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19 10:0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舒城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空2分,计40分。)
对于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克里克认为要实现碱基序列向氨基酸序列的转换,一定存在一种既能识别碱基序列,又能运载特定氨基酸的分子。该种分子后来被发现是 ()
A.DNA B.mRNA C.tRNA D.rRNA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由R、r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突变
B.图示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过程①需RNA聚合酶参与,能发生A-U、C-G、T-A配对
D.参与过程②的mRNA上任意三个相邻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核酸杂合双链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核酸杂合双链片段不可能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B.催化该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酶一定是RNA聚合酶
C.若甲链中A+G占45%,则乙链中A+G也占45%
D.若乙链是甲链的模板,则图示过程可能在艾滋病患者体内出现
草莓多数属于多倍体,一个染色体组用X表示。育种工作者用哈尼品种(8X)与森林草莓(2X)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子代的WBT与亲本回交,实验结果如下。F2得到小部分植株H1~H3,其生物学性状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草莓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与发育状况和染色体组数目有关
B.WBT为五倍体,染色体联会紊乱导致难以生成可育卵细胞
C.WBT杂交时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和染色体数未减的花粉
D.多次杂交得到的植株可为草莓品质改良和进化提供原材料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
①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苯丙酮尿症的发生
②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③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目进行检测
④只要有一个软骨发育不全基因就会患软骨发育不全
⑤产前基因诊断不含致病基因的胎儿不可能患遗传病
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猫叫综合征均能用光镜检测出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可遗传的变异有多种来源,下列有关变异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单倍体的形成过程发生了整倍体变异
B.减数分裂Ⅰ的前期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D.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5号染色体的短臂上缺失一个片段引起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可导致不同地区种群基因库形成差异
B.个体突变的方向决定了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的方向和进化的方向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兴趣小组在调查某湿地公园的金鱼草种群时,发现红花(FF)植株有60株、粉红花(Ff)植株有30株、白花(ff)植株有10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F、f基因构成其基因库
B.种群中F的基因频率为75%,Ff的基因型频率为30%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
D.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造成
家鸡由原鸡驯化而来,每只原鸡一年产蛋只有8~12枚,而优质蛋鸡一年可产蛋多达300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论原鸡还是家鸡,“产蛋多”就有更高的存活率
B.家养环境诱发蛋鸡发生了“产蛋多”的变异
C.在驯化过程中,人工选择只对产蛋能力发生了作用
D.优质蛋鸡的驯化过程不可能仅通过一代选择实现
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B.本实验每一组都存在自身的前后对照
C.生物材料的缓冲作用都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血浆中的一对缓冲物质是H2CO3/Na2CO3
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乙、丙中
D.丁中O2浓度一定比甲中高
基于生物学科学习所形成的下列理解,不合理的是 ()
A.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序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决定其功能
B.物质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与能量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C.稳态不仅表现在个体水平,细胞和群体水平也可以表现出稳态
D.生物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导致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形成
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如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分别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全球的是 ()
A.2、1、5 B.5、3、2 C.3、4、2 D.1、2、3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除了水以外,还有各种物质。下列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与血浆渗透压形成有关的无机盐离子主要是Na+和K+
C.正常状态下,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
D.当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和无机盐过多时,会出现组织水肿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
A.血糖含量过高,引发糖尿病
B.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C.剧烈运动后,人体体温略有升高
D.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高热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某校中学生集体观看了这个伟大的时刻,此时学生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A.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收缩 B.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
C.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 D.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加强
给猫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猫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猫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
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联系
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K+外流引起的
B.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不需要消耗能量
C.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
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可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
202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关于感知“温度与触觉受体”的发现,这其中最具代表就是辣椒素受体(TRPV1)的发现。研究表明,分布于皮下神经纤维膜上的TRPV1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能被43℃以上的温度或辣椒素等物质活化,进而形成烫或辣的感觉,并使身体产生逃离伤害源的应激反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RPV1受体可能是让钠离子流入细胞内,从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
B.嘴唇接触辣椒素后,痛觉的形成部位是在下丘脑
C.触碰到烫的物品引发的应激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D.使用某种能与TRPV1受体结合的药物后,可能会阻断烫或辣的感觉的形成
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性毒素,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的接头相当于突触)传递阻滞作用,会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毒液作用机理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
B.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C.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
D.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空3分,计15分。)
甲、乙、丙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合理的是 ()
甲 乙 丙
A.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进行4、6、7过程
B.1、4、6、8过程均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C.1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3过程只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D.病毒可以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图甲、乙或丙所代表的新陈代谢过程
臂间倒位指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各发生一次断裂,断片转180度后重接。这种结构变化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因此具有臂间倒位染色体的个体一般不具有表型效应,被称为臂间倒位的隐性携带者。X染色体臂间倒位引起的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主要表现为无汗、脱发、缺牙三联征。下图为某患者家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确定Ⅲ-3是否患病,可抽取羊水做染色体核型分析
B.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表现为隐性
C.为实现优生优育,建议个体5号和6号选择生育女孩
D.若患病胚胎致死的概率为1/3,则生出的Ⅲ-3患病概率为2/11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
B.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实现
D. 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图甲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乙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丙表示人体小肠黏膜上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丁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③不属于内环境,体液①中含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B.图乙中②③全部通过呼吸系统完成
C.图丙中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红细胞所通过的内环境为组织液→血浆
D.图丁中BC段原因是乳酸与图甲④中NaHCO3反应,使pH维持基本稳定
下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偏转
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
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
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4小题,共45分)
(每空2分,计12分)哺乳动物包括人在内,常染色体数目增加的个体常常是无法存活的,而X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则可能只影响个体的正常发育,譬如性染色体组成为XXY、XXX、XO(“O”代表缺少一条X染色体)的个体仍然是可以存活的,在哺乳动物中存在一种机制可以补偿X染色体的超量,这种机制叫剂量补偿效应。根据剂量补偿原则,不论一个细胞中有几条X染色体,只有随机一条不失活,其余的都失活并以巴氏小体形式出现且1条X染色体形成1个巴氏小体。回答下列问题:
(1)巴氏小体的存在数量有助于人类性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的诊断,在外表是女性的特纳氏综合征(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患者的细胞中,看不到巴氏小体,因此可预测患者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
(2)猫的黑色毛基因(B)对黄色毛基因(b)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Ⅹ染色体上,黑黄相间毛色的猫又被称为玳瑁猫,玳瑁猫一般都是__________(填“雌”或“雄”)性的,根据剂量补偿原则尝试说明玳瑁猫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发现一只雄性玳瑁猫,推测其关于毛色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假设该雄猫产生配子时,性染色体随机分开并移向两极,则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每空2分,计14分)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遗传学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达尔文时期、孟德尔时期和近现代时期。
(1)达尔文时期: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解读蕴藏了最早期遗传学中关于遗传变异思想的萌芽。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______。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列举一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同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______。
(2)孟德尔时期:孟德尔曾经以无性生殖为主的山柳菊和以有性生殖为主的豌豆等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多年后,最终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实验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孟德尔假设的“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分离和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与______(染色体行为)一致,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了______的假说,这一假说被摩尔根和他的学生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实。
(3)近现代时期:对遗传物质化学本质和DNA结构的揭示标志着遗传学进入分子遗传学阶段。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得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的结论,请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分析,艾弗里实验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1952年,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他的助手蔡斯以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______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为艾弗里的发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进而提出了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的假说。若假说成立,则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三代,含15N的DNA分子与只含14N的DNA分子数目之比为______,1958年该假说被证实。克里克还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于1957年提出了中心法则。
(每空1分,计7分)下面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
(2)乙图中的____(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____(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3)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____(填序),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层磷脂分子。
(4)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
(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
(每空2分,计12分)高等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突触接触形式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可以分为轴突一胞体突触、轴突—树突突触和轴突一轴突突触。图1表示神经元M外的两个轴突的分布,图2和图3表示对特定的轴突进行一定强度的刺激后,通过连接在M细胞膜内外的电极检测到的电位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包括的突触类型有_________,在轴突3处给予神经元M一定强度的刺激,电极之间的电表指针将发生_______次偏转。
(2)根据图2分析,单独刺激轴突1,神经元M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理由是_______。根据图3分析,轴突2对轴突1的作用是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神经元M的兴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高二生物试卷答案
选择题(单选题每空2分,计40分。不定项选择每空3分,计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A B A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C C B B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BD ACD AB ABD ABC
非选择题(计45分)
26.(每空2分,计12分)
(1) 45 XO
(2) 雌 雌猫杂合体XBXb由于部分体细胞中XB染色体随机失活,Xb基因得以表达而使毛色呈现黄色,部分体细胞中Xb染色体随机失活XB基因表达而使毛色呈黑色,从而整体呈黑黄相间的玳瑁色
(3) XBXbY XB:Xb:Y:XBXb:XBY:XbY=1:1:1:1:1:1
27.(每空2分,计14分)
自然选择学说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物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基因在染色体上 在每个实验组中特异性去除一种物质,观察在没有这种物质的情况下,R型细菌是否发生转化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1:3
(每空1分,计7分)
相对的 ①③④ ② ④ 6
氧气和营养物质等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每空2分,计12分)
轴突一胞体突触和轴突—轴突突触 2 不能
神经元M的膜内电位没有变成正电位(或神经元M的膜电位没有变为外负内正)
降低
刺激轴突2影响了轴突1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导致神经元M中Na+内流相对减少,膜电位峰值降低
试卷第8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