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一个幸福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共有一个幸福的家》是一首热情奔放、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F大调,4/4拍。第一乐段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少年儿童幸福地成长在祖国大家庭。第二乐段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各民族儿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部分,是感情的升华,主题的再现,使感情显得更加细腻而深沉,成功地表达了各民族儿童对祖国妈妈的无限深情与热爱。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而有弹性的声音和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2、通过学歌曲,了解少数民族的风格特点,从而激发少年儿童对祖国民族和睦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3、能自信的、有感情的进行交流和综合表演,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自学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用自然而有弹性的声音和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 “×× ×××· ”节奏和一字多音、装饰音的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聆听歌曲,感受情趣。
1、播放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学生律动进教室。
2、教师导入:刚才这首歌好听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歌《共有一个幸福的家》。
3、初听歌曲《共有一个幸福的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
二、了解内容,扶放结合,突破难点。
1、读词,了解歌曲内容。
(1)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各民族小朋友都和我们一样共有一个幸福的家。(课件出示歌词及插图)
(2)学生自由读歌词,找出四幅图片所对应的歌词,读一读。并说出歌曲中都唱到了哪些民族。指名回答。
(3)课件出示长鼓、冬不拉、马头琴、葫芦丝四种乐器图片,生看乐器,准确读出相对应的歌词。
(4)看图片、听音乐,体会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及特点。
2、反复聆听歌曲,熟悉旋律。
3、用“啦”模唱歌曲旋律,学生自主发现演唱中的困难。
4、节奏练习。
课件出示“xx xx x x x ︳x·x x 0 ‖ ”节奏型。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练习此节奏型。
(2)反馈,师生共同解决歌曲节奏中的难点。
三、学唱歌曲,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再次聆听歌曲。
2、跟伴奏轻声演唱歌曲。
3、教师针对学生演唱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范唱歌曲。
5、利用独唱、接唱、男女生对唱、表演唱、合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演唱歌曲。
6、歌唱中体会孩子们对祖国的爱,升华感情,律动并演唱歌曲。
7、拓展教学。
师:我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及特点,你会唱那些民族的歌曲?
指名回答
教师播放傣族《小孔雀轻轻跳》,藏族的《我的家在日喀则》,维吾尔族的《娃哈哈》。学生自由表演并演唱。
8、教师小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个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因为有了这个家,我们的生活才是最快乐,最幸福,最充实的。下面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在共同把这个歌曲演唱一遍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