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目 录
01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02
国际人口迁移
03
我国人口迁移
04
当堂检测
【课标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
人口迁移的原因。
【学习目标】
1.根据材料,判断分析某人口流动形式是否属于人口迁移行为。
2.根据所给定人口迁移的材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判断影 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学 习 目 标
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 世纪 60 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 贵州的一家企业工作。
经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
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
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
1. 上述材料中的人口流动行为,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2. 你的家人有迁移的故事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新 课 导 学
【参考答案】
1.经纬的爷爷、奶奶属于人口迁移,因为他们离开了原居住地,且居住地发生了永久性变化。
经纬的爸爸从贵阳到北京读书,从北京到深圳工作、从深圳到欧洲读博士,又回到深圳均属于人口迁移,因为跨越了一定的行政区,并且较长时间离开原居住地。
经纬陪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不属于人口迁移,因为虽然离开了原居住地,但由于停留时间过短,只能属于人口流动。
参 考 答 案
01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人 口 迁 移
含义及属性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迁移具有两个时间和空间属性。
时间属性
即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空间属性
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这就排除了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流动行为。
不能把人们任何形式的空间流动都看作人口迁移。
迁 移 属 性
国际迁移
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
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国内迁移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迁 移 分 类
①外出度假、旅游。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 A 中学转到乙县 B 中学读书。
④ 2015 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课 堂 练 习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 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④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
课 堂 练 习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
+
+
+
-
-
-
-
-
-
-
-
+
+
+
+
+
+
-
推力因素
拉力因素
迁移障碍
迁出地 迁入地
在每个区域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拉力”,留住在这里生活的人,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推力”,多种因素促使原居民离开。
此外,原居住地与目的地之间,可能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如限制移民的法律法规等。
人口迁移还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如迁移意愿,知识水平,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印象与评价等。
推 拉 理 论
1938年,赫伯尔第一次系统总结了“推拉”理论概念,他认为人口迁移是由一系列“力”引起的,一部分为推力,另一部分为拉力。
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由于迁出地的推力或排斥力和迁入地的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迁移者个体的行为决策过程来看,推力一拉力理论的成立包含两个基本假设:一是假设人们的迁移行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二是认为迁移者对原驻地和迁入地的信息有比较充分的了解。
只有这样他才能根据两地之间的推力和拉力,从比较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出相应的选择。
推 拉 理 论
Lee在其《迁移理论》一文中系统总结了“推力一拉力”理论。他将影响迁移行为的因素概况为4个方面:
(1)与迁入地有关的因素;
(2)与迁出地有关的因素;
(3)各种中间障碍;
(4)个人因素。
推拉理论还有许多量化模型,美国社会学家吉佛把“万有引力定律”引入人口迁移推拉模型,并应用于人口迁移研究。
他认为,两地之间迁移人口与两地人口规模成正比,与两地之间距离成反比,并基于此提出了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推 拉 理 论
推 拉 理 论
拉力
因素
收入
医疗
教育
和平
城市
生活
工作
食物
推力
因素
战争
自然灾害
贫困
环境污染
① 2011 年,日本福岛核电站附近超过 20 万居民被迫迁移。
② 近 10 多年来,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先后接纳近 20 万六盘山区移民。
③ 2014 年,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部分居民迁入俄罗斯。
④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三次大的移民潮。
⑤ 20 世纪 30 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干涸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课 堂 讨 论
议一议,下列人口迁移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自然环境因素——核辐射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居民被迫迁移。
②自然环境因素—六盘山区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发展条件差,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③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俄、乌两国冲突引发乌克兰东部战乱,受战争和民族文化影响,俄罗斯族居民选择迁入俄罗斯,避免战乱和民族歧视的影响。
④经济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灾荒、战乱等原因,大量汉族人不堪困苦,迁移到谋生条件更好的地方。
⑤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严重的旱灾导致大面积土壤风化形成严重的沙尘暴,大量牲畜、动物死亡,农作物大面积绝收,恶劣生存环境迫使居民外迁,这是根本原因。而选择到东部,或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是因为那里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是受经济因素影响。
课 堂 讨 论
19 世纪,德国南部沿莱茵河及其支流地区,在继承权方面,所有继承人都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实行均分;
而在德国北部实行长子继承制,即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19 世纪,德国北部农业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相比,人口迁出率较高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2)影响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试列举类似的例子。
课 堂 讨 论
【参考答案】
(1)德国北部农业地区的人口迁出率更高。
德国北部农业发展条件较差,只有长子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土地和财产,人们更难获得经济收入维持生活,因此人口迁出率比南部更高。
(2)上述材料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如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走西口”“闯关东”等。
课 堂 讨 论
02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现代人口迁移
国 际 人 口 迁 移
19世纪以前
特点: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方向:旧大陆→新大陆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方向:欧洲→美洲、大洋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欧洲:人口净迁出区→人口净迁入区
拉美:人口净迁入区→人口净迁出区
国 际 人 口 迁 移 特 点
当 代 国 际 人 口 迁 移
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国 际 迁 移 路 线
二 战 后 国 际 人 口 迁 移 特 点
1.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战后欧洲重新划定国界,东欧各国因国界变动而互有人口迁移。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分治,在南亚次大陆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将原先的殖民者大量遣返回宗主国。
2.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批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里。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压力减轻,人口迁出也日益减少。
于是,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3.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欧洲移民逐渐减少,拉丁美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 世纪 70 年代后,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也超过了欧洲。
国 际 迁 移 路 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示意
当 代 国 际 人 口 迁 移 的 影 响
人口迁移对迁出国和迁入国都有影响。
对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来说,迁入人口弥补了其劳动力的不足,而其中具有专门技能的迁入人口,不但可以带来迁出国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而且为迁入国节约了教育费用。
对人口增长率很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口的迁出虽然减轻了本国的人口压力,但由于这些迁出人口往往不是一般的劳动者,而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员,这样容易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后劲不足。
如何遏制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现象,是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研究的重要课题。
03
我国人口迁移
古代
我 国 人 口 迁 移 特 点
由中原地区向南方和河西走廊地区迁移
躲避战乱
改革
开放前
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自发性迁移一直比较少,以行政导向为主。人口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改革
开放后
人口流动日益活跃,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迁入地以北美、欧洲各国为主。。
我 国 人 口 迁 移路 线
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中国后,建都咸阳,秦始皇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
西晋发生的“永嘉丧乱”、唐代发生的“安史之乱”、北宋发生的“靖康之难”,都造成了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渗透,促使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移民快速增加。
我 国 人 口 流 动
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性离开原居住地而外出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谋发展,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
2005—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净迁移率分布
我 国 人 口 流 动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都有积极作用。
但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的住房、交通、市政设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
人口迁移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实例,议一议,大规模移民对迁出地、迁入地分别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课 堂 探 究
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可以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边远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城市的发展。
对迁入地的消极影响: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对迁出地的积极影响:促进迁出地和外界的交流、减缓当地的人口压力、增加当地居民的家庭经济收入。
对迁出地的消极影响:迁出人口一般为青壮年劳动力,人才和资金外流对迁出地来说是一种经济损失,也会造成基础教育投入多而回报少的局面,影响迁出地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大概每 10 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每 5 年进行一次 1% 人口抽样。试根据2011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了解各省(市、自治区)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状况,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计算各省(市、自治区)的常住人口流入比例(流入人口 / 常住人口)。
(2)你所在省(市、自治区)是属于流动人口比例高的区域,还是属于流动人口比例低的区域,查阅资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课 下 作 业
04
当堂检测
当 堂 检 测
1.下列有关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B.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自南部向东北部迁移
D.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
罗吉斯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人口迁移年龄模式。他定义的迁移率是离开某地的迁移人口占该地同期具有迁移风险的平均人口数的比率,即迁移率就是迁出率。读某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 堂 检 测
2.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
重点做好( )
①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②鼓励生育二胎
③加大城市幼儿园、中小学建设④加强户籍管理,限制农民工进城
⑤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⑥加强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罗吉斯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人口迁移年龄模式。他定义的迁移率是离开某地的迁移人口占该地同期具有迁移风险的平均人口数的比率,即迁移率就是迁出率。
读某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 堂 检 测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下图中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表示拉力因素,“-”表示推力因素,“0”表示无关因素。图乙表示2017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入和迁出情况。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当 堂 检 测
3.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推力因素的是( )
A.全年气候温和 B.文化教育发达 C.老龄化 D.雾霾严重
4.右图中①、②是我国的两个省级行政区,下列对应两省人口迁移的
推 拉因素正确的是( )
A.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土壤肥力低
B.①—水源充足 ②—文化教育欠发达
C.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经济差距较大
D.①—水源充足 ②—经济差距较大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6.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当 堂 检 测
读“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示意图”。
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完成下面两题。
8.人口迁移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 耕地面积的变化
B.② 城乡经济差异
C.② 经济全球化
D.③ 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9.目前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特征处于( )
A.甲时期 B.乙时期 C.丙时期 D.丁时期
当 堂 检 测
10.根据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下列说法为正确的是( )
A.b称为人口从城市到乡村的迁移
B.c不属于人口迁移
C.b是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D.d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当 堂 检 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