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 (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 (共6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16:1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吕老师
夜间飞行的
秘密
语文/四年级上/第6课
02
字词学习
01
课前导读
03
整体感知
04
小结复习
第一课时
01
课前导读
蝙 蝠
雷 达
飞机为什么可以在夜间飞行?
一起探究夜间飞行的秘密吧!
02
字词学习
初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 会 认
biān fú

ruì

蝙蝠
即使
敏锐
铃铛
dāng
yíng
zhèng
zhàng
yíng píng
苍蝇
证明
障碍
荧光屏
āng
íng
àng
íng íng
èng
系着
读一读,注意后鼻音,准确发音。
我 会 写



wén






héng

shù
shéng

yíng

zhèng

yán

jiū

jià

shǐ
蚊子
即使
科学
横线
竖直
绳子
苍蝇
证明
科研
研究
驾车
行驶


雷达
我 会 写

我会注音:
1.绳子上系( )着许多铃铛。
2.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名词:1.有关联的。

关系
系统
系列
动词:结,扣。
系鞋带

联系

系领带
平撇
2.有联属关系的。

我 会 写

书写指导:右部“卩”起笔较低,竖为悬针竖,向下长伸。
成语积累:
即景生情 即兴表演 若即若离
有一点
笔 画:7
部 首:卩
结 构:左右
音 序: J
组 词:即使、即刻
观察对比:
即 既
我 会 写
héng
书写指导:“木”作部首时捺变点,右边中间的竖要出头。
“横”跟“竖、纵”相对。
笔 画:15
部 首:木
结 构:左右
音 序: H
组 词:横跨 纵横
我 会 写
shù
横七竖八: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
笔 画:9
部 首:立
结 构:上下
音 序: S
组词:竖立 横竖
书写指导:上部两竖左短右长,下部底横长。
近义词:
乱七八糟 杂乱无章
反义词:
有条不紊 井井有条
我 会 写
wén
yíng
shéng
书写指导:
右下部的竖弯钩要出头,要写得圆润。
观察这三个字的相同之处。
笔 画:10
部 首:虫
结 构:左右
音 序: W
组词:蚊子 蚊香
笔 画:14
部 首:虫
结 构:左右
音 序: Y
组词:蚊蝇 苍蝇
笔 画:11
部 首:纟
结 构:左右
音 序: S
组词:绳索 跳绳
我 会 写
jià
shǐ
笔 画:8
部 首:马
结 构:左右
音 序: S
组词:驾驶 行驶
笔 画:8
部 首:马
结 构:上下
音 序: J
组词:驾驶 座驾
书写指导:注意“马”的不同写法。
驾驶:
指操纵(车、船或飞机等)使行驶。
歇后语:
驾驶员罢工——想不开
03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
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人们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 ,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雷达
蝙蝠
整体感知
2.说说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写从蝙蝠身上了解飞机安全飞行的秘密。
第一部分:
( )
写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二部分:
( )
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
第三部分:
( )
8
3-7
1-2
整体感知
3、结合上一课学到的提问方法,边读课文边做好批注,整理一份自己的问题清单吧。
方法回顾
1.针对课文某自然段提出来的
如: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
(针对第16自然段)
3.针对全文提出来的
如: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2.针对课文某个部分提出来的
如: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
为什么?(针对第11-21自然段)
整体感知
小组问题清单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
阅读下面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说说你的发现。
整体感知
1.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来自课文中的两种事物,这个问题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来的。
我们在阅读时,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整体感知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作者写作时,为什么详细写第一次试验,而简略介绍后两次实验。
这个问题是针对写法提出来的。因此,针对课文的写法,我们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整体感知
3.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这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联想生活经验提出的。
我们在阅读时,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启示,提出自己的问题。
04
小结复习
课堂小结
小组问题清单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
阅读下面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说说你的发现。
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
从课文的写法上提问的。
从得到的启示来提问的。
课堂小结
根据发现的不同提问角度,继续提问。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将问题分类汇总,整理一份全班问题清单。
全班问题清单 内 容 写 法 启 示
1.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2.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 1.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 1.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呢?
2.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了新的提问角度,分类汇总了提出的问题。下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随堂测验
________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_____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_____似的到处乱撞,挂在_____上的_____响个不停。
kē xué jiā
biān fú
cāng yíng
shéng zi
líng dāng
科学家
蝙蝠
苍蝇
绳子
铃铛
一、读句子,看拼音填词语。
随堂测验
即( )
既( )
簧( )
横( )
蝇( )
绳( )
使( )
驶( )
科( )
料( )
证( )
政(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即使
既然
弹簧
横竖
科学
预料
苍蝇
绳子
证实
政府
行使
驾驶
02
品读释疑
01
复习导入
03
方法总结
04
拓展练习
第二课时
01
复习导入
课堂回顾
绳 子
苍 蝇
证 明
研 究
雷达
显 示
蚊 子
即 使
灵 巧
科学家
驾驶员
横七竖八
课堂回顾
内容:
分段:
第1-2自然段
第8自然段
第3-7自然段
写从蝙蝠身上了解飞机安全飞行的秘密。
写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
问题回顾
全班问题清单 内 容 写 法 启 示
1.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2.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 1.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 1.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呢?
2.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
02
品读释疑
品读释疑
课文一开始由飞机引入,启发我们探究飞机为什么能安全夜航,为下文理解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的关系铺垫。
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解决问题。
课题是“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
品读释疑
朗读第3-7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解决。
03
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课文的旁批)
02
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01
从哪里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
品读释疑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这组关联词说明了蝙蝠飞行本领高超。
朗读、概括蝙蝠的飞行特点,找关联词理解。
这些现象引起科学家的思考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飞行特点
2.不与任何东西相撞。
1.边飞边捕捉飞蛾和蚊子;
品读释疑
实验场地布置 实验顺序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没响,
绳子一根没碰着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
铃铛响个不停
把蝙蝠的嘴封住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根据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
品读释疑
它一边飞,一边从( )里发出( )。
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 )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 )里,蝙蝠就立刻( )。
蝙蝠探路的秘密:

超声波
障碍物
耳朵
改变飞行的方向
障碍物
读课文第7自然段,完成填空。
品读释疑
观看视频
看视频,进一步了解蝙蝠的回声定位。
品读释疑
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解决问题。
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动手画雷达探路示意图
障碍物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雷达
发出
遇到
反射
显示
根据示意图复述雷达的探路秘密。
品读释疑
雷达
( )
( )
( )
( )
( )
( )
蝙蝠
相当于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超声波
耳朵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品读释疑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老师参照第一次实验,把后两次实验具体写了出来,同学们对比读一读,交流感受。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科学家做了第二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科学家做了第三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品读释疑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呢?
超声波清洗机:基于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对金银首饰、眼睛、义齿、茶具、奶瓶、奶嘴及水果等清洗的同时还进行了消毒杀菌。
品读释疑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呢?
超声波洗牙: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荡作用,去除牙齿上的牙结石、烟渍和茶斑等,与传统洗牙相比,具有效率高、速度快、创伤轻、出血少、省时省力的优点。
03
方法总结
方法总结
发现提问角度
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写法
启示
内容
方法总结
我们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提问,大家有没有真正掌握呢?来看课后第三题。
方法总结
我们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提问,大家有没有真正掌握呢?来看课后第三题。
小组汇报形式:
读到_____________,我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这是从______角度提出的问题。
关于_______这个问题,我从______得到了解决,我的想法是__________。
方法运用
内容上:
示例:马铃薯是植物的根吗?
写法上:
示例:变态茎分为哪几种?
联系生活实际:
示例:还有哪些植物是变态茎?
马铃薯是植物的茎。
运用_____的说明方法,列举我们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变态茎。
水仙、百合……
举例子
课文小结
夜间飞行的秘密
发现问题:蝙蝠夜间飞行
研究问题
不断研究
得出结论
反复实验
受到启发:为飞机装雷达
热爱科学
课文小结
启发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科学奥秘,创造出更多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设备。
本文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
主要内容
启发明理
我的收获
2
用自己的话复述蝙蝠和雷达探路的方法。
4
学完课文,你的想法:________。
3
“夜间飞行的秘密”指的是:_________。
1
你积累的好词佳句:___________
04
拓展练习
拓展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启发?
蜻蜓——直升机
海豚——潜水艇
青蛙——电子蛙眼
拓展延伸
科学家研究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从中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从而使飞机能安全夜航;以及上面这些模仿生物构造和功能而发明了新的事物,都属于仿生学。
仿生学: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
拓展延伸
以“夜间飞行的秘密” 为题,语言简洁,激发读者好奇心,再逐步揭开蝙蝠、超声波、雷达、飞机之间的关系。
1
科普说明文,语言简洁、逻辑严密;
2
用浅显的语言说明深奥的科学道理。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范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蝙蝠比作没头苍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被塞住耳朵、封住嘴巴的蝙蝠到处乱撞的状态。
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02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 )
03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
01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 ( )
设问
反问
比喻
课堂练习
即使……也…… 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
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2
(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
它( )飞,( )从嘴里发出超声波。
一边
一边
即使

不是
而是
障碍物
( )
( )
( )
( )
发出
遇到
反射
显示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雷达
( )
( )
( )
( )
( )
( )
蝙蝠
相当于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超声波
耳朵
障碍物
( )
( )
( )
发出
遇到
反射

超声波
耳朵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雷达
蝙蝠
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