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
2.“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C.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以龙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关“干将莫邪”典故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一百多年前的强国梦实现了吗?结合实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心灾
中国人多数都有一个乳名,又叫小名。这是大人给孩子作的一个永久性记号。它记载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思想和情感。大人们的这个寄托和念想对孩子来说伴随终生。
我的乳名就是这样,大人们叫我“xīn zāi”,是什么意思呢?已上学的我求不出这个解。父母说是爷爷奶奶起的。一天放了学,心软的奶奶在我的追问下打开了话匣子。
“你的名字叫‘心灾’,”她说着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你是心里有灾,心灾!”“怎么能是这两个字呢?”我心里想着,没有说出口。奶奶把表情愕然的我拉到身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这得从你的出生说起。鬼子进村时你出生的。”
“那天(1943年1月8日)天刚亮,外头就有人喊‘鬼子来了,鬼子快进村了’,真是晴天霹雳啊!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从据点出来就是扫荡啊!小鬼子是野兽,没有人性啊!到哪儿都是‘三光’(抢光、杀光、烧光)啊!该千刀杀的鬼子怎么这时候来了啊!正是你要出生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你娘。我怕你的小命要葬送到小鬼子的手里,我更怕你娘月子里有了好歹。听说鬼子已经从村东头进来了,你娘紧张、害怕,我更紧张。就因为紧张,还没准备好,你哇哇地落地了。这怎么办呢?日本鬼子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啊!得跑啊!再怎么也得到野坟地躲一躲。可十冬腊月,你娘俩受了风寒怎么办啊?真是左也怕右也怕。但思来想去,走一步说一步,先躲过鬼子的刺刀再说。也是急中生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急急忙忙烙了两个又厚又大的油饼,用蒸馍的笼布包起来,让你娘前胸贴一个,后背贴一个,然后用带子勒上。用它抵御腊月里野地的风寒,也能用它来挡饥。就是这样,我们抱着你,在野地坟间冻了一天一夜。直等到看见日本鬼子驮着粮食,赶着牲口,狼烟动地出了村,知道那是扫荡完了,然后才回到家里。幸好你的命大,活了下来。可你娘从此落下了毛病。”
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她用质问的口吻说:“我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心里打战,嗓子眼儿里冒火:咱在自己的家过日子,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地儿,他们凭什么来到咱们家门口横行霸道啊?世上咋兴这样的强盗恶魔啊?咋没人治治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呢?”
奶奶缓过一口气以后对我说:“孩子,你真是有大灾啊!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头就遇到强盗、恶魔!差一点要了你的小命。你这是胎里带来的灾啊!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消掉这个灾。我听人说要消心里的灾就要把它说出来撂到明处。大家经常喊来喊去,灾就消了。我就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心灾’。我孙子的这个灾,也是咱全家的灾,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也叫你永远不忘记。”
我在襁褓时发生的惨烈故事,不可能清晰地存留在我的记忆中。但是,奶奶对我乳名来历的诉说,已经并将永远成为我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6.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
7.把下面情节补充完整。
听说鬼子进村→( )→( )→( )→见鬼子出村而回家
8.联系全文,说说下列句子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
____________
②“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
____________
9.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口吻来叙述的,若改用“我”的直接叙述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梁启超 2.“少年中国”的主语是中国,强调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中国少年”的主语是少年,强调中国的少年正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的热潮中。没有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就无法建设强大的中国,少年中国就不存在;没有中国的国家安全,人民便不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更谈不上去建设少年中国,二者是彼此交融的关系。 3.C 4.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5.我认为已经实现了啊。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现在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强国之道,看看我们的高铁,我们的歼20战斗机,我们的航母,我们的航天事业,均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们的生活也大多进入了小康生活发。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的识记。
语段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作者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段可知,“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两个突出的重点不同,“中国少年”年突出的重点是少年,而“少年中国”突出的重点是中国。两者的联系在于:少年中国就像中国少年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拥有光辉的未来;中国少年也如同发展的少年中国,敢想敢做,前途无限。少年中国只有在中国少年的带领下,才能明智、富足、强盛、独立、自由、进步。
3.考查朗读停顿。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意思是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因此朗读节奏为: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意思是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阐明了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
(2)文中以龙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意思是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3)文中有关“干将莫邪”典故的文字: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意思是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象征着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5.考查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我们一百多年前的强国之梦在今天实现了,因为今天的中国充满了生机勃勃,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科研、教育、国防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不再是100年前那个任由他国宰割的弱国,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得到充足的加强,虽如此,但仍需要我们新一代青年继续努力,牢记少年强则中国强。联系实际生活,将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即可。
6.为了消掉心里的灾,叫“我”永远不要忘记这个灾。 7. “我”忽然降生 急烙(贴、勒)油饼 躲进野坟地 8. 写出了奶奶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既写出了话语的多和讲话的快速,又写出了奶奶说话时的气愤之情。 9.没有标准答案,赞成与反对都可,也可取折中态度。若持反对意见,可围绕奶奶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即口语化、真切自然、真实可信、感情强烈等来说;若赞成,可依据“我”的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即有较大自由度,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学性强,能直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等来说;若折中,可把两者的特点和作用结合起来阐述。若有其他独到见解且理由阐述不脱离文本,亦可。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句子,进行理解与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结合文中内容“我听人说要消心里的灾就要把它说出来撂到明处。大家经常喊来喊去,灾就消了。我就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心灾’!我孙子的这个灾,也是咱全家的灾,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也叫你永远不忘记。”等语句可知,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为了消掉心里的灾,叫“我”永远不要忘记这个灾。
7.本题考查学生情节的梳理与筛选。解答此题要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把情节补充完整即可。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大人们叫“我”“心灾”的用意,告诉了我在襁褓时发生的惨烈故事,这段故事永远成为我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故本题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可知故事的情节内容为:听说鬼子进村→“我”忽然降生→急烙油饼→躲进野坟地→见鬼子出村而回家。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思想感情表达效果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句子①“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是神态描写,神态描写的作用是表现人物心理,揭示人物的性格。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出奶奶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之情。
句子②“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写出了奶奶回忆惨烈往事时说话说得又多又快,写出了奶奶的气愤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9.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表达效果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没有标准答案,赞成与反对都可,也可取折中态度。
若持反对意见,可围绕奶奶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即口语化、真切自然、真实可信、感情强烈等来说;若赞成,可依据“我”的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即有较大自由度,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学性强,能直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等来说;若折中,可把两者的特点和作用结合起来阐述。若有其他独到见解且理由阐述不脱离文本,亦可,答案不做统一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