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20 21:15:50

文档简介

2022 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年级 10 月联考
生物评分细则
1.C 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一定产生新的基因,A 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引起个体表型的改变,密码
子的简并性,B 错误;物理因素可诱导基因突变,C 正确;可遗传变异若发生在体细胞,就不一定
遗传给下一代。
2.D 镰状细胞贫血由基因突变引起,A错误;镰状细胞贫血性状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利有害,取决于
环境,B错误;该地区居民中杂合子比例较高,C 错误;杂合子有利利于该地居民适应当地环境,D
正确。
3.C 秋水仙素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 正确;多倍体营养高于二倍体,B 正确;三倍体可以形成极
少数的正常配子,会产生极少数籽粒,C错误;二倍体可以正常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有籽粒产生,D
正确。
4.C 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A 正确;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可能为 aBX、aBXA、AbY、
bY,B 正确;细胞含有 3个四分体,6 条染色体,多于 12 个 DNA 分子,C错误;D 正确。
5.A 猫叫综合征是由于 5 号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所导致的遗传病,A错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
段,可以有效地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B 正确;调查人群中遗传病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
基因遗传病,C正确;基因治疗是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D 正确。
6.D 昆虫发生突变是不定向的,A 错误;在理想情况下乙地区昆虫种群的 A、a 基因频率不会发生
改变,B错误;丙地区昆虫种群中 A基因的频率为 12%,C 错误;D 正确。
7.C 棕熊和北极熊之间的差异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A 正确;棕熊和北极熊之间原本存在地
理隔离,B 正确;棕熊和北极熊基因库不相同,C 错误;D正确。
8.A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A 错误;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
人与鱼有共同的祖先来解释,B 正确;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 正
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D正确。
9.D 细菌的耐药性大多是因细菌发生突变而产生的,A 正确;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其在长期进
化的过程形成的,B正确;细菌具有耐药性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细菌细胞壁的渗透性发生了改变,阻
碍抗生素进入菌体,从而使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C正确;抗生素不能大量使用,否则可能会对人
体产生伤害,D错误。
10.A 血红蛋白存在于血细胞中,B 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C 错误;消化酶和胃蛋白酶位
于胃液中,不存在于内环境,D错误。
生物答案第 1 页 共 3 页
11.D 脱水会使人体内环境水分减少,所以血浆含量减少,呕吐和腹泻导致内环境离子蛋白质和血
糖含量下降,故答案选择 D。
12.B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部分神经元,如双极细胞,仅存在一个
树突,B错误;神经元的胞体含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是神经细胞代谢和营养的控制中心,C正确;
运动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D正确。
13. C 刺激 A处,产生的神经冲动会沿神经纤维先经过 b,再经过 c,所以灵敏电流计先向左偏一
次,再向右偏一次,A正确;若刺激 b,c 中点,产生神经冲动会同时进过 b,c,所以灵敏电流计不偏
转,B 正确;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外正内负,所以灵敏电流计指针初始状态偏向右侧,C错误;
若刺激 e 处,产生的冲动先经过 f 再经过 g,所以灵敏电流计指针往中间偏 2次,D 正确。
14.D 自主神经系统不由意识支配,A错误;人体中所有器官不都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
调节,比如血管不受副交感神经调节,B 错误;交感神经会使支气管扩张,C 错误;副交感神经可
以使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加强,D正确。
15.B 该反射弧共有三个突触,A 错误;a 是传入神经,破坏后则刺激 e 处该高等动物既不会产生
感觉,也不会产生反射,B 正确;高位截瘫患者刺激 e 处产生神经冲动无法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皮层,
C错误;该过程没有通过完整反射弧结构,D 错误。
16.B 静息电位的大小主要与细胞膜内外 K+浓度差有关,A 正确;静息状态下 Na+ —K+泵不工作,
B错误;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 Na+内流相关,细胞内外 Na+浓度差变小,动作电位值下降,C正确;
为避免环境干扰,所以应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溶液中进行,D正确。
17.A 兴奋在反射弧中会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性越高,到
达阈电位所需时间越短,一次兴奋所持续的时间越短,B 正确;溶液中 K+浓度增大,外流减少,静
息电位与阈电位差值减小,C 正确;神经细胞膜在接受有关刺激后 Na+内流加快,更容易达到阈电
位,D正确。
18.D 小脑属于高级神经中枢,A 错误;跑步时需要下丘脑参与机体的稳态调节,B 错误;应该饮
用大量生理盐水补充出汗丢失无机盐,C 错误;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组织液浓度增大,导
致组织液增多,D正确。
19.C 类吗啡肽物质与多巴胺引起毒瘾的机制不相同,A错误;长时间使用含有类吗啡肽的药物会
产生精神依赖,B 错误;研究促进突触前膜上 Ca2+转运蛋白开放的药物可以提供戒毒新思路,C正确;
由于外来的类吗啡肽对人体有害,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含有类吗啡肽的药物,D错误。
20.B 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A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H
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听不懂他人说话,B错误;阿尔茨海默患者与其大脑内特定区域的神经元
生物答案第 2 页 共 3 页
大量死亡有关 C 正确;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21.(13 分)
(1)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避免某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
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3分
(2)①基因多样性 2 分 物种多样性 2 分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 2分 自然选择 2 分
③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2 分
22.(16 分)
(1)否 1 分
图中印记重建的过程中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2 分
(2)父方 2 分
雄配子中印记重建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记重建为甲基化,而雄鼠的 a 基因未甲基化 3 分
生长缺陷:生长正常=1:1 2 分
(3)杂交组合:②×③ 或 ②× ④ 3 分
预期实验结果:子代全为生长缺陷 3分
23.(15 分)
(1)血浆蛋白随尿液流失,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到血浆的量减少,组织液增多,故
表现为全身水肿 3 分
(2)(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 2 分
成年人的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调控,而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还不能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进行
有效地控制 3 分 分级 2 分
(3)遗传因素决定、先天具有的 2 分
增强了机体活动的预见性、灵活性和精确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3 分
24.(16 分)
(1)神经 2 分 大脑皮层 2 分
(2)实验思路:取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相同大大鼠分为 A、B、C、D 四组,对 A 组大鼠不施加
针刺,取脑脊液注入 C 组大鼠脑中;对 B 租大鼠施加针刺,取脑脊液注入 D组大鼠脑中。分别检测
C、D 两组大鼠的镇痛效果。 4 分
预期结果:C 组大鼠无镇痛效果,D组大鼠有镇痛效果。 2 分
(3)随电针频率升高,脑啡肽释放减少,强啡肽释放增加(高频率电针促进强啡肽释放,低频电
针促进脑啡肽释放) 3分
(4)例:①可防止病人对镇痛药物过敏 ②可避免病人服用镇痛药物出现的负作用 3 分
生物答案第 3 页 共 3 页2022 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年级 10 月联考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2022 年 10 月 17 日 14:30-17:05 时长:7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一定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B.基因突变一定能引起个体表型的改变
C.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诱导发生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一定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2.镰状细胞贫血主要流行于非洲的疟疾高发地区。已知携带致病基因的某个体(杂合子)在正常情况
下不表现出患病性状,但体内同时具有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镰状细胞贫血由染色体变异引起
B.镰状细胞贫血性状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无利
C.该地区居民中杂合子比例较低
D.镰状细胞贫血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该地居民适应当地环境
3.香蕉是一种美味的水果。野生香蕉为二倍体,而食用香蕉是三倍体。因此,人工种植香蕉依靠无性
生殖繁殖后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用香蕉的培育可能会用到秋水仙素 B.食用香蕉营养物质含量高于野生香蕉
C.食用香蕉一定无法形成籽粒 D.野生香蕉可以形成籽粒
4.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
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物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可能为 aBX、aBXA、AbY、bY
C.该细胞含有 3 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 个 DNA 分子
D.若该生物精原细胞中的全部 DNA 分子双链均被 15N标记,在 14N的环境中进行两次正常的有丝分裂
后被标记的子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1 或 1/2 或 3/4
5.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猫叫综合征是由于 5 号染色体的缺失所导致的遗传病
B.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
C.调查人群中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D.基因治疗是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
6.在理想情况下(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且没有突变、没有选择、没有迁移、没有遗传漂
变) 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一小岛上甲、乙、丙三种地
区均出现了有别于其他地方性状的昆虫(突变型),现派出一队研究员去调查,结果如下,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昆虫所处地区 野生型纯合子(aa)(%) 突变型杂合子(Aa)(%) 突变型纯合子(AA)(%)
甲 49 42 9
乙 81 18 1
丙 78 20 2
A.甲地区独特的环境和自然选择导致了昆虫发生了突变
B.在理想情况下,乙地区昆虫种群的 A、a 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C.丙地区昆虫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0.02
D.在理想情况下,丙地区的昆虫自由交配,子代突变型纯合子的比例为 0.0144
7.北极熊与棕熊外形和生活习性有着明显不同,在表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自然环境中,它们处于不
同的生态系统,但是随着地球持续变暖,棕熊和北极熊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它们相遇后进行交配并
产生可育的杂交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棕熊和北极熊之间的差异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B.棕熊和北极熊之间原本存在地理隔离
C.棕熊和北极熊基因库相同
D.可通过 DNA 检测确定杂交熊的父方和母方
生物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8.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在《自然》发表了四篇学术论文,为有颌类的
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了确切证据,改写了“从鱼到人”的演化史。下列对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
确的( )
A.分子生物学证据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的祖先来解释
C.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9.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能力。目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细菌对抗
生素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菌的耐药性大多是因细菌发生突变而产生的
B.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其在长期进化的过程形成的
C.细菌具有耐药性可能是细菌细胞壁的渗透性发生了改变,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
D.不同的抗生素作用机制不同,同时大量使用不同抗生素可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10.正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A.O2 、CO2、激素、氨基酸 B.HCO3-、葡萄糖、尿素、血红蛋白
C.载体蛋白、抗体、Na+、 乳酸脱氢酶 D.消化酶、K+、H2O 、胃蛋白酶
11.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可以引起不可控的呕吐和腹泻,导致严重脱水。
据此分析霍乱病人的内环境可能会出现下列哪些变化( )
①血浆含量减少 ②血浆中 Na+含量下降 ③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 ④血糖含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B.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C.神经元的胞体含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是神经细胞代谢和营养的控制中心
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13.我们常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来研究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相同
电极,这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灵敏电流计上。已知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图
中灵敏电流计指针不表示实际偏转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生物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A.图 1 中,若刺激 a 处,则灵敏电流计先向左偏一次,再向右偏一次
B.图 1 中,若刺激 bc 中点,则灵敏电流计不偏转
C.图 2 中,灵敏电流计指针初始状态偏向左侧
D.图 2 中,若刺激 e 处,灵敏电流计指针往中间偏 2 次
14.下列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可以由意识支配
B.人体中各个器官都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
C.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脏跳动加快、支气管收缩
D.副交感神经可以使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加强
15.如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的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弧中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共有四个
B.若将 a 处神经元破坏,则刺激 e 处该高等动物既不会产生感觉,也不会产生反射
C.高位截瘫患者在刺激 e 处时可产生感觉
D.若刺激 b 处,d处收缩,则发生了反射
16.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常用材料。研究表明,当改变神经元轴突外 Na+浓度的时候,
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会随着 Na+ 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静息电位的大小主要与细胞膜内外 K+浓度差有关
B.静息状态下,Na+ — K+泵可以将细胞内的 K+主动泵出细胞
C.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 Na+内流相关,细胞内外 Na+浓度差变小,动作电位值下降
D.测定枪乌贼的神经元正常电位,应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溶液中进行
生物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17.如图,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的高低直接取决于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能使 +Na 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
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的差值大小或从静息电位达到阈值的难易程度,静息电位与阈电位差值越小
或从静息电位到阈电位越容易,则细胞的兴奋性越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某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单向传递
B.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越高,一次兴奋所持续的时间越短
C.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随所处溶液中 K+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D.神经细胞膜在接受有关刺激后 Na+内流加快,更容易达到阈电位
18.为响应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号召,复兴中学高二学生李华在课余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当他进行
跑步运动时,关于他的机体描述正确的是( )
A.调控跑步的低级运动中枢在小脑
B.跑步时不需要下丘脑参与机体的稳态调节
C.跑步之后,大量出汗的该学生应饮用大量清水
D.跑步后该学生脚掌出现水泡,可能是因为剧烈摩擦,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19.人脑中本来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没有毒性且对身体有益。吸毒者在吸食了吗啡等毒品之后,外
来的类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可以使人体感到愉悦,但会通过抑制 Ca2+的跨膜转运,减少自身的类吗
啡肽的分泌,最后只能靠外界的类吗啡肽物质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完全停止
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吗啡肽物质与多巴胺引起毒瘾的机制相同
B.长时间使用含有类吗啡肽的药物不会产生精神依赖
C.研究促进突触前膜上 Ca2+转运蛋白开放的药物可以提供戒毒新思路
D.由于外来的类吗啡肽对人体有害,我们应该禁止使用含有类吗啡肽的药物
20.人的脑中有 140 多亿个神经元,它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
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 )
A.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H 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听不见他人说话
C.阿尔茨海默患者与其大脑内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有关
D.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生物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
21.(13 分)非洲草原上,狮子的捕食对象范围很广,常捕杀非洲水牛、长颈鹿,斑马、羚羊等动物。
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1)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原因是 。
(2)该草原上的羚羊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某河流两岸。下图表示羚羊原种进
化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过程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 、 层次 。
②X、Y分别表示 、 。
③据图分析,形成新物种的方式为 。
22. (16 分)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 甲基化是遗
传印记的重要原因之一。某印记基因存在有功能型 A基因和无功能型的 a基因,A 基因能促进小鼠的
生长,而 a 基因无此功能;该基因在雌鼠形成配子时印记重建为甲基化,在雄鼠形成配子时印记重建
为去甲基化,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雌雄小鼠来源于同一亲本。已知:当基因发生甲基化后,无法进
行表达。
生物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1)试判断图中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 (填“是”/“否”),并分析理由

(2)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重建发生的机制可推断图中雄性小鼠的 a 基因,来自于
(选填“父方”、“母方”或“不确定”),理由是 。则图中小鼠的亲本再次交配后,其子代的
表现型及比例为 。
(3)某研究小组要验证雌配子形成过程中 A 基因印记重建为甲基化,现有小鼠若干:
①纯合的生长正常雄鼠 ②纯合的生长缺陷雄鼠 ③纯合的生长正常雌鼠
④杂合的生长正常雌鼠 ⑤杂合的生长缺陷雌鼠
杂交组合: 。
预期实验结果: 。
23.(15 分)哺乳动物在正常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多种代谢废物,需依靠肾脏将代谢废物排出。
(1)某人因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出现了尿蛋白症状,并伴随全身水肿,请分析病人出现全身水肿
的原因: 。
(2)尿在肾中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储存到一定量时会引起尿意,这种感觉产生
的路径是 。(用“文字”及“→”表示)正常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
排尿,而婴儿不能,请分析其原因 。成年人有意识地
排尿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 调节。
(3)狗在未经训练之前,不会在固定的地点大小便。这种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有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小狗则会在固定地点大小便,
这称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对动物的生存必不可少,它的生理意义是 。
24.(16 分)针灸是我国医疗史上的瑰宝,但针灸的机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不被人所知,我国韩济
生院士为探究针刺镇痛的原理做过相关实验。针灸针尖尖端达到肌肉肌腱水平时,在此处注射普罗卡
因(阻断神经的传导功能)后,针刺镇痛的效果就百分之百被阻断。
(1)根据该实验针灸是通过 调节来发挥镇痛作用的,痛觉产生的部位是 。
(2)研究表明:针刺后会在脑脊液中产生某些物质,从而引发的镇痛效果,请设计实验来验证镇痛
效果是由脑脊液中产生的物质导致。 实验材料:若干只健康大鼠,以及各种操作器械材料,实验
镇痛效果的检测方法不做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生物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 。
(3)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些物质是强啡肽和脑啡肽。现为了进一步探究针刺刺激后,强啡肽和脑
啡肽的释放原理,科学家研制了电针和 TEAS 装置(该装置通过不同电针频率测量镇痛效果相对值)。
实验结果如下图,(图中虚线代表给大鼠脊髓注射正常动物血清所引起的镇痛效果,作为电针镇痛对
照值)。请推断电针频率与物质释放的关系(抗体可以使相应物质失去作用): 。
(4)在镇痛药物充足的今日,针刺镇痛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相对镇痛药物,针刺镇痛的优点有哪
些?(举出一点即可) 。
生物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