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课堂导入
漫画选自1929年10月出版的《画报汇刊》
漫画中的说明文字是:“十八年前三月廿九日之役,虽被清廷的官吏镇压下去,牺牲了七十二烈士,但革命之火已爆发了,到辛亥十月十日这一颗‘革命的炸弹’终于把满清政府轰毁了。”
孙中山 秋 瑾 林觉民 袁世凯 张 謇 隆裕太后与宣统
“辛亥革命”
狭义:指的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党人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概念解析
19世纪末
1912年3月
1911年
10月10日
狭义的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
风雨飘摇——辛亥革命的背景
黎明前夕——革命志士的奋斗
旭日初升——武昌起义
其道大光——辛亥革命的影响
一
二
三
四
一、风雨飘摇
——辛亥革命的背景
1、政治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材料一:从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到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清政府为了抵制革命维护自己的统治,被迫进行了一系列的政体改革,史称清末新政。但在这一过程中,清政府试图通过改革将全力集中到满清贵族集团手中,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他们认识到清政府的立宪不过是一场骗局。
——《中国近代史》,王文泉、刘天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版,第163页
风雨飘摇——辛亥革命的背景
2、经济、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材料二:据统计,1895—1910年间设立的资本在10000元以上的厂矿共有326家,资本总额近1亿元。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都超过1872—1900年间的一倍。在1905—1908年间,一度还出现了设厂办矿的热潮,4年当中新设厂矿工238家,资本总额6129万元。
——《中国近代史》,王文泉、刘天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版,第145页
风雨飘摇——辛亥革命的背景
3、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材料三
风雨飘摇——辛亥革命的背景
二、黎明前夕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影响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镇南关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
阅读教材第42~43页,完成下列表格
1906
1907
1907
1911
萍乡
浏阳、醴陵
刘道一
蔡绍南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名声大振
失败
安庆
绍兴
徐锡麟
秋 瑾
失败
镇南关
孙中山
黄 兴
失败
广州
孙中山
黄 兴
极大鼓舞斗志
失败
1906年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
(1884—1906)
蔡绍南
(1865—1910)
萍浏醴起义示意图
浏阳
萍乡
醴陵
湖南
江西
《挽刘道一》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孙中山写给刘道一
3万人
1907年安庆、绍兴起义(浙皖起义)
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组织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被捕就义。
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害,时年仅32岁。
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周恩来
1907镇南关起义(广西起义)
孙中山和黄兴由河内亲临镇南关,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1910年广州黄花岗起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分析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材料研读】
萍浏醴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结合表格和地图,说说
革命党人武装起义的共同特点:
地处华南沿海地区
都失败了
失败原因:
计划不严密
起义领导人大都是知识分子,作战经验不足。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黄兴《绝命书》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视死如归、勇于为理想献身……
1911年的一天,孙中山刚抵达美国,就接到了黄兴为起义火急筹款的电报,但他在咖啡馆的小报上却看到了武昌已被革命党占领的消息。
武昌烽火
孙中山
革命党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全部失败。但动摇了
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三、旭日初升
——武昌起义
1911年,帝国主义国家指使清政府宣布了一条“铁路国有”的法令,将本来已经交由中国民间商办的铁路的建筑权收回转交给外国人。这一出卖国家利益的法令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四川人民为了保住当时正在修建中的川汉铁路的建筑权而掀起激烈的“保路运动”。四川总督强硬镇压“保路运动”,激起四川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清政府急忙抽调湖北的新军到四川去帮助镇压,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湖北守备空虚。湖北的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策划在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起因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起义总部由蒋翊武任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孙武任参谋长。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借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
武昌起义·起因
武昌起义·起因
蒋翊武
临时总司令
孙武
参谋长
工程八营起义
领导人熊秉坤
文学社
共进会
蒋翊武孙武
湖北新军
刘复基
彭楚藩
蒋翊武
当晚起义
孙武事故
计划泄露
10日革命党人起义
刘复基
彭楚藩
杨洪胜
三位烈士血染黎明
准备充分
仓促发动
1、武昌起义的时间:
2、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武昌起义·起因
10月10日晚,夺取楚望台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
10月11日,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革命在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取得胜利。
结果:1911年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经过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吴兆麟:黎统领,大势所趋,请尽快定夺。
黎元洪:我平日待你们不薄,何苦为难我呢?
张振武:(用枪指着黎)请你做军政府的都督,怎么是为难你?
黎元洪:你把枪放下!(看向吴)你让他把枪放下!
张振武:(僵持了一会儿才把枪放下)
吴兆麟:黎统领,您平时善待士兵,您做总督,众望所归。
黎元洪:你们革命党人才济济,为何不找孙文去当领袖?
吴兆麟:黎元洪,我们革命政府当然选革命者做领袖,只是当下,孙文在海外,黄克强也尚在途中,才给了你这个机会,黎元洪,你要识时务!
黎元洪:我可以不当清朝的官,但我也不想当你们革命党的官,我只想回家!
张振武:此刻恐怕由不得你了!(再次用枪指着黎)
黎元洪:(无奈且担忧)也罢!(默认就职)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汉口
汉阳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结果
铁血十八星旗,简称十八星旗,又称铁血旗、九角旗、九角十八星旗、首义之旗。是武昌起义胜利标志。旗面为红色,象征铁血精神;十八颗星为十八个行省,以此代表全国。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合作探究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没落,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满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材料二: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其反帝、反封建的方针是正确的(虽然有不彻底的成分)。
材料三:辛亥革命把革命的目标直指清王朝,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材料四:以孙中山、黄兴、陆皓东、林觉民等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长期不懈的努力,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杀开了一条血路。革命党人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
材料五:辛亥革命爆发之前,革命党人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革命,再加上清政府连续失败,民主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3.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4.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5.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四、其道大光
——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1912年2月12日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影响
易错误区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封建制度
[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或者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
[错误观点]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的封建制度。
封建帝制: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到公元1912年宣统帝退位止,封建帝制共经历了2000多年。
封建制度: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材料一: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1912年2月12日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影响
材料二:“皇帝如今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
2.思想上: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材料三:一时间,国内民主空气非常浓厚,言论、出版、结社相对自由,办报成为时尚,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剑桥中国晚清史》
辛亥革命·影响
材料四: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3.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影响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五:
剪辫子
劝禁缠足
服饰变革
4.社会生活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辛亥革命·影响
辛亥革命·遗憾
局限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吴玉章回忆录》
萍浏醴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广西镇南关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汉三镇起义成功
一半以上的省宣布独立
推翻帝制
民主共和
进步潮流
黎明前夕
革命志士的奋斗
旭日初升
武昌起义
其道大光
革命的影响
辛亥革命·思维构建
未改变中国的双半性质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C
D
课堂演练
3、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4.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如图漫画对辛亥革命诠释最为准确的是 (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