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习题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习题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9 12:5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二章 声现象
1.如图所示是我国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 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编钟。这套编钟共65件,制作这么多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A
解析:
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在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振动快慢不同,故每个编钟的发声音调不同,按照乐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故选A。
2.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速度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D
解析:推拉活塞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3.某社交类软件,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软件播放的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   (选填“高”或“低”),声波传播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音调与声音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此时声波的频率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软件播放的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高;声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不变
4.(20-21 ·聊城高唐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快,纸片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解析: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快,硬纸片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频率
5.(20-21·滨州滨城区期末)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 )
A.鸦雀无声 B.声如洪钟
C.宛转悠扬 D.窃窃私语
B
解析:
鸦雀无声的意思是没有声响,说明响度特别小,故A不符合题意;声若洪钟的意思是声音很大,说明响度特别大,故B符合题意;宛转悠扬的意思是听起来悦耳,与响度大小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窃窃私语的意思是背地里小声说话,说明响度特别小,故D不符合题意。
6.(20-21·潍坊昌邑期末改编)如图描述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是( )
A.音叉发声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B.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短,音调变高
D.抽取罩内的空气,铃声减小
A
解析:音叉发声响度越大,振幅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振动溅起水花,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钢尺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逐渐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铃声越来越小,推知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时,就听不到铃声,可以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
7.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A
解析:“男低音”和“女高音”中的“低”和“高”是指音调的高低,由此可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女高音仅是轻声伴唱,响度不能太大,故A正确。
8.(20-21·枣庄市中区期末)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架子鼓。她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用力越大,同学们听到声音的   越大。
振动
空气
解析: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用力敲击鼓面,使鼓面振动产生声音,鼓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敲击鼓面,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响度
9.如图所示,是常见的喇叭和听诊器,将它们制成这种形状,是为了减少   ,增大   。
声音的分散
响度
10.(20-21·德州禹城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解析:
由波形图可知,两幅图中钢琴、长笛的振动快慢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而钢琴与长笛的结构和制作材料不同,声波的形状也不同,则音色不同。故B正确。
B
11.(20-21·枣庄市中区期末)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有同学在8个相同的
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了“水瓶琴”。如图所示,用棒敲打其中两个,
发出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音调 音色 B.响度 音色
C.音调 响度 D.只可能是音色
解析:
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发声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若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瓶内水的高度不同,敲击时瓶振动的难易程度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
B
12.(20-21·德州禹城期末)口技演员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这些声音的   ;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音色
振动
解析:
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音调
13.(20-21·潍坊寿光期末)“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句的意思是: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那么关于笛声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们能听出是笛声,主要利用的是声音的响度不同
B.满城的人都能听到笛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水里的鱼儿也能听到笛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远处的人们能听到笛声,说明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解析:
人们能听出是笛声,主要利用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满城的人都能听到笛声,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的,故B错误;水里的鱼儿也能听到笛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C正确;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是不能发声的,故D错误。
C
14.(20-21·潍坊寒亭区期末)有关自然界中的声音的描述很多,请欣赏下面这段描写:“听,那是黄莺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唱出婉转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吱吱,这只小虫的声音如音乐家的小提琴……许多虫、鸟的声音在我耳朵里汇成了一首独具特色的交响乐,它是多么令人陶醉、着迷!”以下是关于这声音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听,那是黄莺在歌唱”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
B.虫、鸟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虫、鸟的声音不同是通过音色来分辨的
解析:
人们听出是“黄莺在歌唱”是由于发声体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虫、鸟发出的声音是由各自的发声部位振动产生的,不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它像一位熟练的女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C错误。
D
15.(20-21·潍坊潍城区期中)如图是几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响度相同 B.乙和丙响度相同
C.乙和丙音调相同 D.乙和丁音色相同
解析:由图可知,乙的振幅最小,甲和丙振幅相同,故甲和丙响度相同、乙和丙响度不相同,故A正确,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振动的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不相同,故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丁波形不同,不是同一种物体发出的,所以音色不同,故D错误。
A
16.(20-21·潍坊潍城区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闻其声而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演奏二胡用不同的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解析: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而音色与发声材料有关,同一材料,音色不变,故A错误;每个材料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而辨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B错误; “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带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高,声音的音调高,故C正确;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正确。
CD
17.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的特性,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解析:(1)利用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则在振幅相同时,音调不同,是为了探究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利用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响度不同,是为了探究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关系。
(1)小明同学利用该实验装置可以进行两个实验探究内容,分别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___  。
探究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关系
17.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的特性,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解析:这两种研究方法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以上两个探究实验都用到了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即 法。
控制变量
17.如图所示,小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的特性,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解析:(3)第一次伸出桌边短一些,钢尺振动得快;第二次伸出桌边长一些,钢尺振动得慢;前后过程中,钢尺两次的振幅要保持相同,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3)若某次实验中,第一次将钢尺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第二次伸出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前后过程中,钢尺两次的   
要保持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
振幅


频率
18.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高度不同。
解析:(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1)若用相同的力依次敲击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此时声源是   (选
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
瓶和水

18.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高度不同。
解析:(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若用嘴依次吹水瓶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此时声源是   (选
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吹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
空气柱

18.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高度不同。
解析:(3)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3个瓶子,依次发出的声音为“1(do)”“3(mi)”“5(sol)”,音调越来越高,瓶子的水应该越来越少。
(3)在某课外活动中,几位同学也在做这个实验。如图乙,他们从左至右依次敲击
3个瓶子,发出的声音为“1(do)”“3(mi)”“5(sol)”,发现音调逐
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19.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勇,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解析:
(1)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题图知A区的铜片较厚较长,振动较慢;B区次之,振动较快;C区的铜片较薄较短,振动最快。故A区发出的音调较低,C区发出的音调较高。

(1)在图中,C区是   (选填“高”“中”或“低”)音区。
19.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勇,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解析:(2)往气孔用力吹气时,其振动幅度变大,即响度变大,但其振动的快慢是不变的,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
不变
(2)往左边第一个气孔用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
高”“变低”或“不变”)。
19.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勇,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解析:(3)由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铜片在继续振动,故选B。
B
(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这是声音的回声
B.铜片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
D.铜片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9.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勇,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解析:(4) 选用手机铃声作为声源,比较不同材料隔音效果时,要控制手机铃声响度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小勇又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了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的实验:
(4)他准备通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
声作为声源,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   (选填
“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19.喜欢课外探究的小勇,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振动,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解析:(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用羽绒服做隔音材料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因此,羽绒服的隔音性能最好。
羽绒服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通过探究得到如下表实验数据: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材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