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10: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一、情景导入:
他因“梦长庚星而诞”,又因“乘酒捉月,遂沉水中”而死。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评价他: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素养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以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积累相关文体知识。
2.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总结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4.明确诗歌的主旨和内涵,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①梦游(梦游诗、游仙诗) :说明内容的虚实。
②天姥:所梦内容。
③吟:古诗体式,----吟:诗体名称,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属于歌行体。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特点:
1、篇幅较多,容量大。
2、平仄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
3、用韵较灵活,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转一韵。
4、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式。
④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在此地的朋友。
三、解 题:
四、了解游仙诗:
游仙诗是汉诗的一个类型,以遨游仙境为主题的诗歌。广义的游仙诗,包括《楚辞》等辞赋。游仙诗在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是魏晋时代,代表诗人有东晋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
游仙诗的主题大致有五种:
①慕仙:诗人幻想仙境,描写异象,如曹操、李白、曹唐等;李白〈天台晓望〉,都表达了追求成仙的愿望;
②寄托:作者大多身当乱世,有志难伸,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向往神仙之说抒发不满和忧愁,如屈原、嵇康、阮籍等;
③拟古:文人欣赏游仙诗的幽美意境,模仿前人的艺术成就,凭想像加以虚构,如宋玉、傅玄、鲍照、庾信等;
④祝颂:向帝王祝颂长生不老,如西晋成公绥〈晋四箱歌〉、陆机〈前缓声歌〉;
⑤狎邪:以仙女比喻妓女,仙境比喻妓院,自命风流的诗人以仙郎仙夫自居,这类世俗化的游仙诗是一种娼妓文学。
简单记忆:
A、定义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企慕神仙生活或游历仙境的诗。
B、一般内容:①是求仙长生、高蹈轻举、服食采药等;②是借游仙表达愤世嫉俗之情、遗世之志。
C、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
D、艺术手法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善用神仙典故,具备浪漫色彩。
五、文体知识和作者背景:
1、歌、行、吟、引
①“歌”有纵情歌唱的意思,如《敕勒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行”是在歌唱中铺叙记事,通常是一种可以歌唱的叙事诗,如《短歌行》《兵车行》;
③“吟”“引”重在吟咏情性,多含悲愁慨叹之意,如《游子吟》《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凭箜篌引》
①古体诗: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体的统称,也称为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每首句数不同。每句字数没有要求,早期多为四言,后期较多使用五言、七言。
②古体诗的发展路径:《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的五言诗——唐代的古风与新乐府。
③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或今体诗,是唐及以后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格律诗(五言、七言)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限制(格律)。
律诗一般为八句,绝句为四句,律诗为两句一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2、——古体诗与近体诗
3、李白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之称。
出生于西域,后迁居至蜀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二十几岁离开蜀地,长期在各地漫游(初次离蜀《峨眉山月歌》)
天宝初年供奉为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离开长安(《行路难》)
人生黑历史:“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受永王造反失败牵连,失败被高适所俘,流放夜郎。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早发白帝城》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初中遇到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
《渡荆门送别》《行路难(其一)》
4、写作背景
背景——李白(天宝元年742):在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下,李白得玄宗赏识,后奉翰林院,得到玄宗赏识,已经40多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唐玄宗仅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诗人。 (仅为伴游记游之作),
李白一身傲骨,不肯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招致排挤,甚至连唐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为名,逐出京城。
创作背景:李白创作此诗时刚离开长安,政治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精神上正是苦闷郁结烦恼的时候,在现实世界中似乎看不到出路(方向),于是追求于虚幻世界的远离尘俗的解脱,李白在精神上渴求摆脱尘俗的桎梏,以诗歌表达他那种不妥协的精神与强烈的反抗情绪。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与朋友分别临行前的一首赠别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全诗脉络:
入梦缘由
梦游历程
仙境出现
梦醒
留别
六、理清思路
问—全诗行文脉络的关键字是?全诗按什么顺序进行?
梦前——梦中——梦醒
一读——整体感知初识梦
第一段:梦游之因→实写
第二段:“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实写→虚写
梦游之境→虚写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虚写→实写
月夜飞渡——登山奇观——
山中夜景——洞天奇景——仙人盛会
第三段:梦游之感→实写
研读第一段(“梦前”部分)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①瀛洲:古代传说东海三座仙山之一。
②信:副词,确实、实在。
东海三座先山:蓬莱、方丈、瀛洲
七、课文文言研读
译文: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 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说是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
研读第一段(“梦前”部分)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③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④倾。
③拔:动词,超出、突出。④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译文:天姥山直插天空,仿佛与天相连。(它的)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但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第一段手法理解
资料:明代王思任《天姥》节选:“天姥(比之于天台),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 ……”
魁父:小丘。
有人说还用到了:“侧面描写、对比、衬托”请举例说明?

第一段疑难探究:(二读——细品诗文缘何梦)
(1)入诗的开头为何从“瀛洲”谈起?有何作用?
解析: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极力表现高耸、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为下文梦境设伏,引人入胜。

答:
①、衬托了天姥山的雄峻巍峨。
②、增添了天姥山的神话色彩。
③、对天姥山的向往,为下文梦境设伏,勾起游览愿望。
(2)思考:请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看看写出来天姥山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①特点: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雄伟
②情感:表达作者神往之情。
③作用:为下文的梦游作铺垫。
第一段疑难探究:
瀛洲难求
天姥可睹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倾天台
峻拔雄伟
对比、夸张、衬托
热情向往
烟涛微茫
以虚
衬实
梦游之因
内容赏析小结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课本研读
再读第二段,根据图表中的景点提示,按照要求寻找 “梦中五境”的所写景物,所绘意境特点,品析字里行间体现的作者心情。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景点 景物 特色(意境) 情
月夜剡溪飞渡
登山奇观
山中夜景
洞天奇景
仙人盛会
课本研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
梦中至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赏析——“我欲因之梦吴越”①承上启下,转入梦境了。
“一夜飞度镜湖月”展现游至天姥山②速度之快、自由自在,表现出那种游山急迫的心情。
伴月至剡溪,到访谢灵运宿处,眼中所见渌水荡漾,耳中所闻猿猴清啼,更加激发了游兴。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2)“月夜剡溪”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月夜剡溪
意象:镜湖、月、影子、剡溪、谢公宿处、渌水、猿啼。
特点:清幽、纯净寂静,景物大部分是静态的,而渌水和猿啼是其中的动态景物描写。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景点 景物 特色(意境) 情
月夜剡溪飞渡 湖月、剡溪、清猿 清幽寂静 急切兴奋
登山奇观
山中夜景
洞天奇景
仙人盛会
课本研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
梦登天姥山 ——登山奇观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赏析——谢公屐助我快登山。
登青云梯显出我轻快敏捷的登山
半山腰上就眼看到了海上日出,耳听到了天鸡鸣叫,更是使得诗人游山感到格外愉悦。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⑴那么在“登临天姥图”(登山奇观)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意境特点?
明确: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山岩、路、花、石。
意境——壮美
⑵“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手法:夸张
特点:高峻
登山奇观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景点 景物 特色(意境) 情
月夜剡溪飞渡 湖月、剡溪、清猿 清幽寂静 急切兴奋
登山奇观 半壁海日、天鸡 壮美 流连忘返
山中夜景
洞天奇景
仙人盛会
课本研读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3)为何提到“谢公”? (4)“宿处”有何作用?
明确:(3)①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②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4)“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说明起点,准备登山。
(5)“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全文起何作用?
答:
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
天姥奇景——暮色深山( 山中夜景 )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这是梦游仙境的重点,深幽峰峦中所见的奇幻景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白天游山之路,一笔带过,详略安排得当。
夜幕降临才是景象奇幻之重点:熊咆哮,龙吟鸣,泉水震荡,深林战栗,峰峦惊惧,浓云似将落雨,水流奔腾烟雾缭绕。
暮色深山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⑴有哪些意象呢 结合修饰词来具体分析。
明确:有咆叫的熊,吟啸的龙,震动的岩泉、战栗震惊的深林以及山巅。黑沉沉密布的乌云、升腾起烟雾的水。自然意象发生了变化,甚至连气象也来凑热闹,突然发生转变。
⑵能不能用几个双音节的词,或者成语来概括一下此时的意境呢?
离奇险怪、阴森、恐怖、令人战栗、昏暗恍惚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景点 景物 特色(意境) 情
月夜剡溪飞渡 湖月、剡溪、清猿 清幽寂静 急切兴奋
登山奇观 半壁海日、天鸡 壮美 流连忘返
山中夜景 熊咆、龙吟、深林、云青青、水波荡漾) 离奇险怪 悚然惊奇
洞天奇景
仙人盛会
课本研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
天姥奇景——洞天仙境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赏析——电闪雷鸣,山崩地裂,洞府石门,訇然中开。诗人似乎进入了神仙境界。(这是梦游的高潮部分)
洞天仙境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1)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系?
答:
①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②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意境特点)
答:神仙洞府,光辉灿烂, 辉煌富丽、壮丽非凡。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景点 景物 特色(意境) 情
月夜剡溪飞渡 湖月、剡溪、清猿 清幽寂静 急切兴奋
登山奇观 半壁海日、天鸡 壮美 流连忘返
山中夜景 熊咆、龙吟、深林、云青青、水波荡漾) 离奇险怪 悚然惊奇
洞天奇景 列缺、丘峦、石扉、青冥、金银台 辉煌富丽 幸福陶醉
仙人盛会
课本研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
天姥奇景——仙人盛会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赏析——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
仙人盛会,其乐融融
(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仙人之姿?
答:服饰、座驾、仪仗(虎鼓瑟兮鸾回车)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景点 景物 特色(意境) 情
月夜剡溪飞渡 湖月、剡溪、清猿 清幽寂静 急切兴奋
登山奇观 半壁海日、天鸡 壮美 流连忘返
山中夜景 熊咆、龙吟、深林、云青青、水波荡漾) 离奇险怪 悚然惊奇
洞天奇景 列缺、丘峦、石扉、青冥、金银台 辉煌富丽 幸福陶醉
仙人盛会 霓、风、云之君、虎鸾 祥和热闹
课本研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
梦醒再回首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赏析——诗人惊醒回到了现实世界,不由感慨叹息。
作者醒来,仙气烟雾顿时消失殆尽,只剩下人世间的枕席俗物相伴,感受由迷幻回到真实、情绪由激动昂扬回归于平淡的状态转化。
思考1、“诗人由梦转醒的心情如何?
提示:抓关键字眼
“失”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由梦转醒
一说:梦醒之后流露出诗人无限的留恋和惋惜。李白是多么希望但愿长梦不愿醒啊!从“失”字可见一斑。
二说:梦中可怕,梦醒惊愧。由“恍”和“长嗟”可见梦无好梦,人生还要早醒早悟。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①。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②。须③行即骑访名山。
①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②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青崖:青山。
③须:等待。
释义: 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课本研读——梦醒后
安能摧眉④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⑤!
释义: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④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摧眉,即低眉。
⑤ 颜:面容。心:心情。
开心颜:开心开颜。即心情愉悦,面带笑容。
课本研读——梦醒后
课本研读——梦醒后
思考:1、第三段写了什么?
答:梦后感慨
2、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答: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3、“且放”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
答: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的思想
4、“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答: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三部分——梦游后的感慨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点明全诗主旨,诗人①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②对权贵的抗争。
本诗名为赠别,其实是兼具“抒怀”之意的,梦游仙境的惊心动魄,激动昂扬就是要衬托现实社会的不事权贵的真实现状。
“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③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①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课本研读 四读——梦后余情品诗仙
世事痛苦
追求乐土
蔑视权贵
回归现实
直抒胸臆
梦游之吟
豪迈气概
课本研读——第三段“梦后”部分


梦到剡溪
白天景象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清幽寂静
壮美雄奇
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
憎恨现实
痛苦惆怅
现实
梦境
现实
自由傲岸
蔑视权贵
夜晚景象
阴森恐怖
缘景明情知心情——五彩缤纷的梦境
仙境 美妙、自由遨游 向往神仙世界
反 衬
现实 丑恶、失意碰壁 厌恶黑暗现实
思考1:有的教参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神仙世界与当时现实社会的关系认定为“反衬”说,认为“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答:认同:认为梦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美好理想或自由乐土。
思考1:有的教参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神仙世界与当时现实社会的关系认定为“反衬”说,认为“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答:不认同:游天姥与游皇宫有着十分吻合的类比与比喻的关系,都是一个可怕的“梦”,那么《梦游》主体的创作手法只能是“比”,是隐喻。
八、问题深入思考
思考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①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满现实,③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答: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生活的态度。
不过,这也是作者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
思考3:理解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思想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消极面:“古来万事东流水”和“且放白鹿青崖间”
1、消极,梦境空虚,人生也像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像流水一样流逝了。而且李白想要寻仙访道,过隐居生活,万事不关心。所以说是消极的
功业
2、积极的世界观,揭发和控诉了唐明皇宫中充满着忌才害贤的小人,简直像个恶梦,至今心有余悸。于是“世间行乐”这一句就应当了解对功业的追求。
3、不消极,“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追求和向往神仙世界是为了保持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无论是显荣还是失意,都是清高脱俗,豪放旷达。
情见于词,白未尝一日忘君也,求仙采药,岂其本心哉 ——《唐宋诗醇》
思考4: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
全诗脉络
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高大雄峻
梦游历程 梦到剡溪,清幽寂静
白天景象,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离奇险怪
神仙洞府,灿烂辉煌
仙人盛会,其乐融融
梦境消失,无限留恋
惊梦长叹 蔑视权贵,反抗现实
清幽
秀美
雄伟
神异
诗歌的最后一段,由梦想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主旨。短短的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①既有对人生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又有②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他的求仙问道,决不是为了满足一己之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③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
九、归纳诗歌主旨
1.丰富的想象 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2.大胆的夸张 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3.瑰丽的色彩 云霞、明月、渌水、海日、青冥
4.奇特的构思 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和谐、自由、欢乐),又回到现实
十、从本诗看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
诗歌风格可以说是豪放飘逸而又引人遐想。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 。 ,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 , 。 ,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 ,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9.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 , 。
10.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
1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 。
1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的句子: , 。
裂缺霹雳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