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课题 多变的天气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区分这两个术语,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结合相关实例了解空气质量的表示及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的相关资料,初步掌握资料的查找和利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空气质量的相关内容,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和气候术语的正确使用。 2.正确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战,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说明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气的基本知识。
自 主 学 习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2.人们通常用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这样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2.在下图中填注天气符号的含义: 晴 多云 阴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冰雹 雨夹雪 小雪 中雪 大雪 雷阵雨 雾 霜冻 沙尘暴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 2.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天气及其影响 教师出示下列卡片(或投影展示),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采用必答或抢答等形式,进行辨别天气和气候的比赛,看哪个组正确率高,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1)狂风暴雨(天气) (2)多云转晴(天气) (3)四季如春(气候) (4)冬冷夏热(气候)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 (6)一场秋雨一场寒(气候) (7)春风又绿江南岸(气候) (8)乌云密布(天气) (9)彩霞满天(天气) (1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 【过渡】 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每天都要多次播报天气预报,那么,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合 作 探 究 探究二、天气符号的判读 28日天气状况是多云转晴;风向西南风4级;最高气温约34℃,最低气温约22℃,气温日较差约12℃;空气质量指数是108,是轻度污染。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常见天气符号形象记忆 烈日当空表示晴;乌云遮日表示多云;有云无日表示阴;云下滴水表示降雨(一条雨线表小雨,两条雨线表示中雨,三条雨线表示大雨,四个大雨滴表示暴雨);雪花形状表示降雪(一片雪花表示小雪,两片雪花表示中雪,三片雪花表示大雪);表示雷阵雨;表示沙尘暴(“S”是“沙”字拼音首写字母)。 【精讲点拨】 风的天气符号的判读 1.投影展示风向标,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或风旗组成,风杆上的横道叫做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每一道表示的风力为2级,两道风尾表示风力4级,三道风尾表示风力6级;风旗表示风力8级。 2.让学生阅读课本P50“图3.6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2011年7月2日)”。把图中所示的城市分成若干组,学生也分成若干组,进行模拟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节目的练习,看哪个组模拟的逼真,播报的准确,使学生熟悉天气符号,看懂城市天气预报图。 探究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用什么来表示 空气质量指数。 2.讨论农业生产中焚烧秸秆会产生什么后果 如何改变这种传统肥田的方法 燃烧秸秆会污染空气、影响交通等;应将其沤制成绿肥再进行肥田。 3.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日常生活中人们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多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等。
板 书 设 计 多变的天气
当 堂 演 练 1.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D ) A.终年炎热 B.四季分明 C.雨热同期 D.风和日丽 2.下列诗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D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2017年6月,受台风的影响,我国南方多地发生强降雨,道路积水,交通受阻。这一事例说明 ( C ) A.天气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B.天气影响农业生产 C.天气影响交通 D.天气影响军事
当 堂 演 练 4.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西风4级的是 ( D ) A B C D 5.2017年8月23日受台风“天鸽”(强台风级)的影响,深圳市有52个站出现8级以上阵风,全市停课!停工!停市!停业!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暴雨的状态,是一次严重的风雨影响过程。此时,我国的云图上,深圳附近呈现出何种颜色 ( B ) A.绿色 B.白色 C.蓝色 D.黄色 6.“气象经济”近几年成为热门话题。下列天气符号与生产、生活搭配合适的是 ( B ) A.——出海捕鱼 B.——外出春游 C.——户外活动 D.——高空作业 7.我国为了加强对大气进行环境监测,每天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评价指标是 ( A ) A.空气质量指数 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空气含氧量 D.空气的能见度 8.下列空气质量和空气质量指数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 ( C ) A.空气质量一级 B.空气质量指数35 C.空气质量指数318 D.空气质量指数26
课堂 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部分内容,一是天气和气候,天气是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因而具有短期、多变的特点;气候是多年大气的平均状况,因而具有长期、少变的特点;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综合。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正确地使用天气和气候这两种术语。二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天气预报的内容,三是了解空气质量的表示以及引发空气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其中天气符号的判读是本节课的重点,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及治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能举例说明气温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通过绘制和分析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结合所学知识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及特征,初步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4.据图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初步学会判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巩固读图用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据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教学难点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天气)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要素是什么 (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自 主 学 习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记作°C。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3.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自 主 学 习 二、气温的分布 1.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就是高温中心。 2.世界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 1.了解气温曲线图的表示方法,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从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纵坐标表示气温的高低,横坐标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时刻。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纵坐标表示气温的高低,横坐标表示一年中不同的月份。 2.看曲线弯曲程度,分析气温的变化。 (1)通过分析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根据该日气温日较差,说明这是该地的哪个季节 通过分析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可看出该日气温较高,且气温日较差较小,应该为夏季的某一天。 (2)通过分析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根据气温的变化,说明该地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季节的气温变化怎样 通过分析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该地7月气温高,1月气温低,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且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气温曲线弯曲程度与气温年变化的关系 一般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中,气温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气温的年变化幅度越大;气温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气温的年变化幅度越小。根据该地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以及气温年较差描述该地气温年变化特点。 探究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1.指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和0℃以下地区的大致纬度。这说明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纬度大致在0°—南北纬23.5°,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纬度大致在南北纬66.5°—90°。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发现等温线基本和纬线平行,这说明等温线的分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纬度因素。 3.在海陆交界的地方,等温线有弯曲,这说明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较大 海陆因素。
合 作 探 究 4.等温线呈闭合状态,或与等高线平行,这是受什么因素影响 地形因素。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气温影响因素的判断 一般情况下,若等温线基本和纬线平行分布,说明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若突然有弯曲,说明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若等温线呈封闭状态,即等温线呈环状分布,则受地形因素影响大。
板 书 设 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当 堂 演 练 1.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观测时间各不相同,下图是某观测站的观测结果,③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的观测结果 ( C )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C ) A.1月份 B.3月份 C.7月份 D.10月份 3.读某地气温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该地气温年较差大约是20 ℃ B.该地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C.该地位于北半球 D.该地位于南半球 4.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 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温度变化小 C.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 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 读下图,回答5—6题。 5.甲处的年平均气温为 ( C ) A.5℃ B.10℃ C.15℃ D.20℃ 6.图示地区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 ( B ) A.由南向北逐渐递增 B.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C.由南向北先减后增 D.由南向北先增后减 7.某山山脚下的温度为18℃,山顶的温度为12℃,这座山的相对高度为 ( B ) A.800米 B.1 000米 C.2 000米 D.200米
课堂 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世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首先结合生活常识了解气温的变化,然后了解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最后结合世界气温分布图,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本节重点要掌握气温分布的规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海陆位置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题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降水的含义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够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描绘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降水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差异,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绘图、析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理解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 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 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自 主 学 习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包括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其中降雨是最主要的降水形式。 2.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不同年份的降水量有差异。 二、降水的分布 1.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形式。 【提出问题】 针对“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分为甲、乙两组,辩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分组辩论】 甲组:“降水就是降雨”是对的。 乙组:降水不光是降雨,降雪、降冰雹等也是降水…… 【过渡】 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降雪、降冰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学生描述】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 【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中雨) 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得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大雨)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暴雨) 2.降水的测定。 学生读阅读材料“降水量的测量”,让学生简述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测量方法和要求等。 学生回答,交流展示。
合 作 探 究 【总结】 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那么,一个地方一年内各季的降水又如何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季节变化。 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引导学生了解降水量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 月份123456789101112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分,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画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例如: 绘图:根据教师的指导及可见内容绘图。 读图分析: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 (约745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季降水较多,冬春季降水较少) 【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探究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过渡】 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合 作 探 究 (1)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相比,哪里降水多 哪里降水少 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上 赤道附近降水多,大约在2 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相比,哪里降水多 哪里降水少 两区域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大约是1 000毫米,大陆西岸大约是200毫米。 (3)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相比,哪里降水多 哪里降水少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世界降水分布的“三多三少” 降水量 主要原因 赤道地区多终年高温,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两极地区少 终年低温,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雪) 南、北回归 线两侧 大陆东岸 多 夏季受海风吹拂,水汽丰富 大陆西岸 少 不受海风吹拂,水汽较少 中纬度 沿海 多 距海近,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 内陆 少 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教师总结】 回忆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纬度、海陆、地形)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归纳】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画面显示山体。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出现云层、降雨。 (3)让1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里是迎风坡 降水多还是少 (多)哪里是背风坡 降水多还是少 (少) 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向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结论】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板 书 设 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当 堂 演 练 1.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大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降水 B.降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C.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D.降水就是指降雨 2.某地的年降水量是869毫米,是指该地 ( D ) A.当年的降水量是869毫米 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是869毫米 C.每年的年降水量都是869毫米 D.多年的平均降水量是869毫米 3.读北半球某地的各月降水分配情况柱状图,判断此地的降水类型是 ( C ) A.该地的降水类型是全年多雨型 B.该地的降水类型是全年少雨型 C.该地的降水类型是夏季多雨型 D.该地的降水类型是冬季多雨型
当 堂 演 练 4.关于世界不同地区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 B.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 C.两极地区降水多且以雪的形式出现 D.回归线及两侧附近降水少 5.图中四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 C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课堂 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明确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并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能找出世界各地降水存在的明显的规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及影响因素
课题 世界的气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能够通过分析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据图了解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3.结合相关材料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图表、文字等资料初步学会提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既丰富多彩,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气候区。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在森林中,静静的池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都是;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迷宫。地球上除去热带雨林气候,你还知道哪些气候类型 你的家乡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自 主 学 习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人们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世界气候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从赤道到极地地区,有规律地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 2.热带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自 主 学 习 3.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4.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分布着温带海洋性气候。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2.纬度不同,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不同。一般说来,纬度低,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就高;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就低。 3.海陆位置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气温变化小;距海远,降水少,气温变化大。 4.就地形而言,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气候与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也能对气候产生影响,大量燃烧煤、石油能够使全球变暖。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不同气候类型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A B 1.气温特征主要从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及气温年较差来描述,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0℃,一般用高温描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一般用寒冷描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20℃,一般用温暖或温和描述。据此描述A、B两地的气温特征。 A地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B地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气温年较差大。 2.降水特征主要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来描述,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一般用多雨来描述;在50—100毫米,一般用湿润来描述;在50毫米以下,一般用少雨或干燥来描述。据此描述A、B两地的降水特征。 A地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B地冬季干燥,夏季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3.总结描述:A、B两地的气候特点。 A地终年温和湿润;B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如何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1.首先,根据最高或最低气温所在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6、7、8三个月气温最高,12、1、2三个月气温最低;南半球反之。 2.其次,根据最冷(热)月均温确定温度带(以温定带)。最冷月均温大于15 ℃为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 ℃—15 ℃,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 ℃—0 ℃,为温带气候;最热月均温低于10 ℃,为寒带气候。 3.最后,根据降水判断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1)年雨型(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夏雨型(夏季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冬雨型(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 (4)少雨型(终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 4.最后根据气温确定的温度带和根据降水确定的降水类型组合在一起,确定气候类型。
合 作 探 究 探究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热带有几种气候类型 是怎样分布的 热带有四种气候类型,分布如下: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2.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温带靠近热带的较低纬度部分,既不像热带那样炎热,也不像温带其他地区那样有寒冷的冬季,这样的一些地方被单独划分出来,称为亚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有两种,一种是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一种是地中海气候,从图中看,分别分布在哪里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3.温带有哪些气候类型 分别分布在哪里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亚欧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内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教师引导,归纳总结】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简图
板 书 设 计 世界的气候
当 堂 演 练 1.下图可以反映出该地的主要气候特征为 ( C )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 D.全年高温少雨 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回答2—3题。 2.该地位于 ( B )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3.该地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是 ( D ) A.全年多雨 B.全年少雨 C.夏季多雨 D.冬季多雨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对应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B ) A.①地中海气候 B.②热带沙漠气候 C.③热带草原气候 D.④热带季风气候 5.关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同一纬度地带,接受太阳光热相同,气温完全一致 B.降水不受纬度因素影响,只受海陆位置影响 C.降水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在低纬度比较明显 D.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6.我国最南的海南省终年如夏,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冬季寒冷漫长。造成两地气候差异很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7.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形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D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 8.下图所示该地建筑物为平顶,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D ) A.风力大 B.气温高 C.日照强 D.降水少
课堂 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世界的气候,包括气候的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与人类活动等内容,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都在影响着气候,其中纬度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海陆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陆分布差异明显的地区,而山地则较容易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则是全球性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