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空间结构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城镇与乡村的区别,了解城乡土地利用的类型。(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分析城镇与乡村空间结构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及位置特征,并分析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4.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城乡土地利用
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聚落。
城镇: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镇的特点:
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及
经济效率高、各类建筑聚集、交通运输和信息
交流相对发达。
一、城乡土地利用:
1 . 土地利用类型: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
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工矿用地
城市住宅和公
共设施用地
旅游用地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2.城乡用地差异:
类型 内容
城镇 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乡村 乡村土地利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在乡村土地利用构成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活动
读图2-4城乡土地利用示意,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耕地和居住用地。
乡村的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城镇中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1.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2. 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
3. 想一想,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和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有关。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主要有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
这些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2.主要功能区:常见功能区
居住区: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特点: 最基本的功能区,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面积最大。
分类: 高级住宅区(环境优美)
低级住宅区(喧闹,工业区)
工业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
功能: 工业集聚的区域,促进近现代城镇的发展,距离市中心较远的郊区。
分布: 沿城镇外围交通干线分布,布局受环境影响
商业区: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
特点: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和利用集约,是城镇的核心区,面积较小。
分布: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中心商务区: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在中心商务区周边,分布有市政区、住宅区、生态功能区等,再往外则分布有交通枢纽和工业区。
建筑密度最高,最豪华,地价最高
经济活动最繁忙,最具吸引力
内部有明显的功能分区
人口流量昼夜差别很大
交通通达性最强
香港中心商务区
上海浦东陆家
嘴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特点
规模 空间结构
较小城市
较大城市
3.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各种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4.城市空间结构:
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
多核心状、棋盘格状
5.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等,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特别提醒:
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人居建设、交通路网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和园林绿化配置,协调好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关系。
1. 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读图2-6,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城区地租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活动
(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点: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商业区下降最快,工业区下降最慢。
相同点:都随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水平逐渐下降;
(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 OA、AB、BC 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标注在图上,并说明理由。
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C为工业区,因为在OA段,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AB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BC段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沈阳工业区分布在交通线路两厢,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这跟当地的地形有关。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
(2)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沈阳以组团式的松散布局结构建设,沿三环高速公路向沈山、沈大、沈哈、沈抚、沈丹、沈盘等交通干线放射方向发展。
(3)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北京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古城。如果过分改动故宫周边的环境,会影响它的历史价值,为了保留故宫的文化气息,所以周围都不允许建高层建筑。
(1)特点: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内部空间结构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第一,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交通、行政等用地为主,其外围则以农用地为主。
第二,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第三,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村镇多为所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一般建有学校、卫生所、邮局等服务设施。
6.乡村空间结构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村落格局大而紧凑,但村民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道路较为弯曲,这类村落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密集型乡村聚落可分为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村落。
阅读
分散型乡村聚落是一种呈点状松散布局的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地区。由于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各发育阶段对水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不同地块的排、灌及水的深度都要认真管理,因此,往往在一定面积的水稻田中间,就有一户或几户农户住在地势较高处,以便就近管理周围的农田,从而形成分散型乡村聚落。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一个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各家彼此排列都不太靠近。还有一种村落是沿一条陆路或水道交通线排列,但各农户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彼此不连接在一起。
6.城乡一体化:
(1)定义:城乡是一个由城市与乡村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不能封闭起来发展乡村,也不能单靠城市解决乡村问题。只有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相互支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意义:
(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
与乡村空间不同的是,城市空间集聚了更多的非农产业活动,高楼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居民出行频繁。城市规模不可能无限制扩大,“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需要确定不同时期城市扩张的边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
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比如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市政区、生态区等,协调处理好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的关系。工业企业需要纳入工业园区发展,一方面发挥企业的集聚互补效益,另一方面统一处置工业“三废”。
阅读
提出不同的城市规划方案,通过缜密的比较、分析和论证,不断提高用地组织、功能分区和整体设计的科学性。在城市用地配置中,工业用地的比重不能过高,生态用地的比重不宜过低。想办法让城市漂亮起来,比如保留原先的山体水体,适当多种一些树木,多造一些水面,多修建一些公园和广场,在适宜的地区尽量把水泥森林变成海绵城市。保护城市的蓝天碧水,保持市民的美好心情。
减少交通运输对于城市生活的不利干扰,但又要确保居民出行便捷。小汽车太多并非好事,交通拥堵、尾气污染、车位紧张令人头痛。提倡公交优先,引导绿色出行,显然是必要的。再就是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提高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效率。
城市的开发建设,要从平面变为立体,向城市的地下要空间,向城市的上空要空间,通过老城区的更新改造,置换出更多的发展空间。想办法让城市变聪明,关键在于把人的智慧变成城市的智慧,把市民的向往变成城市的行动,构建智能政府、智能社区、智能设施,提供体贴入微的智能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