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提升训练(十一) 地貌的观察
(2022·北京西城区高一期中末)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该地地貌简图。据此回答1~3题。
1.观察图示地区地貌,最佳观察点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示区域内的宏观地貌为(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3.图示区域内次级地貌是( )
A.山峰、河流地貌
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
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
D.山峰、喀斯特地貌
(2021·山东淄博高一期末)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某地理兴趣小组从甲村出发,沿图中虚线线路进行地貌考察,最后到达乙村。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理兴趣小组重点考察的微观地貌不包括( )
A.河谷 B.陡崖
C.山脊 D.鞍部
5.考察途中,在丙地( )
A.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
B.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
C.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
D.两村都无法看到
(2021·福建宁德高一上期末)陕西靖边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种在内陆盆地发育的红色砂岩形成。读该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6~7题。
6.图中地貌景观观察方式主要属于( )
A.站在高点总览全貌
B.观察河谷状况
C.测量其坡度大小
D.明确地质状况
7.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岩石风化和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C.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
D.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
(2021·宁德高一上期末)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沿图中虚线进行地貌考察。据此完成8~10题。
8.考察线路没有经过的地貌是( )
A.山脊 B.山顶
C.河谷 D.鞍部
9.此次地貌观察记录表的项目可能有( )
A.河谷的坡度;河谷的蒸发量
B.河谷的水深;河谷的蒸发量
C.河流径流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河谷的坡度;河谷的相对高度
10.无法看到甲村的观测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读图,回答问题。
(1)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其大小一般用______或者垂直距离和________的比值来表示。
(3)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有哪些?坡向怎样影响植物生长?
(2021·安徽宣城高一期末)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13题。
1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最大不高于( )
A.200米 B.250米
C.300米 D.350米
1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阳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米。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
A.15米 B.17米
C.35米 D.37米
15.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东南向西北(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6.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2021·山东潍坊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庆节期间,张老师带领地理研学小组到山东省某山地进行实地考察,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对山地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和了解。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小组成员在爬山过程中发现,B、C两地土壤厚度明显不同。判断哪一处土层较薄,并从地形角度分析原因。
(2)下图是小组成员拍摄的A山峰景观图。判断该图片是在B、C、D哪个点拍摄的照片,并绘制该点到A山峰之间的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
课后提升训练(十一) 地貌的观察
(2022·北京西城区高一期中末)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该地地貌简图。据此回答1~3题。
1.观察图示地区地貌,最佳观察点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示区域内的宏观地貌为(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3.图示区域内次级地貌是( )
A.山峰、河流地貌
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
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
D.山峰、喀斯特地貌
1.B 2.A 3.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图示区域中部,为最佳观察点,故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等高线稀疏,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米左右,山峰与周围地区相对高度小,故宏观地貌为高原,A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内山峰较多;溶洞和石林较多,溶洞和石林均属于喀斯特地貌,故D正确。
(2021·山东淄博高一期末)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某地理兴趣小组从甲村出发,沿图中虚线线路进行地貌考察,最后到达乙村。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理兴趣小组重点考察的微观地貌不包括( )
A.河谷 B.陡崖
C.山脊 D.鞍部
5.考察途中,在丙地( )
A.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
B.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
C.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
D.两村都无法看到
4.C 5.C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考察初始和结束的一段均沿河流前进,故考察了河谷地貌;图示区域西南部等高线重叠,为陡崖,位于考察路线上;图中丙处附近有一鞍部,位于考察路线上;考察路线上没有明显的山脊地貌。第5题,读图可知,甲村和丙地处在鞍部的两侧,受鞍部的阻挡,不能看到甲村;乙村、丙地分别位于河谷的两侧,中间没有高地阻挡,能看到乙村。
(2021·福建宁德高一上期末)陕西靖边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种在内陆盆地发育的红色砂岩形成。读该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6~7题。
6.图中地貌景观观察方式主要属于( )
A.站在高点总览全貌
B.观察河谷状况
C.测量其坡度大小
D.明确地质状况
7.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岩石风化和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C.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
D.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
6.A 7.B 解析:第6题,读景观图可知,该图属于站在该景观的高点,对其总体状况进行了解。故选A。第7题,由于该地处于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交界处,因此其地貌是在数千万年的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下才显露出来的地貌类型,故B正确。
(2021·宁德高一上期末)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沿图中虚线进行地貌考察。据此完成8~10题。
8.考察线路没有经过的地貌是( )
A.山脊 B.山顶
C.河谷 D.鞍部
9.此次地貌观察记录表的项目可能有( )
A.河谷的坡度;河谷的蒸发量
B.河谷的水深;河谷的蒸发量
C.河流径流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河谷的坡度;河谷的相对高度
10.无法看到甲村的观测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A 9.D 10.A 解析:第8题,根据图示,可知虚线所经过路线有山谷、山顶、鞍部,但没有山脊。故选A。第9题,河谷蒸发量、河流径流量不属于地貌观察范畴,A、B、C选项错误;河谷坡度、相对高度则可以通过观察(观察方式包括:看、测、算)获取,D选项正确。故选D。第10题,①右侧的地形为山脊,阻挡了视线,无法看到甲村。故选A。
11.读图,回答问题。
(1)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其大小一般用______或者垂直距离和________的比值来表示。
(3)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有哪些?坡向怎样影响植物生长?
答案:(1)坡度 坡向
(2)坡度 坡度角 水平距离
(3)重点关注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2021·安徽宣城高一期末)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13题。
1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最大不高于( )
A.200米 B.250米
C.300米 D.350米
1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阳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A 13.C 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 m,甲地海拔介于100~200 m之间,乙地海拔介于200~300 m之间,所以甲乙两地相对高差介于0~200 m之间(不包括0 m和200 m),所以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最大不高于200 m,A正确。第13题,读图,③地位于山脊南侧,地处山体南坡(注意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山体南坡为阳坡,这里可不必考虑南方地区中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极小部分地区),属于阳坡,C正确;①的南北两侧为陡崖,①处地貌类似于“峡谷”,不是阳坡,A错;②地位于山谷南侧,②地南侧有山脊,所以②地位于山体北坡,属于阴坡,B错;同理,④地南侧有山脊,所以④地位于山体北坡,属于阴坡,D错。
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米。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
A.15米 B.17米
C.35米 D.37米
15.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东南向西北(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6.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C 15.B 16.B 解析:第14题,图a中等高距为10米,瀑布处有320米、330米、340米三条等高线重合,则瀑布落差大于20米;图示瀑布上部的最大海拔接近350米,因桥梁处河流水位为314米,故瀑布落差小于36米。故选C。第15题,图a中①处与其西北方向的阴影区域都位于310米和32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同时可看出由①处向其西北方向的阴影区域,两条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大,则表明沿该方向坡度逐渐减小。故选B。第16题,图中②西侧距离山脊较近,因此公路会急转弯,视线会受到阻挡,凸面镜应设置在急转弯处。故选B。
17.(2021·山东潍坊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庆节期间,张老师带领地理研学小组到山东省某山地进行实地考察,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对山地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和了解。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小组成员在爬山过程中发现,B、C两地土壤厚度明显不同。判断哪一处土层较薄,并从地形角度分析原因。
(2)下图是小组成员拍摄的A山峰景观图。判断该图片是在B、C、D哪个点拍摄的照片,并绘制该点到A山峰之间的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
答案:(1)B处 B处位于山坡,坡度较陡,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故B处土层较薄。
(2)D 绘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