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1-13 08: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中国的地形
——地势第一节“大江东去浪淘尽” “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为什么我国的大江大河
会向东流,而不是向其
他方向流呢?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西高东低中国的地势32°N我国的地势总体特征特征: 我国的地势: ,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昆伦山脉阿尔金山 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位于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
东。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这里主要地貌类型主要是
平原和丘陵。 第一阶梯:位于我国西南
部,平均海拔4000米。世界
最高的高原就位于此,号称
世界屋脊。第二阶梯:位于昆仑山、阿
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以东,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
峰山以西,平均海拔1000——
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填一填4000米以上高原、山地1000——2000米高原、盆地500米以下平原、丘陵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活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分别在哪级阶梯上牛刀小试 1、在图2—21中标注出我国三个阶梯分界的
山脉以及个阶梯的的主要地形区。

2、中国的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对我国有什么
影响?昆仑
山脉阿尔金山 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塔里木盆地青 藏 高 原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内 蒙 古 高 原黄 土 高 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 北 平 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的地形特征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小结山脉纵横交织,呈网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东——西走向: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也有些山脉是南北
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
三大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我国地形构成特点: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山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3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
广大,平原较少。4000米以上高原、山地1000——2000米高原、盆地500米以下平原、丘陵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复习题1.(2011福建福州)图2中,与我国地势
特征最接近的示意图是( )图2图2
2.(2011福建晋江)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部地区,又产生巨大水能,这主要是由于( )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山区面积广大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BB
(2011山东泰安)我国某一盆地,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盆地中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常常飞沙走石,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高山冰雪融水哺育着一块块绿洲。根据材料,完成5-6题。
5.该盆地是( )
A.柴达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6.该盆地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我国北方地区 B.身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C.受冬季风影响大 D.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CB7、(2011山东德州)对右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 ① 山的南侧高寒草原上,
常见成群的牦牛在觅食。
B 、② 山的南侧千里戈壁,
沙漠广布
C、 ③ 山北侧的高原,千沟
万壑,支离破碎
D、 ④ 山的东侧秋季稻谷飘香
8、(2011山东济宁)图中①山脉东侧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 )
A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D 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DC10、(2011黑龙江哈尔滨)读图回答问题。

(1)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第 级阶梯上。
(3)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4)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是 (有利或不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第一A有利14.(2011山东潍坊)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读我国地形区分布图(图15),回答下列问题。
(2)B是 高原,该地区土质疏
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治理的最根本措施是一
(3)C是 平原,该平原的形成原
因是什么?
黄土植树造林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