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9 14:4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目录
1.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义和团运动),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3.认识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上层改良
——戊戌变法运动
●下层革命
——义和团运动
●危机加剧
——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上层改良
——戊戌变法运动
合作探究1: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政治)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阶级)
3、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
4、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舆论准备)
同学合作,探背景
图一 屠龙大会
图二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图三 维新思想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托古改制的原因:
①儒家思想居正统地位; ②封建势力强大;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④减少变法阻力的需要。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内容: 除“旧”布“新”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裁撤冗官 澄清吏治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国家预算;设邮政局 裁撤驿站
文教 开办新式学堂 废除八股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裁剪绿营
变法进步性
布新: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促进教育发展以及西学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冲击了封建制度,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顺应了历史潮流;
除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同学合作,析影响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3)政治:揭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爱国性
进步性
启蒙性
历史解释
材料二 在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想一想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 维新志士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群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論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論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赫德(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
材料三 他们虽然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严重性,却以为这是中国积弱的结果……只有等中国富强起来才可以自然地“消除外患”。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教参
材料四 在明定国是上谕颁布后不久,慈禧太后先从人事安排上剪除光绪帝的羽翼,革去翁同龢职务。……她又迫令光绪帝下谕:凡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职,须具折到皇太后前谢恩……。此外,又命荣禄为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教参
唯物史观
缺乏群众基础
急功近利,措施失当
对列强抱有幻想,未提出明确反帝主张
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
无兵无权
大权在握
人少势微
势力强大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原因:守旧派势力强大
没有严密组织
缺乏社会基础
缺少政治经验
失败已成定局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下层革命
——义和团运动
阅读教材找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直接原因:在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激起民愤。
如何认识“扶清灭洋”的口号?
义和团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语,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
天爷恼,仙爷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
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迷信色彩
反帝
盲目排外
抱有幻想
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
材料二:周恩来在1954年更明确指出:“义和团运动正是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
材料三:“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揭贴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
(“以华治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具有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积极性:
存在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局限性: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自主探究2:依据教材找出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口号、结果及清政府的政策。
1.原因
(1)《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一系列冲突;
(3)洋教势力猖獗
2.口号:“扶清灭洋”。
3.清政府政策:地方巡抚:先抚后剿
慈禧太后:招抚
4.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4
合作探寻 深入义和团
1、自主阅读材料。(建议用时:2分钟)
2、小组合作探究:找出重点词,分析材料所反映出的特点、失败原因。 (建议用时:4分钟)
3、学习成果分享。
课堂学习任务清单
材料一 义和团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1.根据材料一、二评价“扶清灭洋”口号。
进步性:反帝爱国性
局限性:盲目排外、迷信、落后性
材料二 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材料三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在太原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她下令对义和团“严行查办,务净根株”。 ——《有关义和团上谕》
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时代局限性)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主观上:义和团运动具有落后性,缺乏先进力量的领导和先进思想的指导;(阶级局限性)
●危机加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春,英、法、日、俄、德、意、美、奥等国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发动战争。
1.原因
2.经过
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0.06.10 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
1900.06中旬 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
1900.06.21 慈禧向各国“宣战”
1900.07.14 天津陷落
1900.08中旬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
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知识链接】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后果:①保护南方许多地区免于波及,保障安全
②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东南互保→辛亥革命)
③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2.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3. 影响
3.清政府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内 容 危 害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以华治华
评价:
①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②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九七国耻”)。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
惩办祸首诸臣
赔款4.5亿两白银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各国驻兵
拆除炮台,铁路沿线驻扎军队
暂停华北科举,禁止人民反帝
《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五口通商
接受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通商口岸传教权
《马关条约》
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台、澎
赔款2亿两白银
增开四个通商口岸
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①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②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③侵略势力由沿海到内地,再到统治中心。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拓展提升】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趋势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继续探索出路
挽救民族危亡
侵略加剧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上层的改良)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下层的革命)
刺激
八国联军侵华
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东南互保
失败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探索救亡之路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究竟路在何方???
1.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解析:《新学伪经考》将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斥为伪经,其目的是摧毁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理论依据,为维新变法扫清障碍,因而遭到清政府的禁毁,C项符合题意。
随堂练习

2. 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经出版,即对国人心理产生震憾性效应,以至一纸风行、洛阳纸贵。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等词,也成为当时人们的口头禅。这主要是因为该书的内容
A. 揭示了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 B. 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C. 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需要 D. 宣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主张
【解答】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介绍了社会进化和竞争的思想,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当时,非常震撼人心,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志向。故C正确。A.《天演论》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后者才是最具影响力的,故排除A。B.《天演论》没有指导维新变法运动,故排除B。D.《天演论》与天赋人权的思想无关,故排除D。故选C。

3.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坛口,各坛口都供奉牌位,全是他们信仰的“神灵”和敬仰的人物,如玉皇大帝、张飞、刘备等,各坛口人数不一,少则数十人,多则几百人。各坛口始终处于分散作战的状态,其活动范围、人数、名称都不固定。上述情况表明义和团
A.具有迷信落后的一面 B.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C.把矛盾指向帝国主义 D.形成了统一的领导机构
【详解】从材料信息看,义和团信仰神灵,组织涣散,具有迷信落后的一面,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局限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义和团反帝斗争,排除C项;从材料看,义和团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机构,排除D项。

4.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愿意也不屑于看……西洋”可知,义和团运动对西洋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盲目排外反映出义和团运动没有认清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故A项正确。

5.八国联军登陆前夕,东南各省督抚收到了朝廷密旨,密旨上说:“沿江沿海各省,彼族觊觎已久,尤关紧要。若再迟疑观望,坐误事机,大局何堪设想?各督抚互相劝勉,联络一气,共挽危局”。这一密旨
A.反映了清廷动员东南各省参战的决心
B.某种程度上为后来的“东南联合互保”授权
C.说明清廷对当前局势有清醒认识
D.实质上号召东南清军与义和团联合作战
【详解】材料中让东南各省大胆做事,联络一气,实际上就是授权他们为了保护东南有较大的自主权,B项正确;清廷对八国联军和战不定,并无抵抗到底的决心,A错误;清廷对八国联军企图瓜分中国的现实,以及中国必须变革以自强的形势并无清醒认识,C错误;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后很快改变方针,镇压义和团,且材料中也未提及义和团,D错误。

6.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A.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C.惩罚反帝官民以瓜分中国
D.继续保持在华特权和地位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列强通过《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维护在华的特权和地位,D正确;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与史实不符,A排除;B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7.清政府与外国餐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这说明
A.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内地
D.清政府沦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傀儡
【详解】材料“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出自《辛丑条约》内容,该条约签订后,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正确;A是《南京条约》签订的影响,排除;B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C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排除。故选D。

感谢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