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提升训练(十四) 气象灾害
(2021·山东济宁高一期末)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洪涝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下图示意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趋势。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1949—2015年中国洪涝灾害趋势,可以确定的是( )
A.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完全同步
B.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C.1969—2000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D.2001—2015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
2.影响我国洪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西高东低的地形 B.植被覆盖率的高低
C.多条大河东流入海 D.夏季风的强弱
2021年2月份,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发生旱灾,104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甜菜 B.春小麦、花生
C.水稻、油菜 D.玉米、大豆
4.我国干旱出现频次>30的地区,也是洪水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台风影响
C.夏季风不稳定 D.河流季节变化大
下图为我国水旱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水旱灾害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旱灾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
B.水旱灾害分布范围广
C.北方地区以旱灾为主
D.南方地区以水灾为主
6.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有( )
①加固堤坝 ②植树造林 ③河流裁弯取直 ④退田还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示意图,回答7~8题。
7.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8.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C.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有诗云“寒潮滚滚自天来,大地今朝暴雪裁,北国冰封千万里,江南路塞几多垓,……”。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在冬季出现
B.影响的范围不大,但可能导致多种灾害同时发生
C.会带来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D.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
10.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 )
A.风害 B.沙尘暴 C.雨雪 D.冻害
11.(2021·安徽池州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4省(区、市)2 027.2 万人次受灾,23人死亡失踪,176.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万间房屋倒塌,8.9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 207.5千公顷,其中绝收380.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1.8亿元。
(1)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对当地径流的影响。
(2021·山西太原二模)近年来,长江沿岸某大城市内涝频率较高。2016年7月一场强暴雨过后,该市城区大片居民社区受淹,部分区域渍水长达10天。下图示意该市某新城区2000年和2016年河湖、城市道路与渍水区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13题。
2000年 2016年
12.内涝发生时该市区向长江排水的闸口大多关闭,是为了( )
A.提高市区水位 B.防止江水倒灌
C.稳固长江大堤 D.减小江洪压力
13.图示城区发生内涝时渍水区多集中在( )
A.人口密集地带 B.交通干线两侧
C.新增土地区域 D.城区南部低地
2020年2月15日,武汉市迎来了鼠年的第一场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扫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下表为武汉市2020年2月14至17日天气资料,据此回答14~16题。
日期 天气 气温 风力
14日 多云 0℃~17℃ 4~5级
15日 中雪 -3℃~4℃ 5~6级
16日 多云 -3℃~7℃ 3~4级
17日 多云 -2℃~12℃ 1~2级
14.15日,武汉市进入“极速制冷”模式,其成因包括( )
①风雪交加,寒风强劲 ②融雪释放热量,气温低 ③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 ④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17日,该地风力明显减小,其直接原因是( )
A.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C.雪过天晴,天气转好 D.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16.针对此次寒潮降温天气,武汉市应采取的防御措施不包括( )
A.发布寒潮预警信息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停止一切户外活动
D.抗疫帐篷防风加固
17.(2022·福建福州高一质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2月9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2020年《中国气候公报》。2020年我国气象干旱总体偏轻,但区域性阶段性特征明显,华南秋冬季干旱较重。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有80%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一半左右。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指出图中A地干旱的主要发生时间,简要说明原因。
(2)图中C地干旱灾害较为严重,简析该地干旱形成的自然原因。
课后提升训练(十四) 气象灾害
(2021·山东济宁高一期末)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洪涝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下图示意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趋势。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1949—2015年中国洪涝灾害趋势,可以确定的是( )
A.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完全同步
B.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C.1969—2000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D.2001—2015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
2.影响我国洪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西高东低的地形 B.植被覆盖率的高低
C.多条大河东流入海 D.夏季风的强弱
1.B 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并不是完全同步,A错误;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B正确;1969—2000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C错误;2001—2015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呈现波动变化,但没有呈下降趋势,D错误。第2题,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的年份,南旱北涝;反之,南涝北旱。
2021年2月份,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发生旱灾,104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甜菜 B.春小麦、花生
C.水稻、油菜 D.玉米、大豆
4.我国干旱出现频次>30的地区,也是洪水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台风影响
C.夏季风不稳定 D.河流季节变化大
3.C 4.C 解析: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旱灾主要发生在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等省区,种植作物主要以水稻和油菜为主,受灾严重。第4题,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而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波动大和热量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带来旱涝灾害和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常使工农业生产乃至人们的生活遭受损害。故C正确。
下图为我国水旱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水旱灾害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旱灾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
B.水旱灾害分布范围广
C.北方地区以旱灾为主
D.南方地区以水灾为主
6.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有( )
①加固堤坝 ②植树造林 ③河流裁弯取直 ④退田还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A 6.B 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旱灾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选A。第6题,植树造林为生物措施,其他均为工程措施,选B。
读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示意图,回答7~8题。
7.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8.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C.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7.D 8.C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台风在一年四季均会生成,夏秋季较多,A错误;夏季生成个数最多,登陆个数也最多,B错误;冬季登陆台风个数为0,故冬季我国不受台风影响,C错误;夏秋季台风登陆个数最多,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D正确。第8题,台风主要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巨浪会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C正确;夏季台风带来降水不是台风造成的损失,秋季台风不会带来冻害,大风不会吸引鱼群聚集,A、B、D错误。
有诗云“寒潮滚滚自天来,大地今朝暴雪裁,北国冰封千万里,江南路塞几多垓,……”。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在冬季出现
B.影响的范围不大,但可能导致多种灾害同时发生
C.会带来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D.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
10.寒潮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 )
A.风害 B.沙尘暴 C.雨雪 D.冻害
9.C 10.D 解析:第9题,寒潮指强冷空气入侵所带来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等的天气现象,在冬半年发生,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和秋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第10题,寒潮对农业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冻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故D正确,A、B、C错误。
11.(2021·安徽池州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4省(区、市)2 027.2 万人次受灾,23人死亡失踪,176.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万间房屋倒塌,8.9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 207.5千公顷,其中绝收380.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1.8亿元。
(1)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对当地径流的影响。
答案:(1)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
(2)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
(2021·山西太原二模)近年来,长江沿岸某大城市内涝频率较高。2016年7月一场强暴雨过后,该市城区大片居民社区受淹,部分区域渍水长达10天。下图示意该市某新城区2000年和2016年河湖、城市道路与渍水区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13题。
2000年 2016年
12.内涝发生时该市区向长江排水的闸口大多关闭,是为了( )
A.提高市区水位 B.防止江水倒灌
C.稳固长江大堤 D.减小江洪压力
13.图示城区发生内涝时渍水区多集中在( )
A.人口密集地带 B.交通干线两侧
C.新增土地区域 D.城区南部低地
12.B 13.C 解析:第12题,内涝发生时城市应加快排水,降低市区水位,A错误;暴雨过后,长江水量大,水位高,易倒灌市区,闸口关闭以防江水倒灌,B正确;闸口关闭,长江水不能分流,不利于大堤稳固和长江防洪,C、D错误。第13题,由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6年河湖面积减小,渍水区多分布在缩小后的河湖边缘,由此可推测,渍水区多为新增土地,C正确;内涝发生时渍水区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而形成,与人口密度、交通干线关系不大,A、B错误;由2016年图可知,南部渍水区较少,其他区域较多,D错误。
2020年2月15日,武汉市迎来了鼠年的第一场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扫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下表为武汉市2020年2月14至17日天气资料,据此回答14~16题。
日期 天气 气温 风力
14日 多云 0℃~17℃ 4~5级
15日 中雪 -3℃~4℃ 5~6级
16日 多云 -3℃~7℃ 3~4级
17日 多云 -2℃~12℃ 1~2级
14.15日,武汉市进入“极速制冷”模式,其成因包括( )
①风雪交加,寒风强劲 ②融雪释放热量,气温低 ③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 ④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17日,该地风力明显减小,其直接原因是( )
A.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C.雪过天晴,天气转好 D.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16.针对此次寒潮降温天气,武汉市应采取的防御措施不包括( )
A.发布寒潮预警信息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停止一切户外活动
D.抗疫帐篷防风加固
14.B 15.D 16.C 解析:第14题,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15日有冷锋系统从武汉过境。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①③正确;融雪释放热量,天气晴朗等现象,发生在冷锋过境之后,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第15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气压梯度。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14~17日武汉经历了冷锋系统过境,17日为冷锋过境后的天气,武汉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B错误;单一气团控制,水平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D正确;A、C项为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但不是风力小的直接原因,A、C错误。选D。第16题,寒潮来临前,应发布寒潮预警信息、随时做好防寒准备、对抗疫帐篷进行防风加固;停止一切户外活动不符合实际情况,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17.(2022·福建福州高一质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2月9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2020年《中国气候公报》。2020年我国气象干旱总体偏轻,但区域性阶段性特征明显,华南秋冬季干旱较重。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有80%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一半左右。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指出图中A地干旱的主要发生时间,简要说明原因。
(2)图中C地干旱灾害较为严重,简析该地干旱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春季(3~6月)。春季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农业灌溉需水量大。
(2)地处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少;夏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地表起伏大,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缺乏(存留时间短、储藏条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