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4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件(48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9 10:5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一)
探究P91
1. 在图中找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经过的国家及主要城市。
提示:
途经中国(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和哈萨克斯坦(努尔苏丹)、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波兰(华沙)、德国(柏林、杜伊斯堡)。
努尔苏丹:
2.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
促进重庆经济总量的增长;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西南地区贸易的发展;为西南地区提供了新的进出口通道;缩短了重庆乃至中国内陆货物出口欧洲的时间;增强了重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3. 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提示:
我国对外贸易需求增多;
产品特征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运输瓶颈出现;
欧洲国家企业对西南地区的关注;
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区域发展战略
(1)概念:
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
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3)原则: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2.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2)我国不同时期的宏观发展战略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新时期,我国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提出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
活动P92-94,
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相关任务。
四大地区概况
划分依据
位置范围
发展现状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方向
新一轮的开放发展,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
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把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壮大,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振兴东北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和国企改革,大力繁荣民营经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东部
西部
中部
东北
(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比较
(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基本情况(2017 年)
四大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农业 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北部为旱作农业,南部为水田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林产品丰富 山西、河南旱作农业为主 西北畜牧业、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西南南部水田农业较多;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工业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能源、有色冶金工业 能源工业、重工业、制造业
交通 以铁路运输为主,线路密度大 运输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以陆路交通运输为主,线路密度较小
地带 优势条件 限制因素 发展方向
东北 农林、能源、矿产丰富,重工业基地,基础好;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 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 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高产、优质农业基地
东部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能源、原料不足,北方水资源短缺,江河下游洪涝多 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部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 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危害 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
西部 陆上邻国多,利于边境贸易,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西南水力资源丰富 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生态脆弱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
西部大开发 P94
(1)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与东、中部和东北是不同的,不能以东部的标准来衡量西部的发展,而应结合西部实际有的放矢?
提示:
虽然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突出;
但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故西部大开发首要目标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2)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背景主要有哪些?
提示:
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将影响到区间域协调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
我国宏观区域发展战略
我国四大地区
背景
优势区位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新时期
(2017,浙江)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完成16-17题。
16.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发展水平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工业发展规模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017,浙江)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完成16-17题。
17.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高新科技
B.交通状况
C.自然资源
D.人口规模
(2020,浙江)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6、7题。
6.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我国四大地区中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二)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面积:205万Km2,占全国21%
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40%
活动P95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提示:
位置和交通: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资源:丰沛的淡水资源,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
产业:重要的工业走廊,农业基础地位高;
人力资源: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市场: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消费需求旺盛,对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
环境污染严重;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同质化;
上、 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薄弱;能源资源不足。
战略定位: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黄金水道
长江水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四季通航。
长江长度长,支流多,南北对称分布,横贯东西,联系南北,江海联运,营运里程长。
长江流域,工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运输需求量大,河运廉价。
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武汉两江四岸景色
拥有独特山水禀赋的武汉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坚定
“两江四岸”不仅是长江经济带上的亮丽名片,更是重要的生态廊道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规划
“一轴” ——长江黄金水道
“两翼”——依靠沪蓉和沪瑞两大通道
“三极” ——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多点”——其它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活动P99
1. 归纳我国制定长江经济带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优势条件:
资源丰富,种类多
交通便利,海陆空运输方式齐全
工农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
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限制因素:
丘陵、高原、山地地形复杂
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台风灾害多发
湖泊萎缩,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水污染严重。
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2、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的措施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优势产业的综合利用。
修建水利工程,退耕还湖,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河长制,治理水污染。
对长江沿岸的污染型工业企业进行清理,改造提升,关停并转。
协调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航道通航能力。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必要性
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可行性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定位
知识型
北京
加工型
天津
资源型
河北
产业与技术扩散
产业与技术扩散
资源、劳动、初级产品、农副产品
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
产业与技术扩散
资源、劳动、产品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保留“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推行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大兴国际机场
一环六射高速公路
活动P101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1)说明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
提示:
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理位置优越;立体化的交通便捷; 有华北最大的湿地白洋淀,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2)议一议,设立雄安新区,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
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
(3)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雄安新区重点营造优美的亲水生态环境,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绿色智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
雄安新区的建设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生态、绿色、环保、高端高新产业;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融合,实现错位发展;
依托白洋淀湿地,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因地制宜,进行城市规划。
2. 议一议,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因素有哪些?其主要措施又有哪些?
项目 优势 限制性因素
北京 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层次高、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发达 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城市化问题突出
天津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沿海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制造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 水资源严重短缺; 高端人才相对缺乏
河北 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 科技水平、产业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基础不完善
2. 议一议,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因素有哪些?其主要措施又有哪些?
提示: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
合理规划,形成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合作模式;
建立高端并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建立区域完整产业链;
提高经济合作层次,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扩大资源获取渠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020,浙江卷,T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
上海、武汉、重庆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
提示: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材料三: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提示: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