写登高时所见、所感。本诗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知子美之美
登《登高》之高,
唐 杜甫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从意向意境特点、语言特点、情感 内容角度,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2、赏析诗歌,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感。
杜南(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圣”。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其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淡,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杜甫档案
生卒年:
字:
自号:
祖籍:
曾任官职:
世称:
后世尊称:
代表作:
子美
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
少陵野老
河南·巩义
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诗圣
“三吏三别”、《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公元712—770年
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35岁前 读书漫游
杜甫7岁学诗,15岁扬名,漫游河山、结识李白、高适
35-44岁 困守长安
多次应举不第
官场不得志
44-48岁 战乱流离
经历安史之乱,流亡多地被俘
48-59岁 蜀中漂泊
弃官逃难
病死湘江
李白
杜甫
抬头望明月
低头看现实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发动各族骑兵、步兵共15万人,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今北京)起兵造反,谋取政权。此次战役以安禄山、史思明二人为主,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就像一阵来自北方的飓风,席卷大半个中国,一时之间,大唐王朝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学的转折点。
杜甫
唐代大历二年(767)重阳节
夔州(现为重庆奉节)
独自登高抒怀
动荡不安、漂泊无依、年老多病、朋友离去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55岁,身在夔州,登高临眺,写下此诗。因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结束了安稳生活,离开成都顺流东下,病魔缠身而滞留夔州。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诵读明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为何生“悲”?
“悲”的是什么?
如何写“悲”?
如何排解此“悲”?

考究线索
景别
画面
构成
色彩
角度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联颔联·画意
【全景】
全方位介绍所处的环境,引人入境。
【全景】
全方位介绍所处的环境,引人入境。
噭~噭~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联颔联·画意
景别
【中景】
不仅展现秋景的一部分,更多了些许情,披情入景。
景别
画面
构成
色彩
角度
全景:全方位介绍所处的环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中景:不仅展现秋景的一部分,更多了些许情,披情入景






落木
长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飞回
无边
萧萧
不尽
滚滚
首联颔联·画意
凄厉
清丽
生命短暂
时间无穷
精选意象,情景交融
意象 特点 表达效果






迅急
辽阔
啸哀
清冷
惨白
盘旋
突出秋风的凛冽,秋气逼人,天气寒冷,衬托内心的凄凉。
天高地阔,衬托诗人的渺小孤单。
“哀”字的代入感很强,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清”和“白”二字,冷色调,少了一份生气,给人一种凄凉
之感,既写出了环境的冷清,也写出了触景生情的状态。
鸟儿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人的处境与低徊盘旋的鸟相似。以鸟比喻自己的孤独无依。
精选意象,情景交融
意象 特点 表达效果
落木
长江
无边无际
萧萧而下
滚滚而来
“无边落木”写出了广阔的空间感,衬托个人的渺小;“不尽长江”写出了长江的无穷无尽,突显时间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
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营造了苍凉、雄浑而壮阔的意境。
景别
画面
构成
色彩
角度
全景:介绍所处的环境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典型意象】
所有景物都着上了冷色调的“清、白”
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的视角变化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中景:不仅展现秋景的一部分,更多了些许情,披情入景
手 法
仰观俯察
声色结合
动静结合
对比衬托
悲秋之萧瑟
创作缘起
对外在景物的感兴
首联颔联·诗情
颈联尾联·画意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噭~噭~
颈联尾联·画意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特写】
聚焦脸庞,风霜爬满老脸,双眼不再明亮,鬓边白发飞起。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苦恨繁霜鬓, 浊 酒杯。
理解分析1: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意蕴丰富,你能发现诗人表达出了哪些“悲愁”吗?
艰难
潦倒
新停
颈联尾联·诗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百年”:
暮齿也
“多病”:衰疾也
“万里”:地之远也
“常”:久旅也
“秋”:时之惨凄
作客
“独”:无亲朋
“台”:高迥处也
作客

秋天
远在万里之外的他乡
晚年
多病的
独自
登台
颈联尾联·诗情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悲:羁旅之苦
二悲:常年漂泊
三悲:秋景荒凉
四悲:远离故土
五悲:渺小无助
六悲:孤独无依
七悲:多病缠身
八悲:身已衰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苦恨繁霜鬓, 浊酒杯。
理解分析2:你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潦倒”和“新停”等词?
艰难
潦倒
新停
“艰难”“潦倒”既形容诗人自己,也是形容国家和百姓
颈联尾联·诗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新停”:停下酒杯,内心的愁苦郁闷不得宣泄的情状
颈联尾联·诗情
喜也喝酒
忧也喝酒
悲秋之萧瑟
创作缘起
对外在景物的感兴
内在情感的逐步登高
悲人之多舛
悲国之动荡
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
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想要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因病新停酒杯而无处消悲。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思考
为何生“悲”?
“悲”的是什么?
如何写“悲”?

如何排解此“悲”?
国家动荡
漂泊无依
朋友逝去
悲秋之萧瑟
悲人之多舛
悲国之动荡
仰观俯察、对比衬托
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借景抒情等
郁积于心,无从排解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