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一、教学设计:
1. 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方法,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八年级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教学准备:剪刀、纸板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过渡,引入新知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一个三角形有三个角与三条边,那么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要三个角与三条边都对应相等,即这六个条件都成立,两个三角形才会全等呢
3.建立模型,探索发现
按照三角形“边、角” 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教师课前布置,叫学生预先做好模型)
1) 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男生:画一个有一条边为8厘米的三角形
女生:画一个有一个角为40度的三角形
2) 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
第一组:画一个有一条边为5厘米,有一条边为7厘米的三角形
第二组:画一个有一个角为60度,有一个角为40度的三角形
第三组:画一个有一个角为30度,有一条边为6厘米的三角形
(多媒体演示操作教程)
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同一条件下作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作的比一比,是否全等。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
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那么三个条件呢?学生讨论基础上得出:三角, 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这四种情况,教师指出,本节课先研究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提问:给个三边,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教师介绍尺规作图。师生一起完成:
让全班同学: 画一个三边分别为3厘米,5厘米,6厘米的三角形。并剪下,同桌拼一拼,是否能全等。
4.归纳总结,得出新知
5.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从题目中得知,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有BD=DC,而AD=DA是公共边,这样根据“SSS”,所以题目所求证的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了。
变式:将例1的结论变为求证:ADBC。有时,利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一些角相等,边相等。
6.相信自己,大胆尝试:
叫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完成下列的题目:
6.反思小结,提炼规律
教师带领,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平面几何中,通过先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可以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边相等。
7.作业:相应作业本
8.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3)“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以发展。
A
B
C
D
解: △ABC≌△DCB
理由如下:
AB = CD
AC = DB
=
△ABC ≌ ( )
SSS
1)、如图,AB=CD,AC=BD,△ABC和△DCB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2)、如图,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
AB=EC,AF=ED,要使△ABF≌△ECD ,
还需要条件
A
E
B D F C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