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 —— 敖陶孙《诗评》
寒门的愁思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1
通过诵读,掌握诗歌的内容
3
通过赏析,品味诗歌如何托物寓意,表现心怀。
2
通过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学习目标
壹
贰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他以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但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
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制度发展的顶峰。这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最主要特征是按门第高下来选拔与任用官吏。这也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严重阻塞了寒门之子的仕途之路。
知人论世
知人
论世
壹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zhí)躅(zhú)不敢言!
诵读感知
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贰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zhí)躅(zhú)不敢言!
诵读感知
理解诗歌内容。
要求:结合注释,有疑问的地方圈划出来。
壹
愁
贰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为何而愁?如何消愁?愁的结果?
把握诗情
贰
命
酒
歌
感
叹
消
断
不敢言
为何而愁?如何消愁?愁的结果?
把握诗情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认命
不认命
认命
不平
悲愤
无奈
把握诗情
沈德潜曾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请同学们品味本诗的艺术技巧。
①②
⑤⑥
比兴
动作
反问,细节
⑦⑧
③④
反问
语言质朴,刻画出了一个悲怆难抑,苦闷异常的愁者形象。
赏析技巧
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___字,所叹者愁,_____为消愁,______为断愁,_________更添愁。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愤懑感情。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填写下面空处。
愁
酌酒
悲歌
不敢言者
结合全诗,理解标题:“行路难”有什么深意?
人生之路(仕途) 艰难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
把本诗与李白的《行路难》进行比较鉴赏。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拓展延伸
诗歌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形象、语言风格不同。 比较阅读应该以求异为主。
如何进行诗歌比较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 李白《行路难》
感情
诗人形象
时代
语言风格 深受乐府影响,语言清新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
愁
愁,失意
怀才不遇,悲怆苦闷
满腹愁绪,但潇洒自如,乐观积极
魏晋的门阀制度压制了人才
唐代开明的思想和繁盛让人充满希望
两首诗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布置作业
阅读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完成后面两道题。
对案①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③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④且直!
[注]①案:古时进食用的小几,形如直角的托盘。②蹀躞:小步行走的样子。
③弄:逗弄。④孤:孤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情绪跌宕且曲折 B.记叙和抒情并用
C.文词质朴且率直 D.用典和比喻兼用
2.“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适的生活画面,但在本首诗里却别有滋味,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6分)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