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图》教学设计
【教材研读】
《地图》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和信息的传递工具,是学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经常使用的重要工具。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阅读和提取地图上的地理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说明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够养成在生活中使用数字地图的习惯,感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够恰当地使用地理工具和方法进行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
地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用途,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利用地理查找信息和地图家族新成员。本节为新课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地图,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地图的重视。“地图上的方向”部分,尤其是经纬网地图,学生可能在极地视角中很难去判断方向,所以关键是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利用地球仪讲解,并辅以口诀要点帮助记忆;“地图上的比例尺”部分,对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学生要学会区分和相互转化。其核心是比例尺的公式,关键是要注意比例尺单位的使用,既要在计算时注意图距与实距单位的统一,又要为计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单位。其次就是判断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实际大小、详略的时候,需要学生在活动中对比并总结出在图幅大小差不多的情况下地图内容的详略差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
1.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2.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3.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4.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或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含效果评价)
1.了解地图的用途 1.阅读地图(交通图、地形图、导游图、政区图、城市图、军事图等),了解地图的含义和用途。 2.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进行勾画,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进行看图识图。 指导学生在课本上勾画概念。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看图识图,师生有交流,并让学生对地图的用途有初步认识,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
2.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设计情节: 观察华北地区地形图,找一找地图有哪些要素? 学生通过书本的阅读,自己能归纳出地图的三要素。 任务驱动法设疑,引出本堂课的教学知识点
2.1方向 阅读课本地图,小组合作,归纳平面地图的方向如何表示。 甲: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乙:指向标地图:跟指向标方向走 丙: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阅读课本15页内容与地图,归纳总结表示平面地图的方法都有哪几种。 针对三种表示方法分别给予讲解和整理,辅导学生做好笔记,帮助其理解记忆。
2.2 比例尺 学生根据书本回答比例尺概念。并计算。(注意单位转换) 学生会对三种不同的形式(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进行相互转化。(注意单位转换) 阅读课本17页“北京动物园图”“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H上,你能找到动物园吗?比较图F、图G,那幅地图比例尺大?哪幅地图比例尺小?哪幅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更加详细? 说说以下活动分别需要用到图F、图G、图H三幅地图中的哪一幅?(在北京旅游、确定北京在中国的大致位置、在动物园游览寻找景点)3.请你利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图G中天坛公园到国家图书馆的实地距离。 4.比较这三幅地图,把比较得出的结论写到下表中。 比例尺大小实际范围大小内容详或略大小详小大略
概念通过讲练结合,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也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增强对概念的理解。 利用课本上活动题,带领学生进行比例尺大小、详略、实际范围等的讲解,并辅以习题练习,最终使学生明确比例尺的计算、判别等。
2.3 图例 阅读地图,还要学会认识图例。地图上的图例是各种 符号 和注记的说明,它们都表示一定的 地理事物 。 在课件上给出部分图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和同桌、小组合作记忆并展示自己的记忆方法。
设计意图: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但是在学生平日以及考试中遇到的却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性知识,往往会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出一些应用型的试题。所以在讲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的时候必须结合中考试题予以讲解和实践。学生通过听讲、合作、讨论、计算、笔记、实践等过程不断认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本节较难的知识点。
3.利用地图查找信息 阅读课本18-19页,首先确定地理的大致分类(普通地理和专题地图),其次,找到如何利用地图查找信息的相关内容。 本部分内容简单,让学生配合课本和课件内容独立完成即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4.地图家族新成员 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老师课件的地图,让学生了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图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遥感影像地图(航空摄影、卫星遥感影像)和电子地图为主。 展示地图,让学生观看,并解释部分地图的制作过程。
设计意图:以日常生活为例,让学生知道地图在我们平日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5.中考真题训练 学生接力做题,并给其他学生讲解原因以及做题过程。 做好课件的播放,适时的予以讲解和指导。
【课堂实录】
一、通过地图,引出地图
课件展示:《周礼地官土训》说“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郑玄注日∶“说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这表明,周朝时我国古人就已经十分重视地图了。
那么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地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一样东西了,就从手机来说,百度地图、谷歌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大家肯定在手机上会熟练的使用它进行查询公交地铁、搜索目的地等,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图,通过图片进行地图的作用的学习。
设计意图:古代地图的展示,首先和现代地图不一样,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其次各种各样的地图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所接触到的地图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兴趣。并很快通过图片学习了地图的作用知识点。
二、探索新知
环节一:地图三要素——方向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很多种类的地图,也简单了解了地图的作用,那么我们在看地图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一副地图都有哪些要素,我们现在来学习本节的重点知识点——地图三要素。首先,大家看这幅地图,我们分别来看。
生:方向、比例尺、图例
师:那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向。大家都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是在地理中,除此以外,在地理中,还有西北、东北、西南、东南,一共是8个绝对方向。那么,在地图上,我们如何判断方向呢?请大家阅读课本15页,小组合作,学习地图上有几种判断方向的情况。
生:自主学习。
1.一般地图2.指向标地图3.经纬网地图:
师:那么如何判定方向呢?
生:1.一般地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2.指向标地图:采用“指向标”确定方向,一般指向标箭头指向北。
3.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师:好,大家阅读课本的效果很好,那我们来实践一下,看课本图a、b、c,小组合作,分别告诉我怎么判断。
生:图a,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直接判定
师:对,但是大家要注意以谁为中心画“方向的十字”,给大家四个字“就近原则”,谁离后面的“ 、什么、括号”近,就以谁为中心画
生:落实笔记。
生:图b,用指向标指示的方向判定即可。
师:我们练几道题试试。(学生查看课件做题)
生:回答问题,但是部分学生没有答对。
师:给大家总结一个方法,叫“指向标平移法”,我们需要确定指向标,然后将“NSWE”标到对应的位置,然后把指向标移到指定位置,然后再引一条直线指向对应点,那么所指方向就是我们所求方向。
生:图c,经纬网判断方向采用原则是“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师:做题训练(学生在前几道平面图上正确率很高,但是不会看极地视角图)
师:我们通过地图来讲解,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所求的两点是否在同一条经线或纬线上,如果在同一经线上,离南(北)极点越近越偏南(北);如果在同一纬线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画箭头,箭头所指方向为东,箭尾所指方向为西,如果不在同一经纬线上,先判断南北,再判断东西,然后加一起就是答案。
生:整理笔记。
设计意图:方向问题是中考经纬线、地形图部分最喜欢涉及的题目,所以,在地图上方向的讲解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要让学生学会在地图上判别方向。但是不管是指向标定方向还是经纬网定方向都是学生极易出现错误的点,故在讲解本部分内容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环节二: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师:说到比例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在数学上我们都学过,但是在地理上的比例尺我们需要学习什么?和数学有什么差别?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16页,查找比例尺的含义、公式和表示方式。
生:自学看书,同桌互相讨论
师:哪个小组告诉我答案?
生:小组代表起立说出答案,其余学生在课本上勾画。
师:阅读课本17页“北京动物园图”“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H上,你能找到动物园吗?比较图F、图G,那幅地图比例尺大?哪幅地图比例尺小?哪幅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更加详细?
2.说说以下活动分别需要用到图F、图G、图H三幅地图中的哪一幅?(在北京旅游、确定北京在中国的大致位置、在动物园游览寻找景点)
3.请你利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图G中天坛公园到国家图书馆的实地距离。
生:学生合作,回答问题
师:在地理比例尺中,我们最常遇到的是关于比例尺的大小、表示事物的详细、实际范围的大小,那么就请大家比较这三幅地图,把比较得出的结论写到下表中。首先请大家一定注意比例尺的大小(要看分母,分母越大实际越小,分母越小实际越大)其次就是实际事物的详略程度。
比例尺大小 实际范围大小 内容详或略
大 小 详
小 大 略
生:完成笔记
师:那我们来做题实践一下
生:接龙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比例尺问题是地图部分比较重要的知识,在平时考试中非常常见,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注意细节,特别容易出错,所以在本部分内容讲解时特别注重讲练结合,边讲边练习,通过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多多让学生陈述,多说多做,可以取得很好的理解记忆效果。
环节三:地图三要素——图例
师:大家经常可以在地图旁边看到很多数字、符号,他们用来表示地图中具体的事物,那么他们都有一个名字叫做图例,请大家查找课本内容,首先找到图例、注记的概念。
生:自主学习并勾画内容
师: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图例,大家看课件。
生:边查看边勾画
师: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用你自己的方法去记忆部分图例,等会来展示
生:小组合作
师:播放课件中的试题,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是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在本部分讲解时,多多让学生去参与理解记忆,能更好的加深印象。
环节四:利用地图查找信息和地图家族新成员
师:学完了地图三要素,那么我们如何在地图上查找我们想要的信息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图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所能看到的地图又增加了很多类型,我们一起去认识。阅读课本内容,自己进行勾画,完成问题。
生:首先,确定并获取你所需要的地图;其次,认真看地图的图例;最后,具体查找你所需要的信息。
新成员:1.遥感影像地图(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影像)
2.电子地图
三、中考试题训练
1.某地图比例尺是“两万分之一”,图上距离是3.6cm,那么实地距离约为( )A.1.8km B.180m C.0.72km D.72m
2.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家住北京的丽丽要去现场观看比赛,如需查阅地图,可参考( )
北京地形图 B.中国人口分布图 C.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D.北京城市交通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学们学习了杜甫的诗词后,想要游览四川省成都市的杜甫草堂。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同学们想要查找杜甫草堂的位置,应选择的地图是( )
成都市地形分布图 B.成都市气候分布图
C.成都市河流分布图 D.成都市旅游资源分布图
4.水榭在浣花祠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中考真题让学生感受知识点和实际的结合,并充分感受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并熟练的使用地图。
【案例评析】
地图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因此有地理“第二语言”之称。如何查看地图、如何在地图中寻找有用信息等都是在地理学习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今后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都扮演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更是在中考试题中,地图所占比重也是十分巨大。在本节教学中,对于地图三要素的讲解必然是重点。方向问题、比例尺的计算等一直是中考命题发重点。所以在教学时,对于本部分内容做了较为详细的安排和预设,也将本来计划的一个课时扩展到两个课时。有这样几个地方是比较成功的:1.落实重点知识点,将知识点落实到笔记上、落实到课本上、落实到试题上。2.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整节课,学生都在自己进行找图看图,学生自学、对学并落实笔记等。3.重点内容部分(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重点讲解,采用地球仪、白板、板书多种方式进行讲解,讲练结合,提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4.口诀记忆,利用学生朗朗上口的口诀去帮助学生记忆,不仅好记忆,而且方便理解。不足及措施:本节课没有带动全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部分学生没有融入到小组的合作中;比例尺的计算和地图上方向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刚接触,对于计算上还存在一些小问题,但是在方向上大多学生还难以理解极点视角上的方向问题,讲解上和练习上后期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