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单元检测(六) 自然灾害(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单元检测(六) 自然灾害(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9 10:5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六) 自然灾害
一、选择题
(2021·江苏盐城高一期末)东台市气象台2021年1月5日14时30分发布2021年首个重要天气报告:下表为东台市1月6日~1月9日的部分天气信息资料。据此完成1~2题。
1月6日 1月7日 1月8日 1月9日
日最高气温 4 ℃ -5 ℃ 0 ℃ 4 ℃
日最低气温 -4 ℃ -10 ℃ -9 ℃ -8 ℃
风力 偏北风5~6级 偏北风5~6级阵风7级 西北风3~4级 偏北风转偏南风3~4级
天气 多云 多云 晴到多云 多云到晴
1.此次寒潮来袭,东台形成的灾害性天气不包括(  )
A.低温         B.大风
C.冰冻 D.暴雨
2.此次寒潮来袭,东台居民的应对措施是(  )
A.加强监测和预报 B.发布寒潮预警
C.制定应急预案 D.保暖添衣,减少外出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2021年9月26日凌晨,雅安地区由于大暴雨引发了泥石流,造成喇叭河镇一在建工地工棚10余人失联。下图为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读图,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易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多
B.地形平坦
C.地表基岩广布
D.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不大
6.我国六大区域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7.六大区域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夏特古道跨越新疆天山南北,全长120千米,海拔均在2 500 米之上,是丝绸之路上一条非常险峻的古隘道。《大唐西域记》描述此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下图为夏特古道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驴友普遍选择春秋季徒步穿越夏特古道,主要是为了避开(  )
①洪水切断古道 ②野生动物袭击 ③高温酷暑天气 ④风雪严寒天气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9.《大唐西域记》中所说的“灾祸”,最可能是(  )
A.雪崩 B.地震
C.洪涝 D.泥石流
(2022·浙江温州高一期中)2021年10月7日21时41分,在山脉连绵的日本千叶县(35.5°N,140.15°E)沿海发生了6.1级地震,震源深度60 km。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次地震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山洪
C.泥石流 D.火山喷发
11.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①在室内,躲到大房间内 ②在室内,用棉被护住头部 ③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 ④在室外,尽量躲到大树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由于持续降水,2019年7月23日,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滑坡体阻隔河道,形成堰塞湖。完成12~13题。
12.下列应对堰塞湖溃坝危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用混凝土加固堰塞体
B.紧急撤离上游居民
C.直接爆破摧毁堰塞体
D.开挖溢流泄水槽
13.在对堰塞湖进行全面监测的过程中,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NSS
C.GIS D.数字地球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对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危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14~16题。
14.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5.被洪水围困的夜晚,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线杆大声呼救
B.躲在巨石之下等待救援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16.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等待救援
D.冷静观察,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
(2022·浙江杭州高一期中)GIS技术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下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据此完成17~18题。
17.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高的两个区是(  )
A.ab B.be
C.cf D.ad
18.干旱会引起植物原生质脱水,进而使植物长势不健康。要想获取植物的受灾情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RS
C.VR D.GNSS
(2022·浙江绍兴高一期中)2021年3月14日起,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北京、甘肃西部、内蒙古等地出现沙尘暴,局部遭遇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此次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境内,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图1、图2分别是2020年9月8日和2021年3月15日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19~20题。
图1
图2
19.下列地理信息技术中,可用来监测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的是(  )
A.人工智能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面对强沙尘暴现象,人类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植树种草 B.低碳出行
C.治理污水 D.退耕还湖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2019年12月2日10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3日至6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及以南大部地区将先后降温,局地超过14 ℃。图1为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
材料二 图2阴影区域是寒潮高发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1)寒潮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恶劣天气。
(2)受此次寒潮影响,总体而言,南方降温幅度较北方________。
(3)评价寒潮灾害对图2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有利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图2阴影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寒潮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22.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发生频繁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基本遵循沿__________分布的规律。
(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水库地震
(3)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灾情,试分析原因。
23.(2021·山东枣庄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泥石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部分)。
(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2)图中显示地震带与泥石流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加剧,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
单元检测(六) 自然灾害
一、选择题
(2021·江苏盐城高一期末)东台市气象台2021年1月5日14时30分发布2021年首个重要天气报告:下表为东台市1月6日~1月9日的部分天气信息资料。据此完成1~2题。
1月6日 1月7日 1月8日 1月9日
日最高气温 4 ℃ -5 ℃ 0 ℃ 4 ℃
日最低气温 -4 ℃ -10 ℃ -9 ℃ -8 ℃
风力 偏北风5~6级 偏北风5~6级阵风7级 西北风3~4级 偏北风转偏南风3~4级
天气 多云 多云 晴到多云 多云到晴
1.此次寒潮来袭,东台形成的灾害性天气不包括(  )
A.低温         B.大风
C.冰冻 D.暴雨
2.此次寒潮来袭,东台居民的应对措施是(  )
A.加强监测和预报 B.发布寒潮预警
C.制定应急预案 D.保暖添衣,减少外出
1.D 2.D 解析:第1题,此次寒潮来袭,东台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包括低温、大风、冰冻,不会出现暴雨。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天气变化没有出现降水,另外,最低气温在0 ℃以下。故选D。第2题,注意该题问的是居民的应对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发布寒潮预警 、制定应急预案都是政府部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故选D。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3.A 4.B 解析:第3题,图示地区是我国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出,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故选A。第4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故选B。
2021年9月26日凌晨,雅安地区由于大暴雨引发了泥石流,造成喇叭河镇一在建工地工棚10余人失联。下图为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读图,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易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多
B.地形平坦
C.地表基岩广布
D.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不大
6.我国六大区域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7.六大区域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5.A 6.B 7.C 解析:第5题,易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地区的地理特征是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多。地势起伏大。地表基岩广布地区不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年际变化大。第6题,西南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植被破坏也比较严重,地震频繁,岩石比较破碎松散,加上暴雨或冰雪融水的影响,就会产生特大或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第7题,我国西南地区高原、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加上降雨量相对较多而且集中,雨水侵蚀增加了滑坡的下滑力,同时雨水会腐蚀岩石,在压力作用下逐渐产生裂缝,形成不稳定的区域,因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发生滑坡、泥石流少。
夏特古道跨越新疆天山南北,全长120千米,海拔均在2 500 米之上,是丝绸之路上一条非常险峻的古隘道。《大唐西域记》描述此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下图为夏特古道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驴友普遍选择春秋季徒步穿越夏特古道,主要是为了避开(  )
①洪水切断古道 ②野生动物袭击 ③高温酷暑天气 ④风雪严寒天气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9.《大唐西域记》中所说的“灾祸”,最可能是(  )
A.雪崩 B.地震
C.洪涝 D.泥石流
8.A 9.A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夏特古道沿天山山麓的河流分布,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为河流汛期,洪水切断古道,无法通行。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冬季气候恶劣。①④正确。野生动物袭击不只出现在春秋季节。夏季高温酷暑天气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第9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途险阻,寒风惨烈,为冬季,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大声叫唤可能引发雪崩,不可能引发地震、洪涝、泥石流。故选A。
(2022·浙江温州高一期中)2021年10月7日21时41分,在山脉连绵的日本千叶县(35.5°N,140.15°E)沿海发生了6.1级地震,震源深度60 km。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次地震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山洪
C.泥石流 D.火山喷发
11.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①在室内,躲到大房间内 ②在室内,用棉被护住头部 ③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 ④在室外,尽量躲到大树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A 11.C 解析:第10题,结合材料可知,日本千叶县地处山脉连绵区,地震容易诱发滑坡灾害。第11题,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应躲避到狭小的空间,①说法不正确;在室外,大树容易倒伏,④说法不正确。
由于持续降水,2019年7月23日,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滑坡体阻隔河道,形成堰塞湖。完成12~13题。
12.下列应对堰塞湖溃坝危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用混凝土加固堰塞体
B.紧急撤离上游居民
C.直接爆破摧毁堰塞体
D.开挖溢流泄水槽
13.在对堰塞湖进行全面监测的过程中,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NSS
C.GIS D.数字地球
12.D 13.A 解析:第12题,堰塞体垮塌后对河流下游的威胁很大,其应对的最佳措施是开挖泄洪通道,降低河道水位,从而解除溃坝造成的洪水威胁。应该撤离下游居民,直接爆破摧毁堰塞体危险性很大,用混凝土加固堰塞体会增大危险,D正确,A、B、C错误。第13题,RS即遥感是利用传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对堰塞湖进行全面监测是RS技术的功能,A正确,B、C、D错误。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对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危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14~16题。
14.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5.被洪水围困的夜晚,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线杆大声呼救
B.躲在巨石之下等待救援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16.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等待救援
D.冷静观察,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
14.D 15.C 16.D 解析:第14题,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去,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医院。所以正确顺序是:③①②④,所以D正确,A、B、C错误。第15题,抱紧电线杆易被电击,所以A错误;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所以B错误;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是可行办法,所以C正确;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所以D错误。故选C。第16题,人在森林中奔跑速度不会快于火势顺风蔓延的速度;且一般地火灾发生时火苗是顺着火势和风势而倒的,所以A错误;“火势突然减弱”往往只是暂时的,随后风助火威,必有大火突起,火险之地,不可片刻逗留,所以B错误;低洼、坑洞处容易被山火包围或因烟雾窒息,是最难逃生的死地,所以C错误;选择火势弱处、逆风迅速突破火线才能化险为夷,所以D正确。故选D。
(2022·浙江杭州高一期中)GIS技术为干旱区划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下图为山东省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等级分区分布图,其中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据此完成17~18题。
17.山东省干旱等级相对较高的两个区是(  )
A.ab B.be
C.cf D.ad
18.干旱会引起植物原生质脱水,进而使植物长势不健康。要想获取植物的受灾情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RS
C.VR D.GNSS
17.D 18.B 解析:第17题,由材料信息“图数值越大,越利于干旱的形成”可知,干旱等级相对较高的区域在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干旱叠加后数值是较大的;a干旱区对应降水量4,土壤含水量4、气温3;b干旱区对应降水量3,土壤含水量3、气温2;c干旱区对应降水量1,土壤含水量2、气温1;d干旱区对应降水量3,土壤含水量3、气温4;e干旱区对应降水量2,土壤含水量2、气温4;f干旱区对应降水量2,土壤含水量1、气温1;综上所述可知,ad符合题意,D正确。第18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所以可以对农业区作物长势进行适时监测,所以要想获取植物的受灾情况,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B正确。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和储存地理空间数据信息,不能获取信息,A错误。VR是指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它不是地理信息技术,C错误。GNS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D错误。
(2022·浙江绍兴高一期中)2021年3月14日起,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天气,北京、甘肃西部、内蒙古等地出现沙尘暴,局部遭遇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此次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境内,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图1、图2分别是2020年9月8日和2021年3月15日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19~20题。
图1
图2
19.下列地理信息技术中,可用来监测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的是(  )
A.人工智能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面对强沙尘暴现象,人类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植树种草 B.低碳出行
C.治理污水 D.退耕还湖
19.B 20.A 解析:第19题,人工智能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A错;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沙尘天气影响范围,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数据显示与输出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与导航,故排除C、D两项。第20题,植树种草可以防风固沙,对强沙尘暴有抑制作用,故A正确;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温室气候的排放,故B与题意不符;治理污水是针对环境污染,退耕还湖是为了保护湿地资源,故C、D 两项与题意不符。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2019年12月2日10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3日至6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及以南大部地区将先后降温,局地超过14 ℃。图1为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
材料二 图2阴影区域是寒潮高发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1)寒潮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恶劣天气。
(2)受此次寒潮影响,总体而言,南方降温幅度较北方________。
(3)评价寒潮灾害对图2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有利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图2阴影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寒潮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大风 雨雪 剧烈降温
(2)大
(3)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农作物减产 减少病虫害 缓解土壤旱情
(4)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农作物品种,发展大棚种植。(任答2点)
22.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发生频繁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基本遵循沿__________分布的规律。
(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水库地震
(3)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灾情,试分析原因。
答案:(1)台湾 西藏 活动断裂带
(2)A
(3)自然原因:此次地震位于华北地震带,震中位于市区;且地震发生在凌晨,人们正处于睡眠中,逃生机会少。人为原因:唐山是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中房屋的抗震系数小;人们的防震意识差。
23.(2021·山东枣庄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泥石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部分)。
(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2)图中显示地震带与泥石流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加剧,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流域内具备大量的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具备丰富的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汇集在一起的水;具备比降较大的沟谷;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
(2)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地壳活跃,岩石易破碎。
(3)植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