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课题 交通运输业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 3.能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4.结合地图了解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规律。 5.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东西和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比较法学习地理知识。 2.通过学习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进一步熟练读图用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和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树立因地制宜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意识。 2.通过学习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 2.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则。 3.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教师(展示下面两个情境): 情境一:某旅行社有两个去广州的团,一个是四日游,双飞,另一个是六日游,双卧。如果一位公司职员,想用五一假期旅游,但又不能太累,应选择哪一种运输方式。 情境二:某地发生了地震,需要从远处运送救援物资。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两种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自 主 学 习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现代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会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等方面。 3.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运速运量运价铁路较快较大较低公路较慢较小较高航空快小高 水路慢大低
4.贵重或者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远途用航空运输;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短途运送一般使用公路运输;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送,一般选用水路或者铁路运输。 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1.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自主 学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铁路运输发展迅速,从全国来看,东部铁路网密集,西部稀疏。 3.从铁路的基本延伸方向来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 4.在铁路干线交会处,多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是北京,京广线和陇海线在郑州交会。
合 作 探 究 探究点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 材料一 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畅游神州大地的感觉一定很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家住海南的小南依次游览了东方之珠——香港、文化古都——北京、西域大漠——新疆、雪域高原——西藏,饱览了多彩的地域文化。 材料二 各种运输方式运费与距离的相关统计图。 1.给材料一中的小南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 依次是轮船、火车、飞机、汽车。 2.根据材料二统计图,为下面的情境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 ①2019年11月“金砖五国”领导人在巴西会晤。俄罗斯政府要员去巴西参加会晤,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合适 ②一吨活鱼从郊区运到市区,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合适 ③20万吨的煤炭从大同到秦皇岛,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合适 ④从重庆到武汉旅游,沿途观赏三峡风光,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合适 ⑤祖国大陆对宝岛台湾“零关税”开放水果市场,台湾果农将水果运到福建。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合适 ①空运 ②公路 ③铁路 ④水运 ⑤水运 【归纳总结】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 第一步:考虑运距 第二步:考虑运量 第三步:考虑运价 探究点二、我国铁路线的分布 杭州一旅游团有一个“七日游”的旅行活动,第一天是“上海一日游”,第二天是“南京一日游”,第三天是“北京两日游”,第四至七天是“拉萨四日游”。该旅行路线是去程都选择铁路,返程选择飞机。 1.写出从杭州→上海→南京→北京的铁路线名称。 沪杭线—京沪线。
合 作 探 究 2.从北京到拉萨,如果距离最近,有几条路可选 试着分别写出来。 一条是京包线—包兰线—兰青线—青藏线;另一条是京广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归纳总结】 辨别铁路线的方法 一看所在位置。如我国横向铁路的分布:位于东北地区的一横是滨绥—滨洲线;位于我国中部,横跨东西的为陇海—兰新线;位于我国南方的一横为沪昆线。 二看该铁路的起止点。如起点为北京的纵向铁路:止于上海的为京沪线;止于香港九龙的为京九线;止于广州的为京广线。
板 书 设 计 交通运输业
当 堂 演 练 1.下列经济部门中,被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 ( D ) A.农业 B.工业 C.旅游业 D.交通运输业 2.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 A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3.下列运输方式中,运价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C ) A.水运、陆运、空运 B.空运、水运、陆运 C.空运、陆运、水运 D.陆运、空运、水运 4.运输距离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最适宜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C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5.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的油气资源运送到上海,采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 C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 6.我国铁路网的分布特点是 ( B ) A.全国分布均匀 B.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C.西部密集,东部稀疏 D.北部密集,南部稀疏 7.横跨我国东、西部,连接大西洋沿岸的“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是 ( C ) A.京哈—京广线 B.沪昆线 C.陇海—兰新线 D.京沪线 8.下列铁路线中,用起讫点所在省区的简称命名的是 ( B ) A.陇海线 B.湘黔线 C.兰新线 D.宝成线 9.下列城市中,铁路干线交会最多的是 ( B ) A.上海 B.北京 C.兰州 D.株洲
课堂 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和铁路干线的分布,首先了解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然后认识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铁路运输发展迅速,形成了纵横广阔的运输网,相对来说,东部地区铁路网比较稠密,西部地区相对稀疏。我国的铁路干线分为东西干线和南北干线,在铁路交会处形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 农 业
课题 农业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及重要性。 2.能够结合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 3.能够运用地图分析我国农业存在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掌握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4.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初步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2.通过阅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进一步巩固读图用图的正确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通过学习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2.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讨论为什么本地不适合有些产业的发展。 学生讨论:地形、气候等。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能够在一个地区安排合适的农业类型。
自 主 学 习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2.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部门。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是我国四大牧区所在地。东部地区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2.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以南地区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 2.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宜发展林业,叫作“宜林则林”。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发展种植业,叫作“宜粮则粮”。 (3)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宜发展畜牧业,叫作“宜牧则牧”。 (4)河湖较多的地区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叫作“宜渔则渔”。 3.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科技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说明农业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很多工业生产需要的原料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来源于农业,如食品工业所需的粮食,纺织工业所需的棉花,果汁企业所需的各种水果等。 2.说明农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身上穿的纯棉衣服、吃的馒头、喝的饮料、房间里的木质地板等。 【精讲点拨】 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我国才真正实现了现代化。 探究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举办的“谈谈我的家乡”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兴致勃勃地谈论起自己的家乡。下面是来自山东、新疆、湖南、广东、西藏、黑龙江的几位同学的描述: A:葡萄干,哈密瓜,本地的棉花人人夸。 B:一条“天路”通家乡,青稞美酒藏羚羊。 C:面条、馒头家常饭,苹果、桃子大又甜。 D:荔枝红,甘蔗甜,岭南水果好又多。 E:高粱红,玉米黄,大豆品质优良。 F:油菜金黄稻花香,江河湖泊淡水鱼。 1.根据同学们的描述,你能判断他们的家乡吗 并试着说出理由。 A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地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水果甜,棉花纤维长,是我国三大产棉区之一。 B来自西藏自治区。青藏铁路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海拔高,被称为“天路”,主要农作物是青稞。
合 作 探 究 C来自山东省。山东省位于暖温带,是小麦和温带水果的集中产区。 D来自广东省。荔枝、甘蔗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广东省被北回归线穿过。 E来自黑龙江省。高粱、玉米、大豆是该省主要的农作物。 F来自湖南省。长江流域是水稻、油菜、淡水鱼的集中产区。 2.根据上面我国农作物分布简易图,总结一下,我国东西农业类型有什么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东部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 3.我国南北方除了农作物种类有很大差异之外,农作物的熟制也有很大差异,试说明一下。 我国南方气温高、热量充沛、降水量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北方气温较低、热量不如南方高,降水量少,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因受热量影响,北方熟制少,南方熟制多,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有的地区能达到一年三熟。 【归纳总结】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探究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读教材第97页图4.15,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地中,哪地最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为什么 B地。因为B地位于远离城市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 2.图中A、B、C、D四地中,哪地最适合发展林业 为什么 C地。因为C地是山地,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保持水土。 【归纳总结】 农业是受气候条件影响最显著的经济部门,为了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农业布局一定要因地制宜。
板 书 设 计 农业
当 堂 演 练 1.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 ( B )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旅游业 下图为我国油料(花生、油菜)和糖料(甜菜、甘蔗)作物分布图。读图,回答2—4题。
当 堂 演 练 2.图例甲、乙、丙、丁中,代表甘蔗的是 ( A ) A.甲 B.乙 C.丙 D.丁 3.乙类作物主要分布在 ( D ) A.东南沿海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4.四种农作物多分布在 ( C ) A.热带和亚热带 B.秦岭—淮河以南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D.平原和高原上 5.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山地最适宜发展的是 ( B ) A.畜牧业 B.林业 C.种植业 D.渔业 6.下列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地区是 ( D ) A.横断山区 B.内蒙古高原 C.洞庭湖 D.东北平原 7.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 D ) A.努力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课堂 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发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农业存在东西差异和南北区别,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不同的地形区。在东部种植业区,由于秦岭—淮河南北气候的差异,因此在农作物种类和作物熟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力量,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强国。
第二节 工 业
课题 工业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及工业对社会经济各部分的作用。 2.借助地图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规律,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简单分析其分布的原因。 3.依据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据图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工业的作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初步掌握阅读分析材料的方法。 2.通过阅读中国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图,进一步熟悉读图析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的分布。 2.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教学难点 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中国制造”的公益广告):同学们观看视频,讨论视频反映了我国哪种国民经济部门的发展。 学生:工业发展。 教师:我国工业发展很快,很多发达国家都在惊呼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及分布的相关知识。
自 主 学 习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2.工业的重要性: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3.工业发展成就:我国工业发展迅速,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钢铁、汽车、化肥、水泥、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自 主 学 习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形成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和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工业中心较少,分布不均匀。 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1.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读教材第102页图4.20,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张梦同学家中的工业产品。 玻璃、灯具、钢琴等。 2.仿照沙发的分解图,任选一个工业产品进行追根溯源。 【拓展延伸】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工业是主导产业,因为它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 探究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读教材第103页图4.21,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沈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读教材第104页图4.22,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人均工业总产值高的地区,工业中心的数量多;人均工业总产值低的地区,工业中心的数量少。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人口数为2 471万)和山东省(2010年人口数为9 579万)工业总产值的差异。 2010年内蒙古与山东人均工业总产值相当,但由于山东人口多,故工业总产值内蒙古低于山东。 探究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1.读教材第107页“阅读材料”,中关村有哪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优势呢 第一,这里有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和大学,研究和教育人才密集。 第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涌现出联想集团、北大方正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 第三,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政策支持。 2.你还知道哪些高新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微电子技术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公交IC卡、医疗保险IC卡、CT仪器等。
板 书 设 计 工业
当 堂 演 练 1.下列生产活动属于工业生产的是 ( C ) ①开采石油 ②收获棉花 ③榨取豆油 ④运送木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我国目前工业的特点是 ( C ) A.工业比较薄弱,规模小 B.工业科技含量高,是制造业强国 C.工业门类齐全,规模庞大 D.工业在全国分布均衡 3.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较快,主要凭借 ( C ) ①丰富的自然资源 ②便利的交通 ③较低的生产成本 ④雄厚的科技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当 堂 演 练 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回答4—5题。 4.图中数字序号代表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是 ( B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反映了我国主要工业区分布的明显特点是 ( A ) A.沿海分布 B.沿铁路线分布 C.沿江分布 D.沿地形分布 6.关于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 A.多沿河沿湖分布 B.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多沿交通干线分布 D.多依附于大中城市的高新区 7.下列不属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密集区的是 ( D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西部地区
课堂 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工业生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了解了我国工业的分布,知道了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及分布。工业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对社会经济各部分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我国工业中心多分布于东部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四大工业基地是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主要依附于大中城市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