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比热容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3比热容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9 09: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物理教研组
第十三章 内能
第三节 比热容
夏日午后,沙子“烫脚”,海水清凉
傍晚日落,沙子变凉,海水暖和
同一日照条件下,为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会不一样?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通过比热容实验,体会控制变量法的作用,了解转换法思想的运用。
3.会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一些现象,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会进行简单简单的吸热、放热计算
活动一:
1. 烧开半壶水和一壶水需要的时间相同吗?
2. 将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相同吗?
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
和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加热时间
吸收热量
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活动二:
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 本实验需用哪些仪器?
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相同的烧杯、温度计和铁架台各两个
托盘天平,适量水和食用油,秒表
2. 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 本实验哪里采用了转换法?
加热器的加热时间
吸收的热量
4. 本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
烧烧杯号 液体 质量/kg 初温/ 末温/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s
1 水
2 食用油



实验结论:
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吸收的热量比食用油多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一.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 升高 时 吸收的热量 与
它的质量和 升高的温度 乘积之比,称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符号:c
3.公式:
Q
m · t
c =
物质质量
(降低)
(放出的热量)
(降低的温度)
吸收(放出)的热量
温度变化量
kg

J
4.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1.每一种物质都有确定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个别物质如冰和煤油的比热容相同。
2.对于同一种物质,比热容的大小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
3.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本领,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强,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弱。
4.比热容还反映了物质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
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大。
5.对于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变时,其比热容是一定的。不随物质的质量、吸收或
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比热容的应用
1.作散热剂或冷却剂:
水的吸放热本领强,是常见物质中比热容最大的,所以常用水作为散热剂或冷却剂。如冬天北方地区用水做暖气设备的供热介质,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等;
二.比热容的应用
2.调节温度: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不易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水常用于调节温度和作冷却剂。
①生物体内含水量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环境温度变化太大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②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因此沿海地区适宜居住;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
三.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
热量
热量计算公式
质量
温度变化量
定义式
注意(1)运用公式计算时各物理量单位要统一
(2)公式只适用于无物态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
(3)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则有 Q吸= Q放
例题2.一个质量为250 g的钢件,加热到560 ℃,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 ℃,这个钢件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 钢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
例题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烧杯中曾有20摄氏度质量为100克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求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答题规范:
1、写“解”
2、必要的文字说明(比如:不计热损失、标准大气压等)
3、原始公式+变形式
4、代原始数据等结果(注意单位)
6.21×104 J
3.36×104 J
1.定义:
2.符号
3.公式:
4.单位:
5.小资料发现了什么:
6.水的比热容及物理意义:
7.水的比热容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热量的计算公式:
1.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 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C. 物体温度改变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 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特性,与质量、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温度改变量均无关
D
2. 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5kg 水的比热容为 2.1×103 J/(kg ℃)
B. 1kg水温度为1℃时的内能为 4.2×103J
C. 1kg水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D. 当水的温度改变时,水的比热容也一定改变
C
3.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D
4. 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
初春傍晚多灌水,夜晚环境温度降低时,水的温度降低得慢,不至于使秧苗受冻;早晨把稻田内的水排出,因为泥土的比热容小,在太阳照射下泥土吸热温度升高得快,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B
5. 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相同热源分别同时加热,可以认为液体每秒吸收热量相同,液体的温度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较小
B. 加热相同时间,甲升高的温度较小
C. 升高相同的温度,甲、乙吸收热量相同
D. 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更多

温度/℃
时间/min
O

c甲 > c乙
BD
6. 依据右边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
B. 水和沙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少
C. 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D.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BC
7. 用电加热器给质量均为500g的甲、乙液体加热,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设电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相同,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液体吸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可知,甲液体在0~2min吸收的热量______乙液体在2~4min吸收的热量
(2)若甲液体的比热容c甲=2.1×103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c乙=
c甲:c乙 = t乙: t甲
4.2×103J/(kg·℃)
等于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引入
概念
比热容
1.物理意义:物质的吸放热能力
2.解释现象: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3.吸热公式:
放热公式:
基础型:课后自主提升1.3.5.6
综合型:课后自主提升2.4
实践型:了解造成热岛效应的原因并提出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