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地形和地势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1地形和地势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9 10:4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第二课时 中国的地势
【教学内容】
中国的地势呈西高东低格局,阶梯状分布,需要学生掌握三级阶梯分界线,了解地势对交通,河流和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分布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让学生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分界线、大致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掌握中国地势特点给气候、交通和河流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结合图片和古诗词等资料,认识我国地势的特点,掌握三级阶梯分界线,举例说明我国地势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运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基本地貌概况,通过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征。
2、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难点:地势对于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重难点如何处理:引导学生利用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理解等思考活动;教师辅导(讲解)达到目的。
【教学方法】
三段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实操演示法+情景任务驱动法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师引领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设疑 同学们好,我们都知道,古人喜欢用诗词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老师这里呢也有几句古诗想和大家分享,那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一下吧。上课前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几句古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几句诗中描绘了一个共同的场景“大江东去”“毕竟东流去”“春水向东流”那么老师就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了,我国的河流为什么大都向东流呢?有没有同学愿意帮老师解答这个问题? 鼓励同学的回答。说明同学回答的是地势的原因而不是地形的原因,再次询问学生地形和地势的区别? 老师点评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出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思考回答地势导致河流向东流 学生回答地形和地势的区别 由底蕴深厚的古代诗词导入,联系生活,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转承过渡 下一页PPT,老师带领同学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地形,形就是指形态,地形就是指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有山地,盆地,平原,丘陵,高原等。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态势,坡度的陡缓情况。 了解概念,形成印象,方便接下来的学习。
环节一:回顾中国的地形特征 那么我们已经掌握了地形和地势两个概念的区别,那就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回忆一下上节课所讲的中国的几种重要的地形区好不好。 教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对照高度表分析我国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学生看PPT回答,PPT是动图,点一下,同学说一个地形区的名称。 读图说出我国主要地形区。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得出结论
环节二:讲授我国地势 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表述我们知道中国的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中国的地势又有什么特点?我们说地势是强调高低起伏,那么同学们看这个PPT能不能告诉老师哪个位置高哪个位置低呀? 展示:第9页 教师:我们知道中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接下来咱们再看一下分层设色图,同学们根据图例判断一下,高是多高,低是多低,引出中国三级阶梯的高度变化。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层设色图颜色层次非常分明,是不是有明显的边界线呀,由此引出三级阶梯的边界线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我国地势的另一个特点:呈阶梯状分布。 展示11页PPT,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地势是三级阶梯分布,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看一下,哪一幅图更符合三级阶梯的特点? 老师总体介绍我国地势的两大特点,西高东帝和三级阶梯分布。 既然知道了我国的地势以阶梯状为主,那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阶梯分界线,看看是什么地形能将高度差异如此巨大的地形区进行划分吧 老师和同学一起完成表格 老师: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就是边缘部分,那同学们能不能和老师一起探究一下,阶梯内部有哪些地形区? 老师带领学生完成第一第二第三阶梯内部的地形区。 看9页PPT,学生根据高原的位置得出西高东低 学生看PPT,总结三级阶梯的高度 回答: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有两条明显的颜色突变,说明这两条线处的高度有明显的变化。 同学回答第二幅图 完成表格并展示 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海拔分界线
大量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并提供了大量的情境和图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作业:绘制地势特征的简图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中国的地势特点,也研究了地势分界线和内部主要地形区,那老师就留一个作业,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一下。 作业安排:借助铅笔和直尺等相关工具,绘制地势特征的简图,要求要体现地势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的特征,并标注出各阶梯的海拔数据和地形。(通过绘制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
环节三:探讨我国地势特点的影响 展示:我国的地势阶梯图和中国的降水分布图和我国的干湿地区图 展示因为水热条件良好形成的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展示中国河流分布示意图 展示长江航运图 展示中国的水电站分布图 展示三峡水电站图 活动:知识小结 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形地势以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学生发表比如地大物博或者大好河山 老师总结,我们学习地形地势不仅是要知道地形地势的特点,同时也要看它们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老师播放PPT。同学们看老师的这张PPT,能看出什么情况呀?蓝色的是降雨量的情况,我们会发现降雨量是呈现什么规律? 那么降水的规律变化和咱们这节课的地势有什么关系呀? 老师总结,所以四川盆地虽然居于内陆,但是因为水汽的深入变成了天府之国。 同样的,当雨水降落在内陆,又开始在内陆不断地汇集,从小溪又变成长河东流入海,向东流的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 那么河流在长途跋涉过程中经过阶梯边缘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既然河流大都是自西向东从第一阶段流向第三阶梯,那河流从高一级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瀑布,可以观赏,还可以做什么呢 教师:我国大型水电站大部分布局在阶梯的交界处,这也说明了地形地势的特点对我国的能源工业产生了影响。 引导:我们已经对我国地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你能试着总结出来吗?如果你有不同的答案,也欢迎大家补充哦。(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的胆量,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回答相关问题,并展示答案。 回答: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学生回答自东向西或者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学生回答有利于水汽深入 学生回答瀑布 回答:落差变大,适合建设水电站。 气候: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了丰沛的降水。河流:使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水利: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交通: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地势对中国的影响,学会从正反面思考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学生回答)和地势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河流,气候,交通),丰富多样的地形地势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地形地势的适应和改造,塑造了我国960万平方公里上多姿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回答: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 地形地势特点影响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又改造地形。
课后练习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趁热打铁完成一些小练习吧。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并订正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讲中国的地势,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非常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探讨分析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读图、分析问题、小组讨论贯穿着整个课堂。在教学中强调以地图、案例等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注重从实例出发,创设真实情景,并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
本节课的缺点和不足:教学灵活性不足,未能充分调动小组合作讨论的积极性,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本节课内容针对所在班级基础有限,教学深度和难度还有所欠缺。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教授过程中,并没有完美的进行角色转变,还需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