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9 14: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第5课
何为“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手工,以工厂取代工场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随后拓展到欧美地区和全世界。它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恩格斯《反杜林论》
概念解析: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工场手工业 大机器生产阶段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英国
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指的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
革命性的变化
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知识回顾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1、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经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工业原料和国内市场。(圈地运动)
3、对外: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技术:英国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5、必要性:手工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
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








圈地运动
劳动力
农产品
国内市场
殖民扩张
海外贸易
资本原始积累
海外市场
手工工场
技术
自然科学发展
科学家热心对技术的改进
原材料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CONTENTS
【课程标准】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01
工厂与工厂制度
1、工厂产生的条件
(1)生产专业化的实现:
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2)机器生产的出现:
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
(3)集中生产的出现:
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工厂出现,产业工人被集中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
工厂
机器大生产
(专业集中)
作坊
手工劳动
(世代传承)
手工工场
手工;雇佣
(分散?集中)
2、含义:工厂是独立于家庭生产之外的,确立了近代生产原则、有组织地集中劳动的场所。
工厂

1、含义:工厂是独立于家庭生产之外的,确立了近代生产原则、有组织地集中劳动的场所。工厂制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建立在细致的劳动分工和使用机器的基础之上,是大规模集中生产的生产组织。
2、建立过程:由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首先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所以工厂制度也是首先在棉纺织业中确立的。
工厂制度

纺织工人开始与农业脱离,专门从事纺纱和织布,以工资为惟一的生活来源。……1771年他(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座纺织工厂,用水力作为织机的动力。这是建立近代机器大工厂的开端。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钱乘旦《英国通史》
阿克莱特和水力纺纱机
二、工厂制度
3、工厂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阿克莱特在自己的纺织工厂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独创的管理制度……当他一经发现无能、怠工等情况时,就要毫不留情地加以严肃处理。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 、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利润的最大增长,劳动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实行倒班制。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 ,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 ——宋严萍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课本24.25页思考工厂制度有哪些特点?
影响1:工人工作时间过长,危害工人健康。
特点1:实行倒班制,以保证机器昼夜运行。
对人们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大本钟
影响2: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二、工厂制度
3、工厂制度的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课本24.25页思考工厂制度有哪些特点?
特点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强化工人的纪律意识。
材料二: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自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
——《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
材料三:在这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必须是守纪律的,按固定的工作时间上班下班,一个工人不按时就会延误整个工序,因此他们必须养成集体劳动的习惯,不可以自由散漫。 ——钱乘旦《英国通史》
对人们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3:压榨工人阶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二、工厂制度
材料四:最典型的行业是陶瓷业,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场,在场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各个环节协同劳作。——钱乘旦《英国通史》
二、工厂制度
3、工厂制度的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课本24.25页思考工厂制度有哪些特点?
特点3:实行流水线生产,各环节协同劳作,由工厂主监督。
材料五: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原来需要花费12小时38分钟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3分钟。流水线的使用引发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
对人们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5:促使基础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影响4: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二、工厂制度
3、工厂制度的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课本24.25页思考工厂制度有哪些特点?
特点4: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对人们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6:为了更快更多地运输原料,刺激了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从而便利了出行。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汽船、火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飞机 、 汽车
3、工厂制度的特点:
①工人集中,实行倒班制(轮换)
②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工厂主监督管理整个生产过程
③生产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协作高效
④生产资料集中,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⑤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工厂制度

小结
工厂制度特点
1.实行倒班制以保证机器昼夜运转
2.制定严格规章制度以强化纪律意识
3.实行流水线生产,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
4.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分配
对欧美人们生活的影响
1.危害工人健康
2.时间观念增强
3.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4.城市化进程加快
5.教育推广、民众素养提高
6.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
5.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3、工厂制度的影响:
工厂制度

经济: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政治: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逐渐提高其社会地位;
社会: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
消极:资本家剥削工人,带来了工人劳动强度过高、贫富差距加大、阶级对立明显;
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
思考点:工厂制度对工业生产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
(1)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大量取代人工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工厂制度下,近代标准化生产出现,使各个生产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促进了科学管理,为有条不紊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历史解释:手工工场、工厂与垄断组织
比较 类别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区别 时期 14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手段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规模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
影响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联系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③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知识拓展
工厂制度引入中国

1、概况
(1)洋务派:19 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2)民族资本家: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永利碱厂汉阳铁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生产方式,从而推动中国迈向近代化。概念区别:洋务官办企业、洋务官督商办企业、近代民族工业
官办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
性质: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的企业
特点:侧重于军事工业,经费政府调拨,产品由政府分配
官督商办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
性质: 带有浓厚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特点:产品满足军事工业需求后可以进入市场
近代民族工业: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天津永利碱厂
性质:由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管理的企业
特点:产品完全进入市场
02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
的变化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1
(1)问题:大城市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2)措施: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从 1801 年到 1851 年的 50 年间,伦敦的人口翻了一番,全国城镇人口激增。因为扩张发生得如此之快,人们挤在狭小的生活空间中(污垢和疾病也是如此)
城市化
(1)狭义:指农村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2)广义: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设施水平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链接高考:
2018年海南卷第19题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出行
02
(1)运河: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
(2)铁路运输:速度快、成本低,受人青睐
(2)水路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801年曼彻斯特城市空间分布图1850年曼彻斯特城市空间分布图
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03
(1)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2)大量乡村人口从田园走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开阔了眼界
英国乡村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和 资金,技术等,工业革命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机械化、现代化发展。
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04
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1)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佳通工具出现后,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2)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中多设有标准钟
初等教育不断推广,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05
(1)现实因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对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①西方国家:1802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后,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背景:①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包括童工在内的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作条件恶劣、传染病流行。②为保护在棉纺织工厂中备受压迫的学徒,工人阶级和有识之士做了积极的努力。
内容:英国议会《学徒健康与道德法》,除规定若干保护童工的措施外,并附有童工教育条款,规定工厂主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的教育。
1839年,童工在纺织部门劳动力中的比例为:棉纺业46%,毛纺业50%,亚麻业54%,丝织业62%。1881年的一项统计,纺织厂中15岁以下童工的死亡率是15%。 ——钱乘旦《英国通史》
《夜校的明灯》(安源路矿工人夜校)
洋务运动时期培养人才,改革教育
②中国:
a.20世纪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出现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公布。是近代化教育的开端。
知识链接:
晚清选官制度:学堂选官制度。
b. 中共创立工人夜校。
给民众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
06
(1)表现:
①阶级矛盾激化: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②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③城市发展带来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资产阶级的居住区
空气清新
环境舒适
交通方便
衣食富足
工人的居住区
肮脏混乱
治安很差
疾病四伏
贫困饥饿
(2)结果:工人运动兴起
①表现:19世纪中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②影响: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结果:经过一系列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收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
给民众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
06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工业革命也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4、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6、工业革命也给民众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社会生产力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进步。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