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过关检测卷习题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过关检测卷习题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9 09:2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五章过关检测卷
1.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②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正立放大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到投影幕布上成的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   ,属于利用光的折射成像的是   。
解析:
①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是虚像;
③用放大镜看物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是虚像;
④投影仪投影到投影幕布上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成的是实像。
①④
③④
2.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将蜡烛放在透镜前15 cm的地方,调节光屏能看到   、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解析:由题图知,当物距为20 cm时,像距为20 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 cm,则f=10 cm;当物距为15 cm时,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10
倒立
放大
投影仪
3.在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出示“健康码”。扫码时,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   透镜,当摄像头远离二维码图片时,所成像的大小会变   。
解析:
摄像机的镜头实际上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摄像头远离二维码图片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4.(21-22·郑州四中期末改编)2021年12月9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如图所示,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后,我们透过水球同时看到王亚平老师的一正一反两个像。其中,倒立、缩小的   像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的成像特点之一;中间所成正立、缩小的像的成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中间的气泡和周围的水组成了一个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中间的气泡和周围的水组成了一个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5.如图所示,小华将两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点F,若透镜沿主光轴的方向向右平移一段距离,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会聚点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原位置不变”),小华取点光源放在A点处,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是固定的,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不变,所以透镜沿主光轴的方向向右平移一段距离,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会聚点会向右移动;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小华取点光源放在A点处,A处的距离要小于焦距,所对应的折射光线相对于主光轴是发散的,所以在凸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将变大。
向右移动
变大
甲 乙 丙
6.(2021·商丘一中模拟)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现将玻璃瓶灌满水后,你认为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观察到铅笔如图丙所示的像,简要说明你的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装有水的玻璃瓶在水平方向上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水平方向上粗细不同),移动铅笔时可看到铅笔的像变长;因装水玻璃瓶的粗细相同,则在竖直方向上相当于一个玻璃砖,所以所成的像在竖直方向上不会变粗。
不可能
装有水的玻璃瓶在水平方向上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因装水玻璃瓶的粗细相同,则在竖直方向上相当于一个玻璃砖,所以所成的像在竖直方向上不会变粗
7.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这类似于(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幻灯机
解析:
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A
8.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放在凸透镜前2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位置,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解析:
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烛焰距凸透镜26 cm,u>2f,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
D
9.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解析:
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前,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后,因此f一定大于l。故A、B、D错误,C正确。
C
10.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
解析:
装有水的烧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题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由题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11.(2021·三门峡二模)凸透镜在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要增大放大的效果,应减小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
C.用照相机给人拍照,要使像更大些,应减小被拍照者到镜头的距离,并将镜头向前伸
D.只有凸透镜能使入射到透镜的光交于一点
解析: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错误;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是凸透镜成虚像,要增大放大的效果,应增大物距,增大放大镜和地图之间的距离,故B错误;用照相机给人拍照是凸透镜成实像,要使像更大一些,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减小被拍照者到镜头的距离,并将镜头向前伸,故C正确;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交于一点,凹透镜也能使会聚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聚于一点,故D错误。
C
12.(2021·郑州中牟模拟)早期照相馆取景时是倒立的,如图所示,对此现象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对光都有会聚的作用
B.若要全身像,应减小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
C.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大时,应增大相机
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D.若要使人像更亮,需要在两位照相人的身后进行“补光”
解析: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若要照全身像,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故B错误。
若要使人像变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应减小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增大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故C正确。
照相时是人反射的光通过镜头折射后在胶片上成像,所以要使人像更亮,需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前进行“补光”,故D错误。
C
13.(2021·信阳一模)(双选)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
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甲 乙
解析: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A正确。
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故B错误。
由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规律可知,甲图成虚像,凸透镜靠近书本,物距变小,像变小;乙图成实像,凸透镜远离书本,物距变大,像变小,故C正确。
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故D错误。
AC
14.(双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10 cmB.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能看到正立的像
C.当蜡烛向焦点方向移动时,光屏要向右移动,在某一位置
光屏再次成像时,物距的变化量小于像距变化量
D.人眼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像是因为像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解析:
由题图可知物距u=20 cm,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v=30 cm,大于2倍焦距,则2f>20 cm>f,30 cm>2f,解得10 cm透镜右移,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能看到倒立的像,故B错误。
当蜡烛向焦点方向移动时,光屏要向右移动,在某一位置光屏再次成像时,物距的变化量小于像距变化量,故C正确。
人眼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像是因为像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故D正确。
CD
15.(2021·安徽中考)如图,L表示凸透镜,MN为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从S点发出两条光线,一条经过光心,另一条平行于主光轴,请在图中画出它们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解析:
根据光的传播规律,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将SO延长;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透镜后一定过焦点。
16.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光路图。(F为焦点)
解析: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入凹透镜,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左侧的焦点,用直线将焦点和折射点相连,并延长,标上向上的箭头,即为折射光线;指向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过折射点画一条直线,平行于主光轴,并在直线上标上箭头。
17.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解析:
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过焦点,折射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18.小静在玩耍时透过爷爷的老花眼镜看到了小玩偶的像,请你在图中作光路图确定玩偶S点所成像S′的位置。图中O为老花镜的光心,F为其焦点。
解析:
老花眼镜是一个凸透镜,玩偶S点位于该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来自S点的无数条光中,照射到透镜上的光都会发生折射,这些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S的像。作其中的两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这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S点的像S′。
19.(2021·周口二模)小文和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正确操作后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线。
(1)用于承接像的光屏表面最好是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这样当光线照射上去能发生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从而便于观察光屏上的像。
甲 乙
解析:(1)为了方便观察光屏上所成的像,应该选用表面粗糙的光屏,当光线照射上去时能发生漫反射,从而便于观察光屏上的像。
粗糙
漫反射
19.(2021·周口二模)小文和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正确操作后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线。
(2)小文在光具座上固定好凸透镜,将蜡烛和光屏放在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甲 乙
解析:(2)由图甲知,物距小于像距,该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
19.(2021·周口二模)小文和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正确操作后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线。
(3)小文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 cm刻度线处,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甲 乙
解析:(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当小文移动蜡烛到光具座30 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想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左适当移动。

19.(2021·周口二模)小文和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正确操作后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线。
(4)接着,小文将一眼镜片竖直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再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变得清晰,由此可知,该眼镜片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甲 乙
解析:(4)将一眼镜片竖直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再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此时像距减小,说明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该眼镜片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远视
19.(2021·周口二模)小文和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正确操作后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线。
(5)图乙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其中成像特点相当于照相机的是  ,相当于幻灯机的是  。(均选填“A”“B”或“C”)
甲 乙
解析:(5)由图乙知B点物距等于像距,此时u=v=2f=20 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 cm。由图乙可知,C点位于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为照相机。A点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成像特征相当于幻灯机。
C
A
20.(2021·安阳一模)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该实验最好在光线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甲 乙
解析:(1)环境越暗,烛焰相对越亮,烛焰成像会越清晰。

20.(2021·安阳一模)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小明先通过图甲所示的实验,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f=   cm;
甲 乙
解析: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40.0 cm-30.0 cm=10.0 cm。
10.0
20.(2021·安阳一模)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小明将凸透镜、蜡烛调节至图乙所示位置,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   (选填“虚”或“实”)像;
甲 乙
解析:(3)由题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

20.(2021·安阳一模)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2 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甲 乙
解析:(4)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2 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应大于2倍焦距,故光屏应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远离
投影仪
20.(2021·安阳一模)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2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为了观察此时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   。
甲 乙
解析:(5)把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2 cm刻度线处,u=50 cm-42 cm=8 cm取走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
20.(2021·安阳一模)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验证小明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解析:(6)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动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
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动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
21.小明同学利用如下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在   上,这样做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
甲 乙
解析: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需要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同一高度
光屏中央
21.小明同学利用如下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2)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 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 cm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利用此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甲 乙
解析:
(2)由题图知,物距为40 cm,像距为30 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生活中的照相机成像原理类似。
照相机
21.小明同学利用如下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甲 乙
解析:
(3)实验过程中,由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实像,且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蜡烛变短,则像上移。

21.小明同学利用如下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4) 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将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5 cm,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了。
甲 乙
解析:(4)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变大
21.小明同学利用如下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5)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近视眼镜的位置不变,小明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   (选填“大于”或“小于”)10 cm。
甲 乙
解析:(5)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近视眼镜的位置不变,小明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小于10 cm,光线发散后,再通过焦距小的凸透镜,还能成像在原位置。

小于
21.小明同学利用如下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6)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像重新变清晰,可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甲 乙
解析:
(6)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移动,即向左移动。

21.小明同学利用如下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7)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甲 乙
解析:
(7)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则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像会变暗。

21.小明同学利用如下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8)在整理器材时,小明在凸透镜内惊奇地看到了自己正立、缩小的像,该成像原理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甲 乙
解析:
(8)小明在凸透镜内惊奇地看到了自己正立、缩小的像,此时凸透镜的镜面相当于反射面,即当成了凸面镜,此时成正立、缩小的像,是根据光的反射成像的。
反射
21.小明同学利用如下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9)如图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甲 乙
解析:
(9)由题图可知,当u>2f时,物距变化很大,像距变化很小,则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
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