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
图中所示是木炭在燃烧,你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反应吗?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用上述式子表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缺点有哪些
新知导学
学习目标
学习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和元素守恒等视角认识化学反应,初步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系统思维意识
能基于守恒和比例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
反应 符号表达式 实验现象
1.镁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 ,
生成___________
2.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铁表面覆盖
,
溶液由
_
蓝色变成浅绿色
一层红色固体
白色固体
耀眼白光
Fe+CuSO4→Cu+FeSO4
Mg+O2 MgO
【常考用语训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和实验现象。
化学用语
反应 符号表达式 实验现象
3.碳酸钠固体与盐酸反应 固体溶解,
有 生成
气体
Na2CO3+HCl→NaCl+H2O+CO2
化学式 O2 H2O CO2 2H2 2H2O 2NH3
相对分子 质量
4
34
36
44
18
32
知识点一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和
【小组讨论】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课前预习
知识点二 化学方程式
【小组讨论】阅读教材P96,认识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 、 、 ,也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
。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反应条件
生成物
反应物
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 C+O2 CO2 2H2O 2H2↑+O2↑
反应条件
质的 意义 反应物
生成物
水
通电
点燃
氢气和氧气
二氧化碳
碳和氧气
2.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C+O2 CO2和2H2O
2H2↑+O2↑为例)
量的 意义 宏观 相对质量:____ ______ ____ 每 份质量的碳和______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相对质量:____ __ ___
每 份质量的水通电分解,生成_____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
微观 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每 个水分子通电分解,生成 个氢分子和 个氧分子
1
2
2
32
4
36
36 4 32
1
1
1
44
32
12
12 32 44
【课堂练习1】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条件 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个数之比
2.关于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常温下即能分解 B.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C.反应后锰元素化合价升高 D.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B
3.计算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Fe-56 Cu-64)
1∶1∶2
1∶40∶32∶9
7∶20∶19∶8
“和”
“反应条件”
“生成”
反应物
生成物
碳+ 氧气 二氧化碳
点 燃
1、书写麻烦
2、不便交流
3、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4、不能表示各种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个不变
原子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物质总质量不变
化学方程式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C +
O2
点燃
CO2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C +
O2
点燃
CO2
量的方面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质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知识点三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课堂练习2】1.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反应2AgNO3 2Ag+2X↑+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 )
A.N2O B.NO2 C.N2O5 D.NO
B
2.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 有机物(储存能量)+O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
B.有机物中一定只含C、H两种元素
C.有机物中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D.有机物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
A
B
4.已知反应A+B══C+D中,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是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共2.8 g,那么消耗的反应物A为( )
A.1.2 g B.1.6 g C.0.3 g D.0.9 g
B
1.下列对H2+Cl2 2HCl的四种认识中错误的是( )
C
A B C D
随堂检测
2.NH4ClO4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2 B.Cl2 C.HCl D.ClO2
A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 g
B.乙是反应物
C.参与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4.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B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的质量/g x 26 2 12
5.向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数值为4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丁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D.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
比为2∶1
D
定义
化学
方程式
意义及读法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质的方面
量的方面
微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