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20:5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学科:语文
课题融入:《陈太丘与友期行》
课题: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主题:诚信教育
每课三分钟
  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每个孩子一粒花种,约好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将被选为未来的国王。当评选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却被选中了。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都已经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选出最诚实的孩子。
国王与花种
为什么没有种出美丽花朵的孩子却继
承了王位?
故事感悟:
通过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复述故事。
整体感知
陈太丘与友期行

fǒu
人物描写方法探究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展现陈元方回答客人问话时的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待君久不至”点明父亲没有等候客人的原因。
语言描写
神态/语言描写

不守信又无礼刻画得淋漓尽致。
非人哉
语言的粗野。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表现出元方的聪慧过人、明白事理。
语言描写
表明友人认识到错误而感到惭愧。
表明友人想向元方表示友好。
神态/动作描写
表现了元方率真、方正的个性。
动作描写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敬辞)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谦辞)
结构梳理
对话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
聪慧明理个性率真
对话背景:友人无信,太丘离去
对话结果:友人惭愧,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无礼,对子骂父
元方驳斥
无信
无礼
问题思考:《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懂得“信”的重要
懂得“礼”的重要
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方正”
深入探究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失礼,元方批评客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客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不失礼。客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也是给客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元方、友人、陈太丘分别是怎样的人?结合其言行简要分析。
言行 特点
元方
对父亲的友人始终使用敬辞“君”
懂礼貌
认为期行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
守信重礼
面对父亲的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方正机敏
鄙视失信无礼之人,入门不顾
率性倔强
言行 特点
友人
陈太丘
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而无信
怒责陈太丘
粗鲁无礼
被驳斥后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
知错能改
友人失约,太丘舍去
崇尚诚信,坚持原则
主旨归纳
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示例]
①为人处世要言而有信(讲信用);
②为人处世要知错善改;
③为人处世要守时;
④为人处世要知礼、有礼。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面对友人对父亲的无礼指责,元方进行了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的反驳。
本文旨在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诚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为了表现友人的“无礼” “无信”,本文详写了陈太丘等待友人的过程。
本文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元方、友人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C
本文对陈太丘等待友人的过程只是略写。
检测
拓展延伸
商鞅立信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推行新法令。为了树立威信,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宣布: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金。百姓都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尝试。于是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以此表明自己令出必行。
新法施行之后,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说:“以往的法令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的人触犯了它却未承担后果。”故依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还以黥刑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孙贾。秦国人知道连太子触犯了新法都与民同罪,就都遵照新法行事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因为私利争斗,社会秩序安定,百姓生活富足。
课后作业
课后读一读《世说新语》,谈谈阅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