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8张PPT)
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
鲁迅《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朝花夕拾
整体感知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9: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10—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过渡
承上启下
不矛盾。“似乎”表示 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精读细研
说一说:作者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 为什么
精读细研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个方面:
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
神奇的美女蛇传说(第3-6段)
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百草园
我的乐园
总写
分写
精读细研
2.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等。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有趣的动植物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紫红的桑椹
高大的皂荚树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轻捷的叫天子
肥胖的黄蜂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精读细研
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静态
动态
低
高
﹙ ﹚
﹙ ﹚
﹙ ﹚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肥胖的)
(轻捷的)
长吟
伏
窜
高
低
不必说
也不必说
视觉
听觉
动物
植物
景物描写顺序:由静到动,从动物到植物;
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由视觉到听觉。
精读细研
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即中心句)。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精读细研
蜈 蚣
斑 蝥
精读细研
像人形的何首乌根
木莲藤
精读细研
桑 葚
覆盆子
精读细研
单是……
就有……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藤
木莲藤
木莲果
何首乌根
覆盆子
低唱
弹琴
声音
翻开
按住
喷
动作
缠络
莲房
拥肿
拔
像小球
又酸又甜
形状
摘
动物
植物
味道
拍
味觉
听觉
视觉、触觉
视觉
长吟、弹琴……
声音
又酸又甜
味道
光滑、高大、肥胖……
形状
碧绿、紫红
颜色
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
桑椹、菜花是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秋天才叫。那为什么作者不写冬天呢?
精读细研
说一说: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
神奇的传说
精读细研
这么有趣的百草园冬天是什么样的?继续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活动。
精读细研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原,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雪地捕鸟的乐趣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把儿童爱玩的心理生动的地表现出来。。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精读细研
1.品读红色的字,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看
罩
精读细研
2.想一想:作者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百草园的景物
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美女蛇故事增添神秘色彩,丰富情趣。
雪地捕鸟
带来无穷乐趣。
自由快乐的乐园
百草园
夏秋的美丽
景物
不必说:
菜畦、石井栏、
皂荚树、桑椹
也不必说:
鸣蝉、黄蜂、叫天子
单是……
就有……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静物
动物
美女蛇的故事
增添神秘色彩
冬天有趣的游戏
拍雪人
捕鸟:
扫、支、撒、系、牵、看、拉
6.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三味书屋的描写,说说作者在三味书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①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0)
(11)
(12-16)
(17-20)
(21-23)
(24)
书屋内的陈设
对先生的印象
询问怪哉虫
后园寻趣
师生读书
做戏、画画
② 从文中找出描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
扁和鹿行礼。
③ 请结合原文说说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
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外貌
品质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塾师寿镜吾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由“戒尺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
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
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见的
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
去后院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
出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
后来好多了)
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好
老师。
④ “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
“我”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
“我”是一个贪玩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腊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
“我”是一个有天赋才情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
⑤ 第16段写“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为什么“后来却好起来了”?
“好起来”的原因没有正面说出来,但从“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我”的勤奋好学才博得了先生的好感。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⑥“我”对老师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对老先生充满着恭敬、敬佩
说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对先生读书入神时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三味书屋
教书先生:
方正、质朴、博学、严而可亲可敬
学习内容:
书屋环境:
清新淡雅,感到新鲜
脱离实际、单调枯燥
读书生活:
有趣、寻找读书外的乐趣
求知中
不乏乐趣
7.刚才我们分析了三味书屋的具体情况,那么
作者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感情?
三味书屋
过渡
环境
活动
留恋
严肃
枯燥
也有趣
对老师
方正,质朴,博学
不回答“我”的问题
有戒尺不常用
读书入神时学生可画画
恭敬
不满
开明
小结
精读细研
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哪种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精读细研
观点一:我认为是有趣的
1.“怪哉”是怎么回事?
2.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
精读细研
观点二:我认为是枯燥的
1.礼仪繁琐、教学方法单调;
2.不许乱问、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3.个性得不到发展……
2.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跟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3.本文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他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的所在。
4.“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我”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我”的变化
相同点 充满趣味,有快乐的童年回忆 伴随着成长的过程,逐渐适应有限制的生活。
不同点 无拘无束, 随意而充实 有趣味但也 枯燥、有限制 随意而充实的童年生活是宝贵的财富,而生活的种种限制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
5.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陈设及行礼、提问受斥
读书生活
小园中玩耍
偷偷画画
有趣的景色
迷人的传说
捕鸟的乐趣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汲取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美好的回忆成长的乐园
自由快乐
关于鲁迅少年时家中的“变故”
鲁迅13岁那年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当时已有电报和轮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祖父回家后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捕法办。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根据当时清政府的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斩”。于是鲁迅的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
鲁迅小故事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用刀在书桌右上角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以后的日子里,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理 发 趣 事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完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细活”地做。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不解:“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 ”鲁迅笑笑:“你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鲁迅趣事
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4.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名言
课下作业
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
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课下作业
示例: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