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评价其“过渡地带”的地理位置。
2、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识别主要的黄土类型。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及其治理措施。
重点: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
难点:
1、评价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地理位置。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法:传授法、启发式、对比、读图分析等。
教具:课件课型:新授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授知识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位置的过渡性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的形成 5、小结 1、上课前播放黄土高原的相关视频。 2、用课件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相关地貌、人物等图片。 3、板书题目。 1、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范围图,(图中用黄色标出)。 2、指导学生读图自学、合作学习完成以下任务: (1)、找出太行山、秦岭、乌鞘岭、长城。 (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3、提问等形式检查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效果。 (1)、用课件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地形地势图。 (2)、用课件出示黄土高原所跨省级行政区域图。 1、承转:知道了黄土高原的位置,下面探究黄土高原全国位置中的过渡性特点。 2、用课件出示中国地形、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种植业区与牧区分布图。 3、指导学生读图合作探究黄土高原在地形、降水、农牧业等方面的过渡性。 4、提问学生说出过渡性有哪些。 1、承转:出示油画《父亲》,让学生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并说一说此画取材于哪里,那里的地貌特征如何。 2、用课件出示黄土高原的四类地貌类型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不同之处。 1、承转:给学生黄土高原的面积材料,问: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黄土堆积区,这儿的黄土是如何形成的? 2、探究活动: 黄土的形成 (1)、用课件展示“黄土高原形成过程意示图”。 (2)、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合作探究。 (3)、形成探究结论。指导学生小结以上学习知识,并板书 生观看、思考 生读图 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 生回答 生答出所跨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名称。 生读图 合作学习 探究 生答 生说出面部特征读图,对比,说不同点 生观察 合作学习、探索回答 师的提问。 生小结 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好品质 用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探索新知品质,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水土流失严重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 承转:设疑提问:黄土高原表貌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是如何形成的? 1、活动:对比实验:分别从植被疏密、降水强度、坡度大小三个方面对比,让学生实验。讨论:水土流失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得出实验结论。 2、出示延安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指导学生学习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关系。出示人为的造成水土流失原因图片,让学生说出与哪些人为有关? 承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这么严重能造成什么影响? 1、用课件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有关图片,并结合图片讨论,会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看图对比 合作探讨 生回答出来延安哪个月份降水集中,强度大。 生看图说出来即可 读图 同位间讨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采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容易。 培养学生用图学习的好习惯,学会用图,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小结 三、当堂达标测试四、总结 本课构建知识体系 2、出示泥沙翻滚的黄河图,及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图,讨论水土流失产生的另一种后果。指导学生小结以上学习知识,并板书。 1、用课件出示题目 2、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板书 生小结 学生独立完成
当堂达标测试 1.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地形区是()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2.关于该区域(阴影部分)地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B.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C.河网密布,绿洲点点 D.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3.图中数字与对应的山脉名称正确的是() A.①-大兴安岭 B.②-天山C. ③-乌鞘岭 D.④-南岭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根据歌词,回答 4、5题。 4.下列哪一省区的人们对歌词感触最深() A.河北人 B.山西人 C.新疆人 D.山东人 5.下图民居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6.外出旅游的小华,拍摄了很多地貌景观,四幅作品中不是在黄土高原拍摄的是() 7.关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的成因,目前支持率最高的是()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地壳运动 8、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现象是() A.人类耕作形成的 B.战争破坏造成的 C.流水侵蚀形成的 D.风力作用形成的 9、不是黄土高原主要地貌的有( ) A、黄土坡 B、黄土塬 C、黄土峁 D、黄土梁 10、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11、简述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黄土高原》课后反思 《黄土高原》一课结束后,虽然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总认为还有一些东西要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值得思考。 一、要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本课我展示给学生的图片中有黄土高原的风景图,还有油画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要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本课中采用对比实验,即完成了教学任务,突破了难点,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要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