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二节 人口与人种
课题 人口与人种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对比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能运用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据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成因。 3.了解不同人种的差异,据图了解世界人种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统计数据、人口增长曲线等资料、图表,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 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人口和人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3.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2011年10月31日,世界在这一天迎来第70亿人口。但这一天让人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结合图分析为什么高兴不起来(学生讨论)。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世界人口的相关知识。
自 主 学 习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2.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它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 3.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包括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平原地区。稀疏区包括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三、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 2.各国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四、不同的人种 1.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2.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据甲图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 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举例说明。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约56%。2 000米以上的地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最少。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西欧平原等都在200米以下,属人口稠密区。 2.据乙图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 按纬度来说,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个纬度范围 从乙图可以看出,人口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尤其是位于20°N—60°N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最高。 3.能不能采用人口迁移的方法使人口平均分布 为什么 不能。人口稀疏的地区,大多数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农业困难,不能为大量迁入人口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人口稀疏的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开发费用高,不能吸引大量的人才。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歌谣记忆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1.人口稠密区歌诀 世界人口居住,亚洲东部南部, 北美东部欧洲,人口稠密在数。 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湿润温暖, 农业历史悠久,工业城市发展。 2.人口稀疏区歌诀 极地终年严寒,沙漠常年干旱, 高山高原高寒,热带雨林湿热, 以上四个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生产生活困难,人口少有分布。 探究二、人口问题及影响 1.分析漫画一,可看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会带来的问题有:住房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减少;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 2.漫画二反映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哪些问题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 3.人口怎样增长才算合理呢 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人口过多或过少都既有利也有弊,只有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才最好。 探究三、不同的人种 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来我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但他们的皮肤、头发、面部特征却是不同的。 1.人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世界的居民可分为哪几个人种 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人种。
合 作 探 究 2.我们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属于什么人种 他们在肤色、毛发、面部特征等方面有什么特征 三个人种对比。 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肤色淡黄色很浅黝黑毛发头发黑直,体毛中等头发呈波状,发色很浅,体毛较多头发卷曲,体毛很少面部特征面庞扁平鼻梁高、嘴唇薄嘴唇较厚
3.非洲是不是都是黑种人 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 非洲北部主要是白种人。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白种人。 4.黄种人主要分布在哪几个洲 印度南部分布着哪两种人 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印度南部分布着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5.举例说明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有哪些 如黑色人种多分布在热带,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可预防紫外线,保护皮肤。
板 书 设 计 人口与人种
当 堂 演 练 1.下列能正确反映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 A ) A B C D 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与总人口之比。2016年,某地出生率为1.01%,死亡率为0.71%,则2016年度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 ) A.0.3% B.0.03% C.1.72% D.3.0% 3.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 D ) A.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 C.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 D.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4.下列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D ) A.欧洲 B.大洋洲 C.亚洲 D.非洲
当 堂 演 练 5.人口分布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是 ( C ) A.非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 B.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地区 C.北美洲东部地区 D.北极圈附近的大部分地区 6.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沿海平原区,灾害频繁,人口稀疏 B.西欧平原区,气候温和,人口稠密 C.热带雨林区,降水较多,人口稠密 D.高山高原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 7.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能有 ( D )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③绿地面积扩大 ④失业率增加 ⑤供水不足 ⑥犯罪率上升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⑥ 8.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 C ) A.亚洲东部和南部 B.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C.非洲中部和南部 D.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课堂 总结 本节课时我们了解世界的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及三大人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规律,知道当今世界上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影响,知道不同国家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了解人种的划分只是身体外部的体质特征不同,没有优劣之分,任何种族歧视和压迫都是错误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人口问题的影响和三大人种的分布是本节课的重点。
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课题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语言的作用,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据图了解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2.了解宗教的产生,知道世界三大宗教,据图了解三大宗教的特征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进一步巩固读图用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和宗教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宗教产生的背景及作用。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自 主 学 习 一、世界的语言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还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 英语。 二、世界三大宗教 1.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该宗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世界语言的分布 1.对照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找一找英语分布在哪些大洲 除南极洲外,英语在其他大洲均有分布。 2.有人说:“汉语只分布在中国”,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不对。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此外还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美国等一些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3.为什么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除本国外还在世界其他大洲有大面积的分布 英国、法国、西班牙三国长期殖民统治的结果。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语言分布地区汉语 中国及东南亚等地区英语 欧洲西部、亚洲的南部、大洋洲和北美洲等法语 法国、非洲的一些国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区俄语欧洲东部、亚洲西北部及北部等地区,主要包括俄罗斯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探究二、世界三大宗教 出示世界宗教分布图,指导学生找出三大宗教并读图探究问题。 通过七组竞赛题的讨论回答了解三种宗教的建筑特点、宗教节日、宗教活动、生活习惯等特征;学会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 设置七组问题由各组学生选择回答,并评价各组表现。 第一组:出示三幅宗教建筑图片:它们分别是哪个宗教的建筑 (请同学介绍不同宗教建筑的特点) 第二组:出示三种宗教的教徒图片:图中的人分别是哪个宗教的教徒 (介绍不同宗教教徒的称呼、服饰特点、宗教活动等) 第三组:出示一些服装图片:夏季炎热,却也是旅游季节,当你到清真寺参观时,你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着装 (了解伊斯兰教的宗教规定,学会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
合 作 探 究 第四组:出示两幅国旗:从国旗图案上,你能猜猜这两个国家分别信仰的是哪个宗教吗 (举例介绍一些国家宗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五组:出示泼水节图片:图中是佛教什么节日的庆祝仪式 (介绍一些国家的宗教节日) 第六组:图片中的食物哪一种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不能吃的 (介绍不同宗教的一些生活习惯) 第七组:出示佛教的雕塑:看图片,说出它们是哪一种宗教留下的文化遗产 (介绍艺术方面的成就) 教师: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宗教建筑、宗教仪式、宗教节日、宗教习俗等大大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内涵,宗教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目前,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
板 书 设 计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当 堂 演 练 1.下列语言中,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C ) A.英语 B.法语 C.德语 D.汉语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B ) A.英语 B.汉语 C.俄语 D.阿拉伯语 3.欧洲西部的国家使用最多的语言是 ( B ) A.汉语 B.英语 C.德语 D.西班牙语 4.到西班牙旅游,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 ( A ) A.白种人 西班牙语 B.白种人 英语 C.混血人种 法语 D.黑种人 英语 5.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 C ) A.伊斯兰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佛教 读下图,回答6—7题。 6.图中甲地居民信仰的宗教是 ( C ) A.伊斯兰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佛教 7.图中甲地居民周日做礼拜的场所主要是 ( D ) A.清真寺 B.佛寺 C.庙宇 D.教堂 8.亚洲的西部和非洲北部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B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课堂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的语言和宗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当今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它们的分布范围不同,语言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当今世界主要有三大宗教,其中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我国古代主要信仰佛教,三大宗教的宗教建筑和分布规律是本节的重点。
第四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题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聚落的作用及保护。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聚落的作用和保护,初步掌握搜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生存教育,树立爱护聚落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聚落的分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展示世界不同地区聚落的图片,世界不同地区聚落的大小和景观有很大差别,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聚落的形成和分布。
自 主 学 习 一、聚落与环境 1.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聚落一般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主要差异是劳动生产方式。 2.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团块状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条带状聚落主要沿着河流、山麓、谷地延伸。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有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等。
合 作 探 究 探究点、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A B 1.观察图中西亚民居和东南亚民居,分析其建筑有什么特点。 西亚民居具有墙厚和窗小的特点,东南亚民居建筑物高大,墙体单薄,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2.讨论图中西亚民居和东南亚民居分别反映了当地的什么气候特征 西亚民居反映了当地终年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东南亚民居反映了当地终年高温、降水丰富的特征。 3.对比A、B两图,分析其分别对应哪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图A反映的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因此为西亚地区的气候特征;图B反映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降水丰富,反映的是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征。
合 作 探 究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严寒用冰块构筑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层直立性强的特点挖成窑洞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终年高温、潮湿、多雨就地取材,搭成竹楼 西亚的村庄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终年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 东南亚的高脚屋 全年炎热多雨 双层木楼或竹楼 新疆地区的平顶房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顶可用来晾晒庄稼
板 书 设 计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当 堂 演 练 1.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乡村交通发达 B.城市建筑高大、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小 D.乡村房屋高大、分散 2.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这是因为河流沿岸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 ( C ) ①便利的交通 ②充足的水源 ③丰富的矿产 ④丰富的物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民居景观图中,反映当地湿热环境的是 ( B ) A B C D 4.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 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5.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世界上所有聚落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B.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C.在乡村,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逐步增多 D.在城市,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多
课堂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聚落的概念、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其中聚落的建筑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