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第六章认识大洲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共4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第六章认识大洲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共4课时,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8 23:5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美洲
第一课时 位置和范围
课题 位置和范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掌握描述大洲的方法,并能对各大洲的位置进行比较。 3.结合相关数据了解亚洲的范围和面积。 4.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并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图,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2.通过对比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与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学会归纳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教学难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一起从全球的角度出发,按照海陆分布、气候特征、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等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从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开始认识区域,首先从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开始。
自 主 学 习 1.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2.读教材第3页的图6.2,说出亚洲周围的大洋、大洲。 亚洲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西邻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3.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面积、东西所跨距离、南北所跨纬度等。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亚洲的位置。 结合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教材第2页的“图6.1 亚洲在世界的位置”中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在教材第2页的“图6.1 亚洲在世界的位置”中指出亚洲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3.结合教材第3页的“图6.2 亚洲的范围”,说出亚洲的经纬度范围。 4.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亚洲的方位。 5.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亚洲的方位。 小组归纳: 半球位置: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经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约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 海陆位置:亚洲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相对位置:西部和欧洲相邻,西南和非洲相邻,东南和大洋洲隔海相望,东北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 教师:两个大洲相邻,必然有其分界线,这就是洲界。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界线,如亚洲和欧洲等。 提问:对照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指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 学生回答: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合 作 探 究 探究二、亚洲分区。 根据七大洲面积比较图我们得知,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亚洲地域如此辽阔,为了方便认识,按照地理方位,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差异,把亚洲分为多个地区。 读教材第4页的“图6.5 亚洲地理分区”,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共分为几个地区 中国位于哪个地区 同在这个地区的国家还有哪些 2.其他的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 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小组归纳:亚洲分为6个地区,中国位于东亚,同在这个地区的国家还有日本、蒙古、韩国、朝鲜。其他5个地区都与中国接壤,北邻北亚,西邻中亚和西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教师小结】 如何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 一般我们学习区域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几方面入手:①半球位置,根据本区域所跨的经纬度,判断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②经纬度位置,利用经纬网判断某区域的经纬度位置,在判读经纬度位置时,特别注意穿过该区域的特殊纬线,例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③海陆位置,就是它相对于某个大陆或某个大洋的位置。④相对位置,指一个区域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例如,亚洲西南与非洲相邻。 探究三、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比较大。请同学们读教材第5页的“图6.6 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完成下列问题: 1.在每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并且判断该场景出现在亚洲的哪个地区。 2.分析每幅图,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小组归纳: ①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人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民们过着游牧生活,居住帐篷。 ②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人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狗拉雪橇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③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人们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 ④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人们聚居在长屋里。 【教师小结】 分析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主要从当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分析,而这些特点的形成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气候、地形、河湖、植被等,会对当地的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板 书 设 计
当 堂 演 练                                      读“亚洲范围图”,回答1—3题。
当 堂 演 练                                      1.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 ( C ) A.西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东半球、南半球 2.下列大洋中不与亚洲直接相临的是 ( A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3.以下重要的经纬线没有穿过亚洲的是 ( D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北极圈 D.本初子午线 读图,回答4—5题。 4.下面是小明在观察图示后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D ) ①赤道横穿亚洲东南部 ②亚洲位于非洲的西南方向 ③西经60°经线穿越亚洲大陆西部 ④亚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亚洲所跨纬度在11°S —81°N,据此不能判断的是 ( C ) A.亚洲跨寒带、温带和热带 B.亚洲跨南、北半球 C.亚洲跨东、西半球 D.赤道穿过亚洲
课堂 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掌握了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并且通过学习亚洲,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这为以后我们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时 地形和河流
课题 地形和河流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河流,从而初步学会从地形、河流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亚洲地形图探究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一支科考队要对亚洲的地形、地貌进行科学考察,如果请你做向导,你会带领他们考察哪些地理区域呢 最后科考队会怎样描述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呢
自 主 学 习 一、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与海拔。 教师布置任务: 阅读教材第7页的“图6.8 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蒙古高原,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 2.找到主要地形区,并用彩笔勾画出来。 3.说出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老师的要求,再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 2.根据颜色判断地势:颜色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重要特征,对照图例认识陆高。 3.总结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步骤2——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进一步印证亚洲的地势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结合教材第7页的“图6.8 亚洲的地形”和“图6.9 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以小组为单位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说出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记录沿途所经过的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根据剖面图判断:亚洲海拔最高部分在亚洲的哪一区域 平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一区域 3.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东向西,地势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 【教师小结】 可以看出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二、亚洲的河流特征 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教师布置任务: 阅读教材第7页的“图6.8 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找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注入的海洋。 2.在图中找出亚洲的主要大河,按注入的海洋把河流分类,看看亚洲河流是否都注入了海洋。 3.说出亚洲河流在数量、长度方面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举例说明注入太平洋的有哪些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有哪些河流,注入北冰洋的有哪些河流。 注入太平洋的有长江、黄河、湄公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等;注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此外,如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最终不注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2.说明亚洲河流数量多,并且源远流长的原因。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落差大,且面积广大;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的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丰富,河流补给量大;冬季亚洲北部降雪丰富,冰雪融水对河流补给较多。 步骤2——认识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教师布置任务: 1.回想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 2.思考河流流向受什么因素影响。 3.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师小结】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反过来,根据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断地势情况。受地形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源远而流长。
合 作 探 究 探究、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 完成教材第8页的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在教材第9页的图6.11上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教材第9页的图6.12,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学生回答: (1)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主要分布在北美洲西部,海拔在1 000米以上;大平原位于北美洲中部,海拔在200—1 000米;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北美洲东部,拉布拉多高原海拔多在1 000米以下,阿巴拉契亚山脉部分海拔在1 000米以上。 (2)北美洲的地形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原、山地。 (3)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呈现“高—低—较高”的变化。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教材第9页的图6.11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标出它们的流向。 (2)结合教材第9页的图6.1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学生回答: (1)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北部,其西岸支流发源于落基山脉东麓,东岸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麓,支流多为东西流向,密西西比河大致的流向是自北向南。 (2)北美洲东、西部较高,中部较低的地形,决定了其河流多发源于西部或东部的山地,流向中部海拔较低的平原,干流流向大体是自北向南。 【教师小结】 与分析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一样,根据北美洲的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可以得出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特征。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呈现出“高—低—较高”的变化。根据地形地势特征,可以推断出河流的流向。
板 书 设 计
当 堂 演 练                                      亚洲中部雄踞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许多大河从这里发源。下面是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图(甲)和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图(乙)。读图,回答1—2题。 1.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A ) A.中部高,四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南北低 D.中部高,东西低 2.受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河流 ( B ) A.多内流河 B.多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C.有结冰期 D.流量季节变化大
当 堂 演 练                                      3.亚洲有很多世界之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 A.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B.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 C.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D.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 4.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 A ) 5.读亚洲简图,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B.北回归线依次穿过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C.①是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之一 D.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山脉
课堂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知道了亚洲的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并且根据地形地势特征知道了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练习以北美洲为例的活动题,让我们基本掌握了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地势及其对河流影响的方法。
第三课时 复杂的气候
课题 复杂的气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理解季风气候对亚洲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亚洲气候类型图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图,掌握气候分布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的气候与位置、地形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培养追根溯源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掌握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2021年6月,中国南方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并发生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财产遭受损失。同年6月,印度部分地区因高温天气造成的死亡人数逐渐增多,沥青道路路面被烤化。中国和印度都位于亚洲,是什么原因让两个国家遭受这样的灾害 亚洲的气候类型又是如何分布的 今天这节课,会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自 主 学 习 一、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步骤1——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的“图6.13 亚洲的气候类型”,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看看北纬30°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个温度带。 2.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 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 亚洲位于11°S —81°N,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小结】 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步骤2——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教师布置任务: 读教材第11页的“图6.14 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 二、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的“图6.13 亚洲的气候类型”,找出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2.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教师小结】 亚洲面积广大,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分布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亚洲季风气候显著 步骤1——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与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的“图6.13 亚洲的气候类型”,找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 2.分析亚洲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3.提供“知识拓展”: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距离海洋较近,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步骤2——认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 说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联系生活:我们的家乡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思考一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教师小结】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夏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合 作 探 究 探究、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教师布置任务: 完成教材第12页的活动“读图6.15,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2.了解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找出北纬40°纬线,说出它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2)找出西经80°经线,说出它自南向北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教师: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气候呈条带状分布,这是受什么因素影响
合 作 探 究 学生回答: 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西经80°经线自南向北依次穿过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气候呈条带状分布是受地形因素影响。 【教师小结】 可以从地形地势特征、河流流向、河流分布特征、气候类型特征、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等方面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板 书 设 计 复杂的气候
当 堂 演 练                                      1.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亚洲的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 B.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是地中海气候 C.亚洲具有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 D.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有关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B.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 D.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3.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夏季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 A.盛行东南风 B.来自太平洋 C.强度很稳定 D.常造成水旱灾害 4.读图,北美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A ) A.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B.季风气候显著 C.南北对称分布 D.气候类型齐全
当 堂 演 练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地中海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温带季风气候。 (2)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部受地形因素影响形成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3)图中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气候类型是②⑤⑥(填数码)。 (4)小华在收集亚洲气候资料时把⑥⑦两种气候类型的降水资料混淆了,⑥的资料为A,⑦的资料为B。造成这两种气候类型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海陆位置差异。
课堂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另外一个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地形和河流,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这些自然环境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撒哈拉以南非洲
课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湖分布。 2.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3.通过读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及本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 4.运用有关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通过综合分析,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分布、生产和出口状况,了解经济特征。 2.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3.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2.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 2.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 3.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及形成原因、解决途径,学会利用图文资料分析问题。 2.深刻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过程
新 课 导 入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世界的三大人种,请同学们看下列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张图片中的人都属于什么人种 (黑色人种) 老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那么,他们的生活环境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
自 主 学 习 一、黑种人的故乡 1.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本区绝大部分地处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 2.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丰富的资源: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矿产资源中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这里是咖啡树和油棕的原产地。 2.经济特征: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1.人口问题: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高。 2.粮食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普遍遇到的问题。 3.环境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区分撒哈拉以南非洲与非洲。 教师:撒哈拉以南非洲和非洲的范围一样吗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分布着什么肤色的人种 学生:范围不一样,非洲包括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分布着黑色人种,是黑种人的故乡。 探究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师:这些资料和图片说明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哪些方面具有特色 学生:舞蹈、音乐、绘画、雕刻…… 教师: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目前,该区域的黑种人占总人口90%以上,他们有着多种多样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历史上,黑种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繁衍生存,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独特而又极具活力的文化。他们大都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的天赋。 教师:黑种人大多擅长击鼓,他们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下面请大家根据教材第62页的阅读材料模仿击鼓,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独特的文化习俗。 学生活动: 分四个小组进行击鼓活动:第一组模拟欢迎贵宾,第二组模拟婚寿喜庆,第三组模拟死亡报丧,第四组模拟出现敌情。各小组成员以桌代鼓,配合要默契,要求声音不在于大,而在于节奏。 【承转】 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什么位置,生活环境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 探究三、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及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读教材第61页的图8.26,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及其特点。 (学生在图中描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得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地处热带。)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个半岛、一个岛屿、一个海湾、周围所临的海洋和好望角。 (学生在图中找出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
合 作 探 究 3.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与前面学习的欧洲西部比较) (该区三面临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4.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5.参照非洲气候图,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 从教材上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有什么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本植物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们的传统民居,分析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完成教材第62页的活动。 教师:上面我们对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 请你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 学生:神奇、高原大陆、美丽…… 探究四、快速发展的经济。 教师:2010年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展现出非洲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利用自身条件挖掘潜力,迎接挑战,建设家园,为未来注入无限希望。撒哈拉以南非洲又有“富饶大陆”之称,那么它自身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富饶”在哪里 需要迎接的挑战又是什么 读教材第63页的图8.30,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自然资源 主要分布在哪里 (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教师: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丰富而经济却比较落后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1.在对外贸易中,初级农矿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哪种类型价格高 2.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不能出口工业制成品呢 3.是什么原因造成该地区长期落后 4.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发展面貌如何 教师展示进入21世纪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快速发展的面貌,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肯尼亚的花卉业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如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提出“金点子”。要求:全班分成四组,每组之间进行比赛;“金点子”多且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那一组获胜。 【教师小结】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经济发展快速,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富饶大陆”、贫困落后。只有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经济才是摆脱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唯一出路。 探究五、人口、粮食与环境。 教师:读教材第65页图8.33,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如何 会产生什么直接影响 学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导致粮食供应不足。 教师:看来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加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自己本身。 展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1.撒哈拉以南非洲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热带草原气候。) 2.这种气候条件是否会造成粮食作物减产 (易发生旱灾,造成粮食作物减产。) 3.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该地区的人们通常采取什么方式 这种方式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教师: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也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状况。请大家再次发挥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把提出的建议作提纲记录。 【教师小结】 撒哈拉以南非洲留给我们的印象:“热带大陆”、饥饿干旱。不过大家给撒哈拉以南非洲提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
板 书 设 计
当 堂 演 练                                      1.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海岸线曲折 C.大部分位于热带 D.东临大西洋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2—3题。 2.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 A ) A.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B.从大陆中心向沿海四周更替 C.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D.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3.大多数河流的流量与流经地区降水量密切相关,图中四条河流中径流量最大的是 ( C ) A.甲河 B.乙河 C.丙河 D.丁河 读“非洲气候分布图、景观图”,回答4—5题。
                                     4.上图景观主要分布在气候区 ( B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措施中,促进非洲各国经济发展的是 ( C ) A.重点出口一种农矿产品 B.鼓励生育,加快对资源的开发 C.发展民族工业,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D.建立区域合作组织,减少与发达国家贸易往来
课堂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原大陆”、黑种人的故乡、“富饶大陆”、贫困落后、“热带大陆”、饥饿干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