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12 19: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田家炳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1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试题。(9分,每小题3分)
??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在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中国人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 ??黄涛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变化有关。
????B.端午节习俗中的防疾除疫、卫生保健等内容与关爱生命有关。
????C.端午节的各项活动,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端午节的起源看法不统一,民俗学界认为其起源于古代人类的辟邪活动。
????B.东汉时,人们举行端午节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疾病、瘟疫、兵役、鬼怪等。
????C.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人们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来????预防疫病。
????D.端午节的习俗共有“吃粽子”、“赛龙舟”、“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等九大类。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纪念屈原说”产生于其他几种学说之前,所以说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
????B.古代,端午节习俗上笼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雾,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
????C.端午习俗中“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最大,这与人们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关。
????D.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生生不息,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富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4--6题。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地可尽王也 王:称王,统治
B.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C.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让他活下来
D.故幸来告良 幸:侥幸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良乃入,具告沛公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君安与项伯有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约为婚姻
6.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第Ⅱ卷
三、(28分)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分)
8.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阻风
宋琬【注】
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 【注】宋琬在顺康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
(1)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4分)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3) ,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5)既东封郑, , ,将焉取之? ,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0 ~14题。(23分)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地中,看着白色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 ②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 ③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④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着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 ⑦黑暗消失了吗??? ????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②段结尾处一连串的问话,层层推进,增强语势,意在凸显作者对阵亡战士的深切怀念。
B.在作者看来布什、布莱尔祭奠长眠在这里的死者,给这里带来礼炮、鲜花的同时更给他们从政带来帮助。
C.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
D.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
E.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11.简要分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5分)
12.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6分)
13.“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0字左右)(8分)
五.语言运用:
14.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阻遏(è)??? ? 颓圮(pǐ?)??? 漫溯(suò)??? 鲰(zōu)生
B.长篙(gāo?)?? ?彘(zhì??)肩 叱(chì?)骂?? 青荇 (xíng)
C.犒(kào?)赏? 忸怩(nì?)?? ?濡(rú?)湿?? 船舸(kě)
D.浮藻(zǎo)??? ? 淬(cuì?)火? ? 河畔(pàn)?? 游说(shuì)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A、瞋目?????????? 蛮夷????????? 震慑??????? 图穷匕现 B、箕踞?????????? 峥嵘????????? 扼腕??????? 头晕目眩 C、笙萧?????????? 浮藻????????? 窒息??????? 星晖斑斓 D、凄惋?????????? 牌匾????????? 忸怩??????? 天仑之乐
16.下列语句中加线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某市玩六合彩被骗者仅记录在案的就已成百上千,被“码主”卷走资金几百万元。如今,地下“六合彩”东山再起,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D.阿富汗重建资金匮乏,困难重重,捉襟见肘,临时政府呼吁国际社会,解冻前塔利班政权的海外资产。
1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而且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B.有没有顽强的毅力,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诗人非常善于用朴实的语言来绘景写情,从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D.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18、仿照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续写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1)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有关“青海弧菌”的五个关键词。(5分)
发光细菌是能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细菌,主要栖息地在海洋,绝大多数发光细菌是海洋性的。青海弧菌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非致病性淡水型发光细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其发光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有毒物质的类型、浓度密切相关,这些生物学特性使得青海弧菌成为难得的水质检测材料,这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已经得到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作(60分)
生活中随时都会有检验、考查每一个人的时候,这就是“考场”。上高中以来,你或你身边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或感悟,不妨把它写出来。
请以“生活处处是考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除诗歌 ③力求写的深刻,内容充实,标点规范,
卷面整洁。④不少于800字。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8、(1)此句一语双关,明写过了瞿塘峡这险要之处,西行之路还十分漫长;实写未来的仕宦之路,正如这瞿塘峡西面的水路一样险恶,一样漫长。
(2)诗人将巨浪与“征人泪”作类比(或以巨浪比喻征人泪),征人的泪水竟如长江水一样可以随风作浪,并且以江上的如雪白浪来比喻白发(或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和长江都为西风阻行而愁白了头发),更是新奇之至。抒发了诗人在高压统治之下惊惧惶恐、愤懑悲凉的思想感情(或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之情)。
9.略
10.答案:A C(共4分,答对一项得2分)
11.答案:第①段描写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墓地数量多,冷清、肃穆,和平时代少有人来(1分),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1分);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惋惜之情(1分),表达了作者内心感到的震撼(1分),引出下文对战争的反思(1分)。
12.答案: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他们的追悼;(2分)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间或会有政客为了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2分);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2分)。
13.(表述对句子的理解,2分;观点,2分;联系实际分析,4分;)
答案示例:“折取橄榄枝”“已经构成一种摧残”,就意味着我们是在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的环境已遭破坏。(2分)这句发人深省的话,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拒绝战争,才能拥有真正的和平。(2分)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法西斯任意扩张,许多人为了捍卫独立、和平而流血牺牲;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现在中东等地区仍然笼罩在战火硝烟中,如果没有人为了极度扩张而挑起战争的话,也就不会有悲剧发生。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拒绝战争,才能真正拥有和平。(4分)
14.D
15、B(A图穷匕见;C笙箫,星辉斑斓;D凄婉,天伦之乐。) 16.D
17.C(A.语序不当,该诗提到不仅前。B一面对两面。D平均和以上矛盾)
18,①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
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
19. 发光细菌、非致病性、淡水型、水质检测材料、验证 
语文答题卡
选择题(30分)
1
2
3
4
5
6
14
15
16
17
非选择题
7翻译文句:
(1)(3分)————————————————————————
(2)(4分)————————————————————————
————————————————————————
(3)(3分)————————————————————————
8.(8分)
(1)————————————————————————————————————————————————————————
(2)———————————————————————————
—————————————————————————————
—————————————————————————————
9.名句填空:(10分)
(1)———————————(2)———————————
(3)———————————
(4)—————————— ,———————————
(5)———————————,———————————
———————————
(6)———————————,———————————
10.(4分)( )
11.(5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分)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8分)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分)
————— ————— —————— —————— —————
20. 作文:(6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