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学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学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学生:升官发财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内容;
3.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心。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浪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①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的传入
③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号召人们进行思想解放
材料二: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令》。28日,袁世凯换上了绣有四团花的十二章大礼服,头戴平天冠,进行祭孔活动,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
②袁世凯为实现专制独裁,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时间
兴起标志
发起者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旗帜(口号)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北京大学
陈独秀
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女子(阿毛):十四岁, 未婚夫(吴家孩子)死了。 爸爸(王举人)
女儿:“爸爸,我实在饿得忍不住了……你当真忍心看 着我饿死吗?”
爸爸:“阿毛……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就你一生名节……绝粒而死……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采……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让人送来了一面匾,上面有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愚昧、迷信的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一)思想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旧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什么是旧道德?
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核心:三从四德。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Democracy --民主
Science--科学
(一)思想革命:
②提倡民主和科学
从前有个秀才到城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二)文化革命:
③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提倡白话文
著作:
《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陈独秀
著作:
《文学革命论》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运动前后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材料一:
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二: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2、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材料三: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思考:1、新文化运动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勇于创新!
性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运动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 间
政治派别
口 号
主 张
代表人物
性 质
特 点
结 果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李鸿章、曾国藩等
康有为、梁启超等
陈独秀、鲁迅、
胡适、李大钊等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思想解放运动
孙中山
学西方技术
学西方制度
(君主立宪制)
学西方制度
(民主共和制)
学西方思想
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进步的知识分子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近代化的探索
1.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课堂练习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 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B.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C.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 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3.“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认定民主与科学“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最早提出该主张的是(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胡适
4.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他的倒行逆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提倡(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课堂练习
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课堂练习
6.“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大革命兴起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民报》的创刊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